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地方政府竞争对代际公共品供给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品供给是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对象,然而,代际公共品这一涉及到两代或多代人投资与收益关系的公共品,作为公共品的重要组成,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充分的关注.由于存在贬值效应、后代代理人缺位以及明显的代际外部性等特征,无论市场机制还是公共选择过程,都难以避免代际公共品供给的低效率,但代际公共品供给在现实中仍然是广泛存在的,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多代交叠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代际公共品供给的作用机制,地方政府竞争可以将代际公共品的代际外部性内部化,损益双方各有补偿和付出,提高代际公共品的供给效率,为代际公共品供给提供重要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有效的供给不仅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更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城乡"双轨"制的供给机制,导致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体制外供给、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调等诸多问题.这种低效、非均衡的制度外农村公共品筹资模式必导致我国农民负担日益渐重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其成本分担之间的运作系统存在错位失衡.这其中既有制度性因素,也包含非制度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此,应优化、创新相应的制度政策,改变农村公共品供给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以实现在增加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的同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提供公共产品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公共产品要体现"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的辩证思维。基于此,本文以产权归属为思考点,对公共产品中的"纯公共品"和"分享品"进行分类和辨析,进一步分清利益范畴和责任界限,为"一带一路"公共产品的分层管理和多维度运筹提供理论见解和实践思路。理论上,产权、责任和义务明晰的公共产品的提供有利于缩小供需双方在认知上的落差。实践上,通过区分纯公共品和分享品有助于提升"共商、共建、共享"的制度建设,完善我国多元一体的援外模式,并深化其国际化程度。建议在提供纯公共产品的同时,中国可考虑多开发一些产权归属明晰的多元结构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4.
李桢业  池仁勇 《浙江学刊》2006,100(2):191-195
浙江省22城市政府公共资本均具有正的经济增长效应.各城市的公共资本供给受制约比率都很高,其中杭州、宁波、温州等大城市及周边城市受公共资本供给制约状况较为明显,而在距离上远离这些大城市的小城市受公共资本有效需求制约的可能性很高.总体上看,浙江大部分城市对公共品需求旺盛.考虑到浙江省民间投资需求旺盛,政府应通过开放公共投资领域,吸引民间资金的方式来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以缓解其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共品供给中的主要交易费用及NGO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品供给中主要存在四种交易费用.近年来非政府组织(NGO)在部分公共品供给领域之所以异军突起,主要是因为较之公共品的政府供给而言,非政府组织供给在节约信息搜寻费用、决策与谈判签约费用、执行与监督费用及非最优合约的福利损失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江波 《创新》2018,(4):92-100
人们在市场经济机制下的理性选择和趋利行为,总是倾向于个人收益最大化.但人们在一些准公共经济中的行为特征,却须既要寻求个体利益最大化,又要兼顾公共产品的成本分摊机制的有效运行,否则拥挤性的消费特性,逼迫人们付出"拥挤税",并且在缺乏预见性和成本有效分摊的情况下,将给社会和个体带来的公共品短缺以及时间成本等代价更大.文章以交通拥挤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试图表达一个理念:准公共品的成本分摊机制虽然与私人品有差异,但最好的供给机制是使消费效用与成本分摊有所对称,或者存在部分人群的个人权利有所让渡,从而使公共交通中多数人的通行权利获得尊重,只有这样,方能有利于具有拥挤性的准公共品供给,从而避免短缺的困扰.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对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不仅承担农村居民健康保障问题,更关系深层问题.农村卫生具有典型的公共品属性,并且医疗卫生向来属于国家福利范畴,通过提升民众的健康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增强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创业竞争能力,是实现我国彻底消除贫困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农村卫生应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无论从上述任何角度讲,建设健全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制度都需要国家进行较大范围的公共干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公共气象服务分类方法存在理念过时、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差等缺陷。从有效供给角度对公共气象服务进行分类,能够准确反映公共气象服务的核心矛盾,持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的效益,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更好地促进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从有效供给角度对公共气象服务进行分类时,应遵循底线原则、动态原则和效率原则。改进公共气象服务分类,应当建立与国家主流一致的分类标准,动态调整公共气象服务的分类及内容,逐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的市场供给机制,发挥政府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责任主体职能。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本文试图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首先对近年来土地财政的规模进行估算,然后度量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结构失衡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土地财政不断膨胀背景下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进一步加深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土地财政无助于纠正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结构失衡,要改善公共品供给结构,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现行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没有反映农民的真实需求,导致供给与需求错位.一方面造成不符合农民利益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过剩,公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导致符合农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何从农民自身的需求状况出发,建立科学的表达农村居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应做到:建立反映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状况的民主表达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立足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状况,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相似文献   

11.
