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术专著《海洋的弟兄:从莫比.迪克至当代美国海洋小说传统》通过对跨越一个多世纪的美国海洋作家(从赫尔曼.麦尔维尔到彼得.马修森)及其作品的研究,构建了美国海洋文学传统,为海洋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独特的视野,为海洋文学批评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贽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金圣叹则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集成者.20世纪以来,学者们关于李贽小说理论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水浒>李贽评本的真伪问题;二是李贽的发愤著书说;三是李贽的小说本体观、功用观;四是李贽的小说创作观、批评观.纵观20世纪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初步成熟期(即世纪初到七十年代为前期)、辉煌成就期(即七十年代到世纪末为后期),并在20世纪初、中、末形成三次讨论高潮.描述李贽、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情况,会给今天的小说创作、小说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余华作为当代作家,其创作不论是80年代的先锋小说,还是后来转为民间语境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前期作品以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内容,后期作品以充满温情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本文试从人物、叙事等角度来探讨余华小说的悲剧特征.  相似文献   

4.
吕赫若的小说以1936年日本"皇民化运动"与1945年台湾光复为界,可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无论哪个时期创作的小说都始终带有左翼文学色彩,这与吕赫若自觉接受左翼进步思想和坚持左翼文学创作的理念息息相关.吕赫若小说创作中的左翼思想由早期的"激进的直抒胸臆式"到中期的"隐晦的潜藏暗涌式",再到后期的"激进的直抒胸臆式"往"隐晦的潜藏暗涌式"方向流变,总体上呈现出由"激进"到"隐晦"循环的规律,吕赫若作为一名左翼文学家的写作立场之坚定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王蒙小说是一种生活化小说,他的小说创作,既看重"艺术直觉"、艺术联想,同时又强调生活,这是王蒙小说生成的前提,这种小说生成的思维方式又影响了他的文本形式,也促成了王蒙小说文体的多样化,从而使其小说从文本形式到精神内质都向生活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6.
被历来研究者统称为"问题小说"的1919-1921年小说创作中,蕴涵了小说创作思维模式从近代转向现代的发展过程.在廓清"问题小说"概念的同时,也触摸到了小说创作中思维模式转变的脉络.联想思维在小说结构中的普遍运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是这种转变实现的标志.除却社会、历史因素,<随感录>等白话报刊散文的盛极一时对这种转变实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教育小说家之一,他创作了大量以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教育小说.早期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展现了青年成长中时代与个体的困惑,时代变革期新旧思想冲突及新青年与父辈价值观、世界观的断裂.在批判教育弊端的同时,体现了鲜明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台静农故乡的经济氛围,以及他自身的商人家庭背景,使他的乡土小说充满了经济叙事.其经济叙事最初表现在小说典型环境塑造上,使小说在“看与被看”的模式下,呈现出剧本化倾向,深刻剖析了乡土社会中人性的麻木,显示了鲁迅对台静农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随着台静农思想上对革命的倾向,其乡土小说开始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经济叙事深入到小说的中心,这使他的乡土小说阶级对立感渐强,并逐渐向革命小说过渡,这显现了台静农后期乡土小说与鲁迅小说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翻译小说对中国小说现代性转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受翻译小说影响,中国知识分子转变了对小说的文学观念,提高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在创作小说的思想内容、主题类型、形象塑造、人物刻画、叙事模式以及汉语白话语言等方面显现了文学的现代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晚清翻译小说催生了中国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丁玲的现代小说以一九四二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小说以描写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的苦闷和追求为重点,表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批判意识;由于创作思想发生了变化,丁玲后期作品在题材表现范围上有所扩大,创作特色明显地有别于前期  相似文献   

11.
大江健三郎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时,出人意料地发表的“挂笔”宣言,其实这是他后期小说创作的新策略,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摆脱渐趋僵化的“大江式”的小说模式,重新寻找自己的“后期作品的风格形式”。大江后期创作的风格形式主要表现为:确立“灵魂”主题在创作中的核心位置;创作前以宣布“挂笔”的方式,清空自己的心灵;构思上努力打破时空界限,以寻求“可以从全方位来表现”灵魂主题;叙事上则表现为一种结构与解构并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唐前古小说中,存在着一个以长生求仙为主题的小说系统,构成此系统的小说前后历经方士小说和道士小说两个发展阶段。作为此小说系统中最常见的人物之一,汉武帝的形象在两汉到六朝的小说本文中发生了持续不断的演变。此文学形象的演变既形象诠释了方仙道向神仙道教演进的规律,亦集中反映出方士小说与道士小说之间的嬗递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许地山的早期小说因其浓郁的传奇色彩和异域情调而相对远离了当时的主流文学,但他能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上升到宗教哲学层面,从更宽泛的意义上关注人生终极意义,因而具有了超越性。同时他的小说因其人物形象塑造又显现出悲剧性与意志力的统一。在这种统一中,向善向美是他的人格建构,也是他小说创作的不懈的艺术追求。这些共同构成了许地山早期小说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整体上给人的阴冷、深沉而刚健的审美体验缘于其深层的“黑暗情结”,它以人物的不确定性及其阴暗心理、环境的黑暗性和阴冷性、叙述语调和聚焦视角的悲剧性呈现出来,由此充分实现了他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启蒙意图,传达了他对人生悲剧性和生命悲凉感的真切体认,使作品获得了传诸久远所必具的生命因素,创造了中国悲剧性艺术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15.
邱睿 《南都学坛》2008,28(4):70-74
郁达夫历史小说中大量以诗歌入文,初看有一种文体互融不当的生硬感,这是郁达夫本于自己传统诗词的教育背景以及对诗词的偏嗜,并以诗性思维写小说的结果。结合郁达夫的《毁家诗纪》、游记等综合考察,可知郁达夫不一定是有意于"文体杂会",可能是受众的知识结构变化以及现代传媒的促成。其间含有郁达夫作为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文士的某种矛盾。其创作也初步体现了郁达夫历史小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金庸小说的艺术创作不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体现,还受到西方文艺的深刻影响.而其描写的复仇情节,则是西方文艺的思想元素和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小说写作手法融会贯通,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叶兆言早期作品由于执着于对理想精神的解构和"零度情感"的介入通常被划入"先锋小说"一类。在文学观念上,叶兆言放弃了对宏大叙事和传统历史本真的追寻,颠覆了习惯上小说社会意义的表达和历史真实观的反映,其散乱、破碎、戏谑、反讽、平面化的叙述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虽然叶兆言先锋小说放逐了小说意义的表达,但他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创作向度。毫无疑问,叶兆言综合运用多种叙事技巧,把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们的精华融入了本民族特色的内容之中,将读者引进了一个全新的虚构世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后现代文艺思潮的盛行,严肃小说和通俗小说界限的消失,对麦尔维尔的研究也不再囿于传统的束缚.从麦尔维尔作品中采用的通俗小说手法入手,尤其是对其在具体作品中采用的讽刺冒险、哥特、城市暴露和言情等通俗小说模式逐一论述.麦尔维尔在创作中吸纳诸多的通俗手法,不只是为了取悦读者,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从而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9.
海岩的小说创作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叙事结构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模式化倾向,这种模式化既使他早期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也成了桎梏他后期创作的牢笼。文章从海岩小说的模式化特征入手,分析其模式化创作的成因,并进而探究其模式化创作的魅力和缺失。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其小说的悲剧美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哈代本人对于悲剧创作手法的自觉运用。文章分析了哈代小说中的多种悲剧创作手法,对哈代小说的悲剧美作了一次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