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秋实 《江汉论坛》2004,4(7):102-104
1927年瞿秋白发表了长文《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其中用相当的篇幅研究和探讨了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运动的起源、理论、发展和实践走向。他探讨了19世纪俄国民粹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认为它是一种特别俄国式的社会主义;他梳理了民粹派内部的派别及组织的主张和行动,认为民粹派革命党人心上想的虽是社会主义的理想,手里做的却是资本主义革命;他认为俄国民粹派中最早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一班人是特卡乔夫的雅各宾派以及涅恰耶夫的“民仇社”或“斧头社”派,但他们是农民式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民粹主义是落后国家普遍出现过的一种反资本主义现象,用恩格斯的话说,它“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是正确的”.俄国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经过了如下的历史逻辑过程:(1)19世纪中叶民粹派先驱和革命民粹派所主张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跨越论”;(2)188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派前期代表所谓的“资本主义行不通论”;(3)189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派后期所谓的“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前途论”.19世纪末,普列汉诺夫与早期列宁主要批判了民粹主义“经济学上错误的”方面;而1905年革命之后,列宁则肯定了民粹派“世界历史上正确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契诃夫一生写了七、八百个中、短篇小说和约二十部剧本,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大师。《宝贝儿》就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宝贝儿》写于1899年,它和契诃夫的其他许多作品一样,是俄国十九世纪最后二十五年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的反映。那时俄国正处在极端反动的沙皇统治时期,资产阶级的民粹派运动已经彻底破产;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革命运动正在成长,为将来的斗争积蓄力量。民粹派不了解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先进作用,认为主要的革命力量是农民;但他们并不了解农民的实际生活和利益,得不到农民的拥护。于是民粹派的秘密组织“民意党”决定不依靠人民,而用个人的力量来跟沙皇专制政权进行斗争。1881年3月1日,民意党  相似文献   

4.
别林斯基(1811—1848)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先驱。普列汉诺夫曾把他誉为“俄国启蒙主义者的始祖。”别林斯基无论在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方面都在俄国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世影响久远。这就不能不引起普列汉诺夫的极大重视。本文将着重就普列汉诺夫对别林斯基哲学的论述作一些评介,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 (一) 普列汉诺夫论述别林斯基哲学的主要著作有:《别林斯基与合理的现实》(1897)、《维·格·别林斯基》(1898)、《维萨里昂·格里哥也维奇·别林斯基》(1909)、《论别林斯基》(1910)。此外,普列汉诺夫于1897年发表的《维·格·别林斯  相似文献   

5.
俄国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决美学问题的人是普列汉诺夫。他不仅批判了美学上的唯心主义,而且批判了庸俗的唯物主义。他继承和发扬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先进的美学传统,并把俄国的美学理论推进了一步。在俄国的美学发展史上,他起过承前启后的作用。普列汉诺夫对美学中的许多问题作过研究,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但是他的美学也有不少错误。这些错误是与他的哲学上政治上的错误分不开的。早在19世纪70年代普列汉诺夫就开始了文学艺术活动。他所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文学、绘画、雕塑到舞蹈等艺术的一切部门他几乎都接触到了,对不同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6.
阚小琴 《阴山学刊》2002,15(6):14-16
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批评,最早是从对民粹派小说及其文学思想的批评开始的.从对民粹派的文艺批评中,可以看出普列汉诺夫文艺批评思想的基本轮廓已经形成,从中体现出普列汉诺夫初期文艺批评的特点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社会学文艺批评;初见端倪的社会心理学说;对鉴赏者的关注等.而开展文艺批评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相似文献   

7.
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批评 ,最早是从对民粹派小说及其文论的批评开始的。从对民粹派的文艺批评中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 ,成为普列汉诺夫开展文艺批评坚实的理论基础。因而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社会学文艺批评 ,就成为普列汉诺夫初期文艺批评的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有其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为指导,观察和解决美学问题;另一方面他批判地继承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遗产,充分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因此,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具有俄国作风和俄国气派的,显示了它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9.
格·瓦·普列汉诺夫(1856—1918),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俄国的杰出的哲学家、美学思想家。同时,也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劳动解放社”的创始人。普列汉诺夫从一八八三年开始著述活动,到他下世,前后共达三十五年。他著述的领域十分广泛。除了哲学外,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关于美学、文艺理论、文艺思想史以及他那个时代的俄国及西欧文艺思潮等方面的大量论著。列宁以1903年为界,把普列汉诺夫的著述活动划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他硕果累累光辉灿烂的时期,而从二十世纪初到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他政治思想上走下坡路的时期。列宁的这个区分,也只是就大体而言,不是一刀切。事实也是这样,在他前一阶段的论著里就露出了某些不健康的、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的端倪,而在后一个  相似文献   

