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对人才流动进行了广泛研究,普遍认为,要使人才合理流动,必须改革计划调节,放开自发调节,即由死板达到活泛.这一成果促使人事制度的改革产生了迫切感.  相似文献   

2.
宋清波 《中州学刊》2005,(1):123-125
科学精神是指长期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而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高扬人性大旗、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两种极端存在方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人类文化的创造起着不同的作用。科学精神是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不竭动力,只有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才能取得持续的进步。倘若没有人文精神的激励,  相似文献   

3.
人才辈出、人才流动、士之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社会现象。它在当时各诸侯国激烈竞争、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作一些探讨。 一、人才流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江广新春秋战国时期,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在这个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才流动,当时有所谓“楚村晋用”、“晋材秦用”就是其明显体现。因此,有些论者认为:“从一定意义说,一部战国的历史,就是一部...  相似文献   

5.
谢晓霞 《云梦学刊》2004,25(5):76-78
1921年《小说月报》的改革,不但反映了一份杂志在新旧共存、文白互争的民初的最后命运,而且,作为民初文学的一个典型个案,它也反映了整个民初文学融入新文学的途径:那就是革命式的改革。这一革命式的改革发生的直接根源就在于改革前的《小说月报》,包括整个民初文学,虽然一直在做着种种新变的努力,但是,它们并没有以理性的自主的追求建立起足以构成新文学因素的现代性。以传达的基本精神、使用的文体以及与世界文学潮流的关系为基本衡量尺度的考察表明,改革前的《小说月报》仍然属于旧文学的范畴,它只能通过革命式的改革而融入现代文学。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人才流动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冲击下,基本上打乱了一次分配走终身的局面,但目前有睦情况值得注意,如有的单位和地区分不来,稳不住,流不动,对工作和人们的思想影响很大,甚至出现人地才危机,前几年流向沿海开发区,现在又回流。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呢?作者似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注与人才流动的联系及人事部门的对策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7.
社会总效益的高低是社会主义衡量人才流动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这是因为: 第一,以社会总效益最佳做为评价人才合理流动的主要标准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各企业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竞争激烈,各保自己的利益。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然要争夺和控制人才。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才是竞争获胜的重要条件。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和国际间竞争的需要,有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从商品交换演变史中可以看出,商品交换大致经历了物物交换、现货交易、远期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四个发展阶段。近年来又产生了灵活方便的期权交易,它将期货市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地。由此可见,期贷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历史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目前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商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平稳定的价格和风险转移的自我调节工具与手段,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清末预备立宪的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初,清政府领导了自上而下的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在探讨这场政治体制改革动因时,历来的研究者大都援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说法,认为清廷是“看见革命形势一天大于一天,就想利用立宪两个字,骗骗汉人,叫他不要革命。”①但揆诸史实,如此解释清末预备立宪原因未免...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发展固然存在着因果必然性及其内在的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具体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没有自由意志和不为偶然性所支配。这一认识体现在历史研究中应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就其因果必然性而言,历史学家应使自己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在历史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社会现象和持续的历史运动;另一方面就其自由意志而言则要求历史学家同样也应注意深入到历史现象背后的思想内涵及心理因素,并通过对历工细节的勾勒还原历史事件当时的场景氛围。因此,历史的因果必然性及其内在规律性和历史的自由意志及其偶然性,这一对矛盾的范畴在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应是并行不悖,并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据此,国内著述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此视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但是,辛亥革命毕竞是以其失败为最终结局的。那么,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何在?国内著述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往往避重就轻,仅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革命派软弱妥协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辛亥革命的理论,实践及其经济基础诸方面对它失败的必然性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一、计划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一)计划经济的必要性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这就是说,我国经济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计划经济。这也即是陈云同志提出的:“大计划,小自由”的方针。经过这样划分,就不至于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了。很明显,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供销,如果不用计划严格地统一地管起来,在生产则产生大利大产,小利小产,无利不产;在流通,则产生大利大买卖,小利小买卖,无利不买卖了。计划就是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不能让价值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美国不是到一九八二年九月倒闭了一万七千多家企业,日本倒闭了二万多家企业吗?我国如果让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就粮食来说,粮价就要提高一倍。这样,整个工资以及工农业产品的价格也要相应地提高;或者用国家增加补贴办法,导致国家计划内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困难。二者必居其一,别的出路是没有的。但这两种办法现阶段都行不通,提高粮价,影响全局,提高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在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以后,在党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蓬勃兴起的。由于党的路线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正确,由于广大农民特别是贫下中农的踊跃参加,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进展甚为迅速。到1956年底,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有11,78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共10,74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至此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正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所指出的:“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  相似文献   

15.
文化能否产业化一直是困扰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问题。文化既有事业性的一面 ,更有产业性的另一面。从理论上说 ,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以及党的十五大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 ,都迫切要求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在现实中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需求的兴旺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与文化发展现有机制的严重矛盾 ,也都要求文化尽快走向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试论库恩科学革命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恩认为,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科学革命结束了科学危机时期争论不休的混乱局面。新的范式对重要理论问题较为成功的做出了全面解释,在竞争中赢得了科学共同体的信任。科学革命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必然性融入了前后相继的范式起源和转化的各个阶段。库恩将范式选择的依据归诸于共同体的心理和价值选择,这难免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  相似文献   

17.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人才流动魏兰珍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力量为手段配置生产要素以期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一切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要在市场中流动,在流动中逐步得到科学的合理配置。人才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资源,同样要求在市场中流动,...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是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服务公司的一种新的变种诞生的,是伴随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的。虽然跨国公司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只获得了初步发展。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则呈现出逐渐加快发展的趋势,到八十年代未,世界上最大的两万家跨国公司连同它们十万余家子公司几乎渗透到了所有的经济部门。已由原来的矿产,能源和农业等初级产品部门,向制造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据估计,目前全世界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约有百分之二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而且以每年生产递增10%的增长率增长。按此速度推测到2000年,数千家巨大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并参与提供全世界商品和服务约一半以上。无庸置疑将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霸主。跨国公司这种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颇具实力的经济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异常艰巨性,党的高度集权成为必要;夺取政权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又使这一体制得以强化,民主始终难以成为现实中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而商品经济内在的主体的平等、独立属性成为民主发育、生长的前提,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科技的进步,权力日益向社会转移,人们有信心、有能力,也应当更多地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来,从而构成党内民主发展的现实的基础,在国际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又是一种历史必然。为此,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发展党内民主以顺应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党中央的部署下,一场伟大的改革正在全国兴起,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从农业战线开始的改革,已经发展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所有方面,汇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不但猛烈地冲激着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老框框、老套套、老办法,而且也猛烈地冲激着各种旧思想、旧习惯、旧作风,整个中国大地生机勃勃,形势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