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严加银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4)
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是传统伦理在继承上出现脱节、家庭教育错位、学校教育手段和评价体系单一、社会价值和舆论导向多元化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可以以传统孝道为视角和切入点,并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新的内涵,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注入新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在传承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同时,增强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黎红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3):125-127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尽管感恩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没能形成一个有效、完善、底蕴深厚的感恩文化,使得感恩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基于此,本文拟从文化视角探讨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深化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顾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2):29-33
"感恩"是基督教的信条之一,"孝道"则是儒家文化的根。基督教感恩文化和儒家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都是"爱"与"感恩",都提倡"敬爱父母"、"感激父母"。在国内当前社会道德普遍滑坡、感恩之心缺失的背景下,尝试将两种文化进行融合,通过诵读古文经典,汲取传统"孝道"文化的养分;并借鉴基督教文化"感恩"的教义和美国"母亲节"的表现形式,内在以"感恩"作为"孝道"的心理基础,外在把"母亲节"纳入节日序列中,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唤醒大家的孝道意识,从而弘扬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精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现代化视角涵义以及以此视角研究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意图为此研究建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并生成一些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传统孝道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207-208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文章联系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和思想道德现状,提倡弘扬传统孝道之精华,赋予孝文化以时代内容,从而为高校培养道德优秀大学生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万玉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4):179-182
东西方文化传统无不彰显着感恩思想的底蕴。我国自古就以知恩图报为做人的美德,视感恩为做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感恩教育”是我们道德教育中的应有之义,然而在以往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弱化了“感恩教育”,使本应成为弘扬和践行感恩道德先行的大学生却成了“冷漠一代”,“学会感恩”成了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最强烈的呼吁和要求。高校要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推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从弘扬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氛围和开展感恩活动等途径入手,不遗余力地促进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马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73-76
感恩是道德主体对他爱行为的道德认知,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方法,对教育对象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建构主义是一种新兴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单一的传授—接受知识的关系,促进师生关系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论述了转变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内外情境,促成大学生自我感恩教育,并探讨了构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231-233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人格全面,身心健康,有责任感的大学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笔者提出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孝敬父母开始、从教育者自身做起、从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做起。 相似文献
10.
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祝国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26-229
感恩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高校的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比较缺乏,应予以重视。对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主张感恩教育“生活化”,积极营造全社会感恩和谐的氛围,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下,对大学生进行孝行教育,是应对日渐严重的老龄化危机的良药,是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基础,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目前政府没有对孝行教育制定明确的政策和要求,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将其列为课堂教学内容,社会实践也尚未规范化、常态化.大学生的孝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政府政策支持、舆论引导支撑、高校主动作为,科学界定内容、搭建实践平台、考核奖励予以保障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2.
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担任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在大学生德育中合理吸收孝文化十分必要,为此应将孝文化融合到大学生的德育路径中。这一融合要着重做好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大学生知、情、意、行的转化,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熏陶中增强道德教育的内化力。 相似文献
13.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24-126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孝德教育能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与层次,也是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我国各类大学中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自媒体",以及开展创新活动模式等,积极传播孝德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感恩教育浅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叶望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122-124
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论文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并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郭云芳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83-88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孝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精神和敬养老人、勤俭节约的意识以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让青少年从传统孝文化中多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16.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南永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11)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传统孝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指出我们在讨论孝文化传承时,应该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质,在此基础上,寻找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进行传统孝文化教育的路径,阐明了以"孝"辐射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在高校大力弘扬"孝文化",推崇孝德,并以此作为打造和谐校园、提升大学生精神品质的基石或抓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孝文化在当代青年群体中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1):111-114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孝文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在青年群体中有着新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孝文化的传承做出引导,对培养时代新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孝文化与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云芳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27(3):83-88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孝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精神和教养老人、勤俭节约的意识以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让青少年从传统孝文化中多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20.
刘桂芳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6):49-52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独具特色、最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别的就是"孝"。中国传统孝文化本身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它对维护古代中国家庭和谐、国家和谐和社会的普遍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传统孝文化的精华,消除其消极影响,使其在构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过程中,仍然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