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新光 《唐都学刊》2008,24(1):67-71
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转轨,原来的"全能主义"中央威权政治开始式微,全民动员性的国家意识形态逐渐淡出,少数地方政权中衍生出了家族化、帮派化、圈子化的权力异化现象,被有的学者称为"中国式的地方政权苏丹化".究其根源就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实行"党内民主"与扩大"基层民主"互相脱节.对此,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预防和惩治权力腐败的法制建设,拓宽从源头上防治权力腐败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的兴起、高潮及其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能主义是 2 0世纪中国政治的一个明显特点。文章以邹谠关于全能主义及全能主义政治的概念为前提 ,描述了全能主义政治的特征及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的兴起、高潮及其未来 ,以新的视角诠释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历程。文章认为 ,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产生直接根源于二十世纪初期所面临的全面危机 ,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必将走向终结 ,而被国家与社会达成协议 ,趋于分离、遇事谈判的二元政治形态所替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自1982年政府不断提出方案后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至今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原来的各种弊端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中就包括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观念.在当代中国.官本位状况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虽然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受到一些冲击,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加大了全能主义政治的力度,严重地阻碍了改革开放以来由全能主义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进程.要彻底消除官本位现象,尚有赖于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和社会改革.因此,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官本位仍将是制约中国行政改革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彼得大帝时代起 ,在民族自我反省过程中 ,大俄罗斯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其核心要素就是 :( 1 )根深蒂固且极力张扬的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 ;( 2 )基于地缘安全和意识形态对抗进行地理扩张的帝国思想 ;( 3)国家思想的一元化以及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的理想 ;( 4 )帝国的俄罗斯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 ,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无不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作为一种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大俄罗斯主义特别强调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抗性 ,结果造成了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欧洲之间严重的安全两难和国家政治与社会结构日趋脆弱。在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体系中 ,国家思想一元化是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同一性的根本所在 ,是大俄罗斯主义的重要特征 ,但也是其致命的弱点。前苏联国家意识形态解体后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没有一个一元化的国家思想 ,所以当今俄罗斯政坛上 ,意识形态多元化意味着大俄罗斯主义的退潮。  相似文献   

5.
“政治多元化”理论是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政治多元化”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具有两个层面的不同指向:一是作为社会政治现象的“政治多元化”;二是作为特定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式的“政治多元化”,即“政治多元主义”。两者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政治多元化”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面临内外种种困难选择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试图用调整资产阶级统治方式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理论。本文从社会基础、方法论、理论要旨及阶级实质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6.
中德两国的政治文化拥有不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德国的政治文化建立在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础之上,以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基本价值观为其核心,主要包括民主、自由、人权等,强调个人主义。二战以后德国政治文化强调民主制,民主制得到广泛认同,国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并积极表述个人的诉求,是德国日耳曼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中国政治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价值和观念,其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公民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中德两国都重视民主制度的建立,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通过对话与合作来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和平,但是各国当代政治文化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不同、对民主制度的推广、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不同,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两国的文化差异与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全能政府体制的形成和特点 ,对北京市近年来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过渡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 ,按照“有限政府”的目标 ,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关系新格局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使民营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大力培育行业协会等各类非政府组织 ;进一步规范公共权力体系的内部关系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内涵是承认文化多样性所产生的差异,并承诺差异之间的平等性。政治文化认同是内化于心的、对文化和政治传统的固有信念与身份定位。多元文化主义常常被认为会削弱政治文化认同并造成社会的分裂与动荡。本文结合美国社会的经验,阐明由多元文化主义所培育出的宽容开放的政治文化氛围,非但不会成为凝聚人们爱国力量的障碍和阻力,反而会加强人们的认同感,尤其是对政治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国际政治文化研究范式及其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政治文化研究范式是冷战后出现的极具发展潜力的理论范式,它以非物质性本体论、文化因素来塑造国际政治体系结构与体系单位等基本命题为主要特征.冷战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范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文明范式,一类是社会建构主义的共有观念范式.两者共同具备文化研究范式的基本特征,但在文化语境、论证方法、未来展望等方面各具特色.共有观念范式较之文明范式更加规范与系统化,标志着国际政治研究文化范式的转向.国际政治文化研究范式的兴起体现了国际政治研究视角从政治人、经济人到社会人(文化人)的逐渐丰富与成熟,代表着未来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内涵,是自由市场经济,然而,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却表现为"政府代替市场"的规则特征.长期以来,日本的混合经济体制与多元化的制度体系相互交融形成了自我维系共同信念的经济运行规则.日本的这一经济运行规则从根本上体现的是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准则的日本式的市场经济制度,凸显的是以自我维系和自我运作合理化为宗旨的制度稳定性和制度灵活性,并建立起了以日本式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制度均衡性和制度互补性的经济制度框架体系.战后以来,日本凭借有效的经济制度和合理化的经济体制以及灵活的经济运行机制,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际经济大环境和日本国内政治环境的巨变,体现"政府代替市场"的官僚多元主义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运作机制明显失灵,同时,以主银行为依托和以相互交叉持股为纽带的经济运作体制日渐失效,可以说,这正是当前日本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