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旭恒  曲创 《求是学刊》2002,29(5):60-64
公共物品只是某一特定集体的公共物品 ,具有一定的区域性。集体的规模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 ,规模较小的地方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也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 ,地区间差异和地方政府本身的利益取向等也决定了强化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增加地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是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一个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公共物品与政府职能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创  臧旭恒 《求是学刊》2004,31(2):62-67
公共物品的“公共性”表现为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这种公共性有一定的范围 ,并且与个体的收入水平正相关。收入水平不同的地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具有差异性 ,但我国目前各级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与各地区的需求并不相符 ,不发达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3.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是其效益覆盖范围内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博弈的集体选择结果。目前,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纷纷表现出相异的利益追求:地方政府追求的更多是地方利益;企业组织主要追求实现利润最大化;非政府组织主要体现政府或自身的利益需求。因此,以区域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协调区域内不同地方政府、企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不同利益追求,显得十分重要。具体说来,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服务型的地方政府,促使地方政府追求实现区域社会公共利益;二是培育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组织维护区域社会公共利益;三是提高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治理能力,促使其更好关注区域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
赵凌云 《社会》2005,25(1):99-118
在《黄河边的中国》一书中,曹锦清(2000:114、624-626)教授讨论 了改革以后农村地区一种颇为典型的现象:人民公社时期调集千万名 劳动力建成的水利系统,由于分田单干的小生产方式及农户的自私短 见,却是屡修屡毁。曹由此感慨再三:中国村落农民,历来善分不善合  相似文献   

15.
王水雄 《社会》2009,29(3):24-51
政府和市场通常被理解为公共品提供的两个主要机制,但这背后作为基础的还是两个逻辑:技术逻辑和制度逻辑,两者通常交互作用在一起。政府和社会机制主要依赖于制度逻辑,有别于政府因素,在制度逻辑中,“社会因素”能给公共品提供带来不同的可能性。镶嵌式博弈是制度逻辑中将一系列因素组织起来的核心机制,同时又因应不同的内、外部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博弈模型,包括慈父主义模型、智猪博弈模型、关联博弈模型等。农村公共品提供的研究因为很少深入到村民的视角,以上的机制通常也就难以清晰呈现。本文基于对王村桥梁修建和饮水工程问题的考察,更清晰地看到了当前中国农村公共品提供中的这一结构问题。从该主题出发,还能引发有关市场与社会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白彦锋 《创新》2011,5(6):69-71,76,127,128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公交卡收取的高额押金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从公共产品基础理论出发,公交系统垄断经营是合理的,但同时应该注意,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和公共财政的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7.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社会》2013,33(4):193-224
本文在回顾归纳国外宗教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供给-需求”分析框架。笔者认为,既有宗教经济学理论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解释信仰选择的作用机制。宗教市场理论从供给出发,认为宗教市场结构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决定因素;宗教社会资本理论、宗教家庭生产模型、宗教人力资本模型和宗教事后保障模型则从需求角度出发,分别强调社会网络的人际依恋、宗教参与的机会成本、宗教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宗教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因素等在宗教信仰选择方面发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宗教信仰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引入宗教经济学视野一方面能为考察分析当今中国宗教信仰现状及推动其理论发展带来相应的契机,另一方面应考虑中国与西方社会之间的差异以及特殊性,对该视野的运用要有所甄别。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公共物品理论提出以来,城镇基础设施就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公共物品"。而传统的不区分"政府生产"和"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政府提供"意识已使我国现阶段城镇基础设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需求迅速增加的同时,供给存在着投资意识薄弱、投资主体单一、资金缺乏和市场有效竞争不足等缺陷。为此,必须重新定位政府在城镇基础设施行业中的角色作用,转变和创新政府职能,尤其是进行制度创新,确保城镇基础设施最终得以供应的同时,引入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9.
"扩权强县"与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东 《学术交流》2007,(8):100-103
提供更多的以公共产品为主的公共服务是转型期政府的主要责任和职能,政府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层级改革同样应考虑公共产品的供给。"扩权强县"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省区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采取的一种分权措施,这种以扩大县(市)地方政府权力为手段,以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改革,对我国当前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Credit sales to the public, i.e., on an installment basis, are acquiring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retail trade in our nation. The constant and considerable growth in the production of consumer goods, especially durable goods, and the steady rise in the organizational and cultural level of Soviet trade are the basic prerequisites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sale of goods on this basi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credit is itself stimulating the expansion and increase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consumer goods. By way of example, it can be noted that the sale of goods on a deferred-payment basis furthers the expansion of progressive forms of trade (on the basis of samples, advance orders, home deliveries of goods, etc.) and exerts a considerabl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and sale of consumer goods. With the absolute domination of public ownership, the sale of goods on credit becomes one of the methods of attaining the goal of socialist production, i.e.,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well-being of the working peo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