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迄今为止,几乎对"卮言"的所有解释都不符合《庄子》的实际。《庄子》三言中的"卮言"应该是"危言"之讹误。拨乱反正,则《庄子》对三言的所有表述都可以得到合理解释,而且,这些解释既符同《庄子》的观念与实践,又契合它置身其中的历史语境。《庄子》"言无言"的观念体系和实践既回应了超越性的道,又回应了具有强烈自主性、封闭性和排他性的受众,其宗旨是使危言、重言与寓言有机融合,相与为一。它一方面控制和减少危言亦即庄语的使用频次,一方面又高度重视和仰赖危言对文本的定性、定向作用及其连属衍生文本的结构性功能;它一方面以寓言、重言作输送言说意指的主要载体,一方面又警示此举的外溢效应。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相当成熟和精密的体系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试论《庄子》卮言与酒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卮是战国时期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盛酒器。由于受先秦时期重酒、好酒传统的影响,庄子以卮代酒,以酒喻言,创造性地使用卮言作为其突破言意困境的重要手段。《庄子》卮言实际上是如酒一般让人品味又使人神往的载道之言。  相似文献   

4.
重估《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梅 《东方论坛》2003,(2):65-69
庄子的是非观决定了他不强立是非的超然态度,是<庄子>立言的基础.而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和对受众因素的考虑,<庄子>的文章往往不从正面立论,而是利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借助形象、故事来寄寓他想要传达的道理.卮言是一种谬悠荒唐、调侃夸张的语言,它沟通天人之际,介乎言与不言之间.卮言就是载庄子之道的语言,它涵盖了庄子语言的内容、形式与风格等各方面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5.
庄子"三言",即重言、寓言和卮言。重言和寓言从《庄子》的创作实践来看,其实一也,只有很小的区别。卮言则是庄子齐物思想的表现方法,因而包涵了重言和卮言。  相似文献   

6.
《庄子》中人物繁多,人物的命名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创造。"重言式"命名传承历史评价,整合帝王系统,改换圣贤精神;"寓言式"命名消弭人物界限,为自然天象注入思想,赋予"概念范畴"生命;"卮言式"命名以技艺、区域为依据,与农耕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兀显"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语用角度学视域,分析了《庄子》的"寓言"、"重言"和"卮言"等"三言"的语用特色。"寓言"体现了最小信息量原则,"重言"反映了话语角色对"以言取效"之力的运用,"卮言"是语用综观理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从建立思想理论体系的学术方法入手研究<庄子>,将对<庄子>一书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以及庄子思想的特质产生新的认识."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它们作为<庄子>的独特笔法和思想学说的表现形式,使<庄子>具有了"微妙之理"和"精绝之文".寓言乃借他人之名来论说自己所要阐明的道理.庄子通过特有的艺术形象寄托思想,使自己的理论大都以寓言的面貌呈现出来.重言即借古人之名以自重,其目的在于提高思想的可信度.卮言则是与道相应,符合自然分际之言,是<庄子>书中最精彩、最玄奥的言语.卮言旨在阐扬庄子哲学的精神实质,在<庄子>作品中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三言"在<庄子>中相互统一,密不可分.虽然"寓言"、"重言"之间存在着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别,但卮言将两者巧妙连结起来,使<庄子>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三言"所言说的重点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庄子真实思想的具体呈现.通过"三言"的互相配合,<庄子>书中诗性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开阔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结合得天衣无缝,由此构成了<庄子>有别于其它诸子的独有特质.  相似文献   

