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融合,是我国新时代对乡村治理模式的重大理论创新。请谈谈你对"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测评要素:乡村治理能力、政策理解能力评分参考:(1)能对"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理论有全面总体的认识。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得好坏不仅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体现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随着社会的加快转型,乡村社会从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模式转型与数字乡村治理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乡村建设推动着乡村治理向开放式、协同性、精准性和前瞻性的数字治理模式转型。数字治理是对传统乡村治理体系的重构,这一过程不仅充满着挑战,还面临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据开放水平低、要素保障能力不足以及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必须创新数字信息技术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通过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完善乡村数字治理相关配套措施等方式,推动乡村治理的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现代化目前存在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乡村治理主体行政色彩浓厚,乡村治理格局发育迟滞;治理权力强制性色彩较浓,乡村治理规范缺乏法制化;乡村治理结构碎片化,乡村治理缺乏完整有效的权力机构;传统乡村治理制度正在解体,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还未形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文化传统束缚、体制环境制约、民主法治意识淡薄、制度供给不足等。化解这些问题,须发展乡村市场经济,构筑乡村治理基础;健全乡村民主法治,制定乡村治理标准;完善乡村治理制度,增强乡村治理保障;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重构乡村政治文化,增强乡村治理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简约治理转向技术治理、间接治理转向直接治理的大背景下,乡村两级的实际治权在不断弱化,由此衍生出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行政力量过度下沉、乡村工作软指标的硬指标化、乡村两级责权利不对等、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缺乏、村民自治演变为村干部自治、谋利型上访的"刁民"增多。为维护乡村公共利益,探求建立一种公共规则之上的、契合乡村社会基础的、简约高效的乡村治理体制,成为当今乡村治理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治框架下推进乡村治理创新面临法治推进与自治、德治传统难以有效融合,法治路径的地位边缘化,"知情祛魅"现象凸显等现实困境。其原因在于乡村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治理主体的法治素养不足,治理机制法治化程度较低,治理环境的法治氛围不足。为此,需要坚持立法先行,构建层次分明、结构有序的乡村法律制度规范体系;理顺乡村治理体制,健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体系;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依法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创新法治宣传的途径和方式,营造乡村治理法治化发展的氛围;提升基层干部的法治素养,打造法治化的基层干部队伍;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强化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发展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建设和繁荣乡村先进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新气象,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路径。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了礼治、政治、自治的不同阶段,正在向善治的方向发展。当前,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实施载体,是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实践中,产生于乡土社会的德孝文化与推进乡村善治相耦合成为重要的路径选择。目前,各地已成功开展了孝行天下、孝道文化大餐、孝道村民学堂等活动。以各地实践为参考,可以发现,通过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孝因子,凭借道德和关系在乡村社会的双重耦合,可以促进现代乡村秩序与活力的统一。具体而言,就是以道德耦合涵养乡村文明生态、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以关系耦合构建乡村共同体、强化乡村社会关联,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实施的制度基础,而要促使目前封闭、排外的村民自治制度实现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型,就必须以"政经分开"改革为先导,并由此推动中国的农村民主实践由村民自治向社区治理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农村的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以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为引领,通过"政经分开"改革以构建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原则、以社区治理为主要运作方式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并推动以生活共同体为范畴的、超越单一行政村为治理单元的更加丰富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领导力其实质就是党的组织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现实投射,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的集中反映。加强党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领导力建设,应以提升党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政治引领力为统率,以提升党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影响力为依托,以提升党在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中的革新力为保障。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者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在乡村治理的概念内涵、涵盖要素、模式机理、政策体系和绩效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乡村治理概念的内涵界定日臻清晰、乡村治理涵盖的要素越来越多样态、多样化的乡村治理模式成为关注焦点、乡村治理政策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关于乡村治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探讨不断深化等特点,但也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元化乡村治理的内涵定位欠精准、体制构建欠系统、功能融合待深化等问题。未来,可进一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元化乡村治理的理论内涵及要素结构、体制构建路径、融合实现机制及效益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基础权力是从西欧国家成长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概念,乡村治权是对中国乡村治理经验的抽象和理论化的结果。两种不同经验、不同性质的权力类型同时出现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其必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来讲,就组织体系而言,基础权力依托的是职能部门的垂直体系,乡村治权依托的是乡村组织  相似文献   

11.
