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合理避税的涵义及房地产企业合理避税的目的,分析房地产企业合理避税存在企业合理避税定位错误、企业对合理避税方法缺乏认识、税务机关反对企业所有纳税筹划的问题,结合我国相关税法及法律规定,提出合作方式的合理避税、股权转让的合理避税、签订合同装修费的合理避税三种房地产企业合理避税方法。  相似文献   

2.
合理避税是指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纳税人采取适当的手段对纳税义务的规避,减少税务上的支出。合理避税并不是逃税漏税,它是一种正常合法的活动,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利用税收优惠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税是合法的,是企业应有的经济权利。必须强调一点:合理避税与偷税、漏税以及弄虚作假钻税法空子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陈作华  方红星 《管理科学》2016,29(5):134-146
 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围绕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基于温和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增强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而基于激进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上升会破坏企业价值。由于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基于系统风险视角和企业避税行为整体性层面,探讨避税行为对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曲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导致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存在差异。选取2008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单因素模型和去杠杆贝塔模型计量系统风险;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程度的方法,基于公司系统风险视角,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企业避税行为与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内在联系。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避税程度与系统风险的平方项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可能的自选择偏误后结论不变。对温和避税的企业,随着避税程度的增强,公司系统风险显著下降;对激进避税的企业,伴随避税程度的增强,公司系统风险显著上升。因而,企业避税行为与系统风险呈U形曲线关系。企业避税程度不同对投资者风险估算带来不同的影响,市场上投资者将降低选择温和避税企业的系统风险,而提高选择激进避税企业的系统风险。        基于企业避税行为和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和监管者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企业避税行为。一方面,监管者应当鼓励企业采用合法手段适度避税,允许企业和投资者享受适度避税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企业激进避税行为的监管力度,防止激进避税行为对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结论从系统风险这一视角,明晰了企业避税行为与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关系,丰富了企业避税和系统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4.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经济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由于其无偿性的特点,对纳税人来说,税款的征收无论怎样公平、公正、合理,它都是纳税人直接经济利益的一定损失。因此,偷税、漏税、逃税和避税的行为是履禁不止,而且由于避税行为的隐藏性,越来越多的纳税人该种措施以减轻或免除税负。本文试图从避税的主要表现以及反避税的措施,讨论避税与反避税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红英 《经营管理者》2009,(14):190-190
尽管税务当局对避税持反对态度,但从法律角度来讲避税不是违法的,本文就如何利用投资结构避税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国逆向避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向避税是指跨国公司从低税国向高税国转移所得,减少在低税国的所得税负的国际避税行为。它是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采用的主要避税方式。外资企业逆向避税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特殊的利益,但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国际避税一般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税制差异以及各国涉外税收法规和国际税法中的漏洞,通过各种合法手段规避或减小有关国家纳税义务的行为。在跨国经济活动中,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避税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围绕国际逆向避税的定义、特点、原因、手段、危害以及对策等问题进行探析。使读者对国际逆向避税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并希望对国内税法的修改和国际税收协定的鉴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联企业是新型的企业形式,它的产生源于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作为一种新型企业形式,关联企业有很多优势,但是关联企业的避税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关联企业中的避税问题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关联企业曲避税问题,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制对我国关联企业避税问题及法律规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逆向避税是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采用的主要避税方式。外商投资企业把利润逆向转移到境外高税区,追求的是资本转移及逃避预期风险等非税收目标。这给国家和中方投资者带来了双重的经济利益损失,扰乱了我国的经济秩序,应通过完善法规等,有效防范外商投资企业的逆向避税问题,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  相似文献   

11.
对于跨国公司的避税,国际上已经有相应的反避税对策,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避税问题的日益突出,借鉴国际反避税政策,加强我国涉外税收征管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企业进行合理的所得税避税能够给自身带来经济利益,能够使企业的税法意识得到提高,在不违背税法的情况下,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但在国内,合理避税并不被企业所重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不能单单只顾经济取得,也应该重视成本的节约,合理避税能够使企业的成本降低并且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较重的税收负担,有时又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向更大规模发展的桎梏,税款征收与合理避税,历来是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就中小企业的合理避税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合理避税的原则,以期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中小企业的合理避税提供可以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不触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避税的方法来减轻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负,这显然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所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本文就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税负过重这一现象,从原因、负面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小企业该如何合理避税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税法》及《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规已颁布多年,但纳税人对于偷税、漏税和避税的认识、理解及区别了解的不全面。偷税、漏税和避税都能为纳税人在经济上带来好处,然而这三种手法在法律性质上却有很大差异。正确认识及区分其三者,运用法律维护纳税人的正当经济利益,更好地发挥《税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税法下企业如何合理避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好企业的营运资金,在降低企业资金流出方面,企业都表现得不遗余力,矿业集团也不例外.笔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新税法的实施、新形势下企业避税的内涵和特点以及以煤矿企业为例探讨新税法下企业合理避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奕 《管理科学文摘》2010,(27):170-170
税收筹划与合理避税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企业中得到实际运用.通过税收筹划与合理避税,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不失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经营者的最大目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谋求税负最小化和税后利润最大化。为此,跨国公司常常采用精通合理的避税方法和技术,其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影响颇深,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中应该借鉴跨国公司的避税方法来保护我国跨国经营者的利益,增强跨国经营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于建筑规划设计类型的企业来讲,其纳税的基本标准与服务业相同。对于现代企业来讲,一个最基本的财务管理内容就是合理化避税。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及应关注的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作华  方红星 《管理科学》2018,31(3):125-139
 当外源融资成本较高,而内部现金流又不充足,企业无法为有利的投资机会募集到所需资金不得不放弃部分投资项目时,便会陷入融资约束困境,导致管理层不得不削减现金支出或提高流动性。而避税在降低企业纳税义务的同时,伴随的是现金支出的降低。因此,企业可能会选择激进的避税,以缓解资金方面的困境。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可能会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高质量内部控制可显著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降低企业外源融资成本和管控税收违法风险,因而可能会弱化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考察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基于2008年至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KZ模型度量融资约束,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以及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所导致的企业激进避税动机。        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二者的正相关关系依旧显著;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融资约束与企业激进避税之间的正向关系显著减弱。激进的避税是陷入融资约束困境企业改善资金短缺状况的替代选择,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融资约束诱发的激进避税。从多个角度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产权性质和金融环境的差别均不会影响上述结果。        研究结果有助于学术界丰富和深化对融资约束经济后果、企业避税诱因以及内部控制作用机理等方面的认识,也能为税务机关、金融监管当局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启示。政府应加快培育宽松和高效的金融环境,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简化企业融资手续,提高金融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税务机关与融资约束企业之间应该建立灵活的协调沟通机制,理解和关怀融资约束企业面临的困境;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全面实施,强化信息披露,改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