9.
直觉体悟是《庄子》"三言"艺术思维的基本方式。为增强文章的可信度与艺术感染力,庄子直觉思维中使用了以一统万、以有显无、以物观物、以外托内、正反互见,即"统"、"悟"、"顺"、"衬"、"逆"等方式,使其文章形成了"汪洋自恣以适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庄子》书中的神鸟意象变幻莫测且呈现出矛盾的面向,这背后隐含着庄子的言说技艺——卮言。卮言是庄子构建出的一套与"道"相合的言说方式。庄子通过对卮言的使用,既让神鸟在不同的名号和形态之间流转,从而呈现出圣人逍遥世外和全生远害的丰富面貌,又让神鸟在跨越物种的变形系统中展现出"道"随物而变、不执两端的特征。卮言不仅能够传道,并且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就显示出"道":卮言在"言"与"不言"之间旋转,却能保持恒定的核心,从而显示出"道"在回环往复的运动过程中"外化而内不化"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老庄哲学中,道、德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与原则,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当重建道德信念,树立“以德为本”的思想,健全法制,建立一个义利统一、义以生利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伦理道德体系,以保障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人文价值方向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庄子以自然为美,反对人对自然的破坏。他认为人在对象面前玩弄小技巧,为了某种目的有意地雕琢,无真情弄虚作伪,不考虑对象本性而按照主观意志对对象加以雕琢都是对美的破坏,是不美的行为,进而提出了美的创造规范。  相似文献   

13.
通行的观点认为,庄子在<齐物论>中谈到彼此是非的问题,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谈的.这种观点将"彼此"理解为"那个认识主体、这个认识主体",将"是非"理解为"正确、错误".但这样来解释庄子有关的话语是不通的.实际上,庄子的这段话是从本体论意义上说的:"彼此"是指"当下不存在的事物、当下存在的事物","是非"是指.存在,不存在",这样来解释庄子的这段话,意思十分清楚.它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评价的那样是怀疑论和诡辩论,而是充满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视野中庄子之"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是贯穿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它属于艺术审美领域的范畴,是庄子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人生、审美层次的呈现和展示."游"和"道"密切相关,道属于本体论层次的概念,游属于生存论层次的概念.庄子的"游"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在许多方面与后现代主义的运思理路相契合.文章从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消解、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和达到自由的审美境界等三方面对庄子的"游"作了后现代阐释.  相似文献   

15.
《庄子·天地》中"子贡南游于楚"一章被不少人认为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鄙薄技术、摒弃机械的证据.其实,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不仅赞美机巧、重视机械的应用,而且反对守古,提倡与对俱化.对"子贡南游于楚"一章的重新评价,关系到道家对待科学技术态度的大是大非问题.庄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及其贡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庄子塑造的大鹏形象因其语言的奇特诡异和行文的汪洋恣肆,给后人的理解造成了困难。历代解庄者站在时代的角度,以自己的理解对之进行了阐释。文人们则借物抒怀,从自己的个性和遭遇出发对大鹏形象进行了再创造,对其美学意义和人格意义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17.
庄子以一种逍遥自在的超脱心境,在幻想中开辟了绝对自由的、理想的精神空间,表现了时代的觉醒意识。但庄子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更多的是源于人类抹之不去的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庄子在探讨生命哲理的同时,又以原始的死亡意识渲染着生命的神秘。  相似文献   

18.
庄子思想直接来源于老子,但也与儒家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本文综述“庄出于儒”的几种观点,然后从庄子对儒家经典内涵的昭示,《庄子》寓言对孔子的借重,以及庄子同颜回的相似、相通之处三个方面进行考稽、分析,指出庄子与儒家有密切关系,并认为“庄出于颜氏之儒”说有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19.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庄子主张的自由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庄子对自由本性有独特的思考:自然本性是美的本源,自觉是主体协调心理而进入审美体验的前提条件,逍遥游是达到审美境界的方式,而无为、无己是实现逍遥游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关注生命,思考人生,是《庄子》的核心所在;庄子的这种 关注和思考,既带着一份特殊的沉痛,又具有一种超人的智慧和达观。他是厌世愤世的,但 绝不因此而否定人生;他等是非、齐万物,为死亡之神高唱赞歌,但又始终把握着自我的感 性生命,肯定此在的乐趣,以审美的、艺术化的眼光去审视人生,游弋人生。在对苦难的承 受中,他超越了苦难,展示出独特的自由风神,并从中获得绰有余裕的审美观照和美感体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