郭易楠 《领导科学》2024,(1):100-104
当前,乡村社会基础结构变迁与乡政村治的科层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悬浮化与边缘化,因此,新时代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基层党组织组织嵌入、制度嵌入和意识形态嵌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构建基层治理中的政党逻辑。其中,组织嵌入通过组织重构和组织联动,增强治理动力内生;制度嵌入通过正式制度嵌入与非正式制度嵌入相结合,优化治理模式;意识形态嵌入则通过引导意识形态统一和文化认知整合,强化主体认同。这一嵌入过程,贯通了组织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党的执政基础长久稳固、国家政权建设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2.
冷茂林 《领导科学》2022,(8):115-118
乡村治理智能化既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乡村治理范式由传统科层化管理变革至智能化治理的重要契机。智能技术推动乡村治理领域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势必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乡村治理配套政策制度滞后、治理主体职能不清和权责模糊、治理智能化人才缺失、治理智能化技术作恶、技术越位、应用背离初衷等因素,阻碍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化解乡村治理智能化带来的风险挑战,须强化治理智能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外部引进和内源激发并举,推动人才入乡返乡;限制主体行为,谨防技术越位与作恶;建构绩效评价体系,破解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施行的背景之下,由自治、法治、德治构成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而村规民约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促使其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此,文章立足于“三治合一”视域,分析乡村治理模式中村规民约建设的不足,从自治、法治、德治3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乡村治理模式中村规民约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村社会治理改革,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大胆创新,从乡村文化、议事机制、便民服务三个方面入手,成果探索出了"两公约管言行、五步法定事情、三张网保民安"的新型村级治理体系,乡村民风政风得到极大改善,矛盾纠纷发生率极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充分体现。《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乡村振兴的重要责任,政府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乡村治理,提高治理能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乡村治理和乡村治理结构的概念做出界定,然后梳理了乡村治理结构研究的各种观点,并对当前的研究做出总结性评价:一是注重在整体的国家权力体系中研究,对村治本身的关注较少;二是以西方理论范式与概念体系为主,本土化理论较少;三是对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梳理较多,学理反思较少。最后抛砖引玉地提出乡村治理结构研究应该正确处理三对关系:村庄内部治理机制和国家权力体系的关系、中国经验与西方理论范式的关系、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将数字化技术嵌入乡村治理,契合了乡村转型的现实需要、公共决策科学化的需要与公共安全保障的需要。乡村数字化治理包括技术嵌入、观念嵌入和实践嵌入的整套嵌入机制与乡村治理的有机融合。当前我国乡村数字化治理处于探索建设阶段,应重视人才选用,实现数字化嵌入乡村治理的观念认同;强化硬件设施,提供数字化嵌入乡村治理的技术保障;优化治理体系,满足数字化嵌入乡村治理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两委""一肩挑"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有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优化农村"两委"干部队伍、提高村民自治效率的制度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两委"干部思想观念落后、乡村精英外流、组织权力过于集中、"一肩挑"不具普适性等难题。为此,需要从"两委"干部教育培训、人才引进与培养、规范权力运行、稳步推行"一肩挑"等方面完善农村"两委""一肩挑"制度,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政权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在相当大程度上关乎国家的权威及其合法性基础的建构,国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组织的实际作为。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笔者近年在基层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基层治理资本化与官僚化的发展倾向愈加明显,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秦中春 《管理世界》2020,(2):1-6,16
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对治理问题的分析必须尊重治理规律。现阶段探讨我国的乡村治理问题有特定的背景。目前我国的乡村治理已进入历史新方位。乡村治理的关键是要解决人的精神思想问题、人的社会管理问题和人的公共服务问题等三大问题。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责任重大,它的紧迫任务是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最终目标是要在乡村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实践中,要应对城乡人口流动,扩大乡村治理主体的范围,实行共建共治共享,建立治理框架;加强村庄人员管理和服务,了解乡村居民现状,健全联系机制,完善登记制度;引导乡村居民的进步,改造人的精神思想,推动人的现代化,夯实善治之基;调控乡村居民的矛盾,重视改革"三有结合",完善治理体系,保证社会稳定;服务乡村居民的需求,强调分类分级施策,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问题;疏导乡村居民的转变,正确解释人的差异,支持社会流动,搭建转变阶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