10.
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俄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俄国深厚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为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可能性。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勤奋向上的精神和坚实的文化理论基础;热爱人民的思想和高度的革命自觉性;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顽强的奋斗精神,促使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李述森 《东岳论丛》2006,27(5):44-48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有两种目标诉求一是论证无产阶级组织起来进行革命的必要性;二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社会发展规律方面的理论基础。二者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的。马恩早年着重于追求革命的目标,晚年则部分地修正了自己的革命理论,认为通过对现行社会制度的逐步改造同样可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目标。俄国共产党人着重挖掘的是马恩早期的、即侧重于革命的思想,而对他们晚年思想上的变化则不予重视。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不是马恩设想的那种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俄国民粹派追求的那种革命。革命消灭了资本主义,但却没有导向社会主义。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蔡朝辉 《天府新论》2007,(5):136-139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其文艺批评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影响了中国一代最早的无产阶级文艺家,是当时中国革命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他的某些理论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冯雪峰,不仅提高了冯雪峰的马克思文艺理论水平,也为他提供了现实主义理论建设上的思路和方法,这在冯雪峰的文艺革命功利观和现实主义批评中得以鲜明体现。同时冯雪峰对普列汉诺夫的理论接受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冯雪峰对普列汉诺夫的理论理解与运用上呈现出实用主义的特点,由于盲目跟随时代潮流,对普列汉诺夫做出了不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俄国犹太人参加俄国革命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70年代前,犹太人因权利限制和自我封闭而远离俄国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第二阶段为19世纪70-80年代,犹太人积极参与民粹派和民意党人的斗争,但数量是极少的.第三阶段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到1917年十月革命,随着社会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在俄国的兴起,大批犹太工人和青年学生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并在政党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犹太人在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作用是出色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一种战争状态下的临时措施,而民粹派讲的"人民专制"是先进者强迫落后者的政治常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列宁用民粹派的"专制"换了马恩的"专政",从而改造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后来苏联模式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述森 《东岳论丛》2023,(8):141-149+192
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一生都致力于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的纯洁性。19世纪后半期的俄国,民粹派农民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大行其道。为了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马克思对持农民空想社会主义观点的俄国民粹派在政治上给予大力支持,较少公开批评其理论观点。于是,一些论者便认为马克思晚年基本认同了俄国民粹派的农民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极为不正确的一种看法。马克思在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思考中,是始终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的;当他感到自己的理论观点有可能被人们作出趋近于民粹派理论的理解时,就坚决予以舍弃。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的坚守为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对待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正> 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是否皇权主义者的问题,是农民战争史研究中至今悬而未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仅就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和中外各国的历史实际以及农民阶级皇权主义的产生根源诸问题,谈一点看法,请同志们指正。一、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是皇权主义者”,是经典作家的结论,也是中外各国的历史实际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是皇权主义者”,是经典作家的结论。除了马克思说过法国“农民曾经是波拿巴主义者”;斯大林说过俄国农民“都是皇权主义者:他们反对地主,可是拥护‘好皇帝’”的话以外,恩格斯在驳斥特卡乔夫关于俄国农民是所谓“本能的革命者”等谬论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指一种战争状态下的临时措施,而民粹派讲的“人民专制”是先进者强迫落后者的政治常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列宁用民粹派的“专制”换了马恩的“专政”,从而改造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后来苏联模式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列宁一生中,经常地、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革命的著述,研究巴黎公社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结合俄国实际,宣传、运用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来指导俄国革命。列宁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列宁反对民粹派至1905年革命前;第二个时期,1905年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第三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革命实际需要出发,翻译出版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杰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的优秀著作,也陆续传入我国,对我国知识分子产生着日益巨大的影响。我国知识分子中研究普列汉诺夫的  相似文献   

20.
陈丹 《理论界》2014,(10):1-5
在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一系列文章中,马克思着重研究和回答俄国是否一定要走一条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而消灭农村公社的问题;而恩格斯则着重研究和回答俄国农村公社是否像民粹派分子所简单认为的那样可以直接以农村公社为起点过渡到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显然,他们各自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马克思恩格斯针对以上不同问题作出的不同方向的回答,不构成二人在俄国社会问题上存在对立的依据。相反,他们在俄国村社及其命运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