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瀑 《统计与决策》2017,(16):115-117
文章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对河南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异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城镇与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虽然存在显著差异,但两地区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都成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鹤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在10%以上,收官之年人均收入和消费比"十五"末年增长均达60%以上,不同阶层间的收入都有所提高,但差距较大,消费上存在差异。本文根据鹤岗城镇住户抽样调查九分组资料,将居民家庭按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低到高排序,10%收入低调查户定义为低收人家庭,10%高收入调查户定义为高收入家庭,来分析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作为消费热点之一的信息消费,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居民收入规模的影响.在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大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的结果.因此,我国现阶段应该优先在城镇培育信息消费.  相似文献   

4.
20年来张家界旅游发展的民生福利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从旅游中进去,从民生中出来”的研究思路,在构建概念模型基础上,运用1989-2009年张家界统计数据,利用居民收入增长弹性系数、森指数、基尼系数、居民收入比指数、消费差距比指数和旅游服务密度指数6个指标,对张家界民生福利改善过程的整体情况和城乡差别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张家界城乡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所获得的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增长慢于旅游产业的增长;同时,在城乡居民之间也存在差距,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弹性比农村高0.05;(2)张家界旅游开发带动民生福利改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是不平衡的,农村居民福利改善的速度既落后于城镇居民,也落后于财政收入增长;(3)随着旅游服务密度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比和消费差距大体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制约中国内需不足的几个主要因素,利用描述性统计和非参数方法重点考察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对扩大内需的重要影响.同时利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对中国城镇和农村按收入等级划分的居民消费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差距的确是制约中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因素,不同收入阶层其边际消费倾向大不相同,并估算出这种消费倾向的具体值.从收入差距的视角提出了提高中国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以便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居民收入水平不同,恩格尔系数也不同,因此收入分配对社会总体恩格尔系数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基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证明边际食品消费倾向递减,并且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或近似线性时,收入差距扩大会降低恩格尔系数。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居民边际食品消费倾向递减且消费函数为(近似)线性,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降低了居民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升高对恩格尔系数下降的贡献率为22%),从而出现"分配越不平等,居民总体生活水平越高"的矛盾现象。因此在使用总体指标评价居民生活水平时,收入分配指标必须得到同等的重视;在经济发展中,公平和效率必须兼顾才能实现居民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一、城乡居民收入和行业间收入现状(一)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增长较快."十一五"时期,在中央和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促进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的措施带动下,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在城镇居民收入方面,一些盟市陆续出台并落实了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水平以及提高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低保标准等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加上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等因素的带动,全区城镇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8.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是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镇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发展轨迹入手,深入剖析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居民收入增长变化趋势,探求促进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对策措施,为推动福建省跨越式发展以及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这一"十二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给出居民收入分布变迁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的相对收入分布方法。使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微观居民收入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布及其变迁的特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速度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对应;经济增长因素是引起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主要因素,在提高总体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加剧了居民收入分布的极化程度;收入分配因素对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作用相对较弱,但有一定的减贫或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利用泰尔指数计算公式,测算了我国2000-2012年间27个省的农村、城镇、城乡间、总城乡居民收入泰尔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非参数法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四种泰尔指数的动态变化趋势.此外省级居民收入泰尔指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聚性特点,从东部到西部不断增大.以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泰尔指数对各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上与东中西的划分一致.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包头市各级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质量逐步提升,消费结构日益优化,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3485元,同比增~13857元,增长13.02%,城镇收入总量居自治区首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次利用密度函数核估计法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得出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异是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布呈现双峰分布的主要成因;并通过对1980~2006之间各主要年份收入分布的估计得出收入分布情况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得出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都在逐年增高,但高收入者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者收入增长速度,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的拉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天宇 《统计研究》2009,26(4):19-24
 本文采用GE指数及其区域分解、收入来源分解方法,对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现阶段的转移性收入不仅没有起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反而扩大了全国、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转移性收入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在某些方面有所下降,但并未改变“逆向转移”的大趋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转移性收入差距,以及城乡分割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导致的城乡转移性收入分配不平等,是造成居民收入再分配中出现“逆向转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居民收入分配隋况及分配差距变化倍受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为了全面反映我区居民收入分配变化情况,我们采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方法,依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区城镇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居民行业收入差距进行了测算和解析,以便为有关部门制定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瑶 《统计与决策》2012,(9):139-141
文章采用1999~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六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上期消费状况对当期消费有显著影响,地区间经济政策和消费习惯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也能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从解决居民收入问题入手是解决中部六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居民消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需发挥基础性作用。文章从微观视角出发,借助面板门槛模型系统考察了房产财富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并详细区分了房价对有房、无房以及贷款购房居民消费影响的异质性效应。进一步采用宏观省级数据探究房价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主要限于有房家庭,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存在以收入为门槛变量的特征,这表明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热炒所引致的房产泡沫将对城市居民家庭消费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发挥房价、房贷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必须结合收入管理,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7.
潘明  朱慧 《浙江统计》2009,(4):25-27
研究收入分配公平性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运用经济价值理论、公平理论来分析公平性和非公平性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提出缓解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以期扭转浙江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上海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仍需关注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不确定性、就业人员工资性收入正常增长机制缺失、人口老龄化影响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等问题。为促进上海城市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建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城市居民收入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9.
王科 《浙江统计》2011,(6):15-16
"十一五"以来,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收入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经营性收入为居民收入增长注入新的活力,转移性收入始终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财产性收入向多元化发展。收入差距方面,相对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但绝对收入差距扩大。建议发挥南京自身优势,努力保证工资性收入增长,大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继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引导居民转变投资理念,为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全市居民收入增长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20.
通过概念分析和数据实证,说明最终消费衡量指标与其替代指标具有差异;指出近年来上海市最终消费率虽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其偏低的现象并未根本变化;消费倾向偏低和居民收入偏低,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深层次因素;建议:完善长效机制,改革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构造层次消费,培育消费市场,适应消费新变化等,以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