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九十年代中国学者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散文是九十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现象,对它的概念界定应注重三个要素,即学者身份、学者立场和文学性。九十年代学者散文有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博大的人类情怀,其中渗透的忧患意识和焦虑情绪尤为突出。同时,它还注重知性的融入,强调理性和逻辑力量,从而透射出智慧的光芒。近些年学者散文存在的局限是忽略甚至无视文学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学者散文"的崛起与命名,以及20世纪散文创作实践都为以主体的"职业身份"类别为研究视角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同时以"职业身份"类别为研究视角,散文文体存在着带有共性的话语倾向:学者的散文侧重学识、思想与智慧的自主表达;诗人的散文侧重意象营蕴出的诗情与诗意外化,小说家的散文则呈现出个性化生活叙事的客观传神描写、思想张力与精神极致的追慕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艳 《北方论丛》2021,(3):46-57
学者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了学者散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是当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有学者和散文研究专家陆续已对学者散文做过精准的定义和研究。学者的学识和涵养,都会令学者写作散文能够在散文文体和散文艺术本性上更加孜孜以求。学者散文即便表面上看似无法可依、率性自由,骨子里其实对散文的样式、文体、边界等方面都有着自觉不自觉的艺术追求。学者作为知识分子,如果能将知识者的精神追求与文体创造相融合,就自然会拓宽当代散文写作样式、文体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价值。李洁非以“文人散文·漂泊者·阅读史与写作史”“批评家随笔:一个人的文学史与批评史”“自由无碍散文观与‘袖手清谈’‘豆腐滋味’”的学者、批评家和文人散文创作心态与写作理念,别立“当代学者?文人散文”新宗。  相似文献   

4.
"真情实感"论在理论上的十大漏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5.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6.
从"破体"到"失范"——当前中国散文文体的异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7.
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与文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8.
中华20世纪学者散文综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3年5月20日的《文星》杂志中,台湾学者散文家余光中将当时的中国散文分为四型,第一型就是“学者的散文(scholar’s prose)”。认为“这一型的散文限于较少数的学者。它包括抒情小品。幽默小品、游记、传记、序文、书评、论文等等,尤以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文章为主。它反映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灵,往往令读者心旷神怡,既羡且敬。”①余氏从创作主体及其文化素养、文体类型、读者反应、尤其是文本三要素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学者散文进行了探索。虽然文体过于宽泛,要素也不太充分,已算是60年代的空谷足…  相似文献   

9.
曲慧芳 《阴山学刊》2004,17(1):65-69
秦牧和余秋雨的学者散文创作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受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使他们的学者散文在文化内涵的展示上,在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理性批判精神的指向上以及在对"文以载道"的阐释中,都形成了许多共性和差异,并直接影响了他们散文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0.
晚明城市文化与思想新潮,明清易代之际血与火的历练,浙东学派与家学渊源,造就了张岱这位节义之士、文学天才和渊博学者.他涉足诸多文艺和学术领域,其人、其思、其学、其文均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活泼泼的创造能力.张岱文化品格的独特性和包括散文、诗词、戏曲在内的文学创作的独创性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散文在漫长的发展建构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民族感情、智慧和精神在内的富于中国特色的“散文文化”.这种散文文化既是一种文学的写作,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本体制,更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散文就不仅仅是研究一种文字的写作,而是探究深植于文化中的大爱和人文情怀,挖掘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民族情感原型和精神原型,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当代文化建设中.中国散文所体现的文化生命理想、理想文化人格、抒情审美传统等,对当代文化的审美建构有着不客忽视的价值,就网络散文和全民写作而言,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自我和谐和和谐社会生态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江苏散文呈现出多维的创作倾向.努力拓展散文的表意空间,致力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表现、特别是以江苏为主体的江南地域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考古式形象书写,成为其中的重要景观.学者介入散文写作、小说家或诗人的跨界写作,在凸显创作主体身份多元化的同时,有力提升了江苏散文的精神境界、艺术内涵和学理品位.坚守“真我书写”、坚持为“集体记忆”而写作,使江苏散文不仅严格恪守“诚”与“实”的散文文体本质,还呈现出更为阔大的书写意境.而如何提升江苏散文的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如何塑造其新的整体形象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13.
所谓学者散文 ,指百年来各门学科学者创作的具有现代专业学者的价值取向、理性精神、思维特征、知识理想、文体话语方式和风格等质素的各类散文作品。由于学者散文与广义文化的特殊联系及受 2 0世纪世界理性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个性自由、民主科学、专业学理、批判重建等四个方面 ,表现出与古典 (学者 )散文颇不相同的现代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主体化和多样化——香港散文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散文观念的演变基本上沿着美文、写实主义散文、现代主义散文、后现代主义散文的路子发展而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散文观念日趋多样化;有承继"五四"散文小品传统而来的学者散文观,有注重通俗性、商业性、实用性的框框杂文观,还有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探索散文观等等,它们共同促进了香港散文观念的发展,并使其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15.
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者散文的体式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者散文的体式革命主要表现为:学者散文的文化身份的确立;学者散文的文化精神特征;以文化批判实现“以文化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作家黄孟文的散文集《朝阳从我身边掠过》,更多的是直抒一个学者与文人的见解与感慨:其中有对世事现实的智慧与思索,有对本土及母语国家文化艺术的反思与彻悟,以及游记中对人文景观的捕捉等等。这些都使得他的散文在整体上呈现出理性化的倾向,并在海外华文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陈鸿雁 《甘肃社会科学》2012,(4):248-250,255
林清玄是台湾本土的散文作家,敢于面对现实,表现社会矛盾.早期他将自己的朝气与激情倾注在文化乡土抒写上,以散文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既渗透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又笼罩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体现了古典式的生命存在的智慧,属于文化乡土散文的范畴.本文拟就其文化乡土散文深厚蕴藉的乡情美为重点,兼从精心整合的意象美、平实幽默的言辞美、情绪表现的色调美及浑然天成的哲思美几方面阐释其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黄万华 《齐鲁学刊》2005,(1):104-107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王鼎钧以其丰富的散文创作推动着中国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他的“人生说理” 散文以其人生体验和审美观照的完美结合而为后人推崇,他的“原乡”书写以其独特的“乡愁美学”传达出人生观照 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他的“宗教散文”以超越宗教的日常智慧让人体悟到一种“散文魔法”。这奠定了王鼎钧散文在 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战国诸子散文有一种由零散的章组合成篇的特殊结构.其组合方式主要有:不同类组合,以类相从,承接组合,杂引与立言并用,层累地叠加.这种组合型散文是战国诸子在讲学、记录、传播、编辑等学术活动中创造的,是一种具有鲜明战国时代特色的文学现象.战国诸子组合型散文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言论的发表者多为学派的宗师或重要学者,言论的记录者、传播者、整理编辑者则是他们的弟子后学,从言论的发表到最后组章为篇,一般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可以说组合型散文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组章为篇的目的,或者是为了集零为整,以便于更好地收藏、携带和传播,或者是为了寓创新于组合,或者是为了更好地集储资料.  相似文献   

20.
任继梅 《阴山学刊》2002,15(4):25-27
毕淑敏从作为女性作家的真挚细腻,到作为学者的睿智深刻,这期间,理解生命,继而感悟生命的轨迹和印痕在她的散文佳作中表现得相当鲜明.字里行间升腾起来的是对生命的感悟和达观,从而给读者以审美愉悦和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