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行为深刻反思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进步,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文明是消解经济发展和生态失衡两难困境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海洋经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未来广东海洋经济的开发必须改变以往重开发、轻保护的模式,发展海洋要以实现生态文明作为基本原则,以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作为基本前提。从制度维度、技术维度、思想维度、生态维度等角度创新广东海洋经济管理机制,最终保证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藏自治区的生物资源为依托,以生物产业及生物经济为切入点,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探讨在遵循生物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西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5)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使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选择,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需要适应新常态,抓住新常态的大好机遇。经济新常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因为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动力的转换,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顺畅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冲突下的低碳城市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发展,城市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低碳城市建设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生态文明突破了工业文明中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无情掠夺的经济发展瓶颈,是一种更加先进、更加绿色的文明,是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生态文明的主要功能和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并从倡导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发展低碳产业、构建生态平衡系统、实现低碳型居住建筑、树立低碳行为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县域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遵义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还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认识前提,它包括生态文明意识、生态问题反思与生态人性自觉.在生态意识层面上,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在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人学思想的演变与影响.在生态反思的层面上,顺应工业革命的近代人学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形成人与自然相对立的自然观,是现代生态环境恶化的思想根源.在生态自觉的层面,生态文明的转向需要倡导促进生态文明的新的人学,在促进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人性的完善,使人成为与生态文明社会相适应的生态人.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摒弃了工业文明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物质经济价值观和自然观,取而代之的是将人看做自然的组成部分的"人—自然"整体价值观和自然观。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看,每一种文明的生成,都有相应的经济形态与之对应。生态文明的经济形态为生态经济,它建立在"理性生态人"基础上,是对以"理性经济人"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超越。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审视当下的中国,生态文明的构建不但要设计一套包括制度环境、具体制度和实施机制在内的制度体系,还要从政治保证、法律体系、经济支撑和社会条件等多方面为生态文明的构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邱冬梅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4):120-122
绿色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文章从福建创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视角出发,探讨绿色教育对于丰富生态建设内涵、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双重作用,同时以三明学院地处福建最绿城市,通过差异化发展战略在应用型大学中找准定位、转型发展、创出特色为例,诠释绿色高校的建设模式及其创新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坚持发展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但由于我国仍处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人们的价值理念还是经济发展模式,离生态文明发展要求都有一定的距离,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依然构成了较大压力。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本期特刊登三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探索文章,分别从价值理念、政府职责和产业调整的角度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问题,以期推动对生态文明内涵和建设实践的理解认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青海社会科学》2018,(1)
集工业生产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青海茶卡盐湖景区具有产业发展的互嵌性和旅游开发的地方性,其核心特质表现为矿区与景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通过对茶卡盐湖的历史考察发现:该湖的盐业开发由来已久,不仅经历了向矿区的转变,又在矿区向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一种依矿成景和以厂为景的产业转型逻辑。这种逻辑体现在矿区依托优美生态环境为优质文化资本,以自觉保持优质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可持续转化为目的,而展开矿区的景区化之空间再生产和工业流程的旅游项目化之文化资本再利用,旨在深化两种产业的一体化和均衡化。由此,不仅实现了工业与旅游的互济互惠,还生产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生共赢的地方经验。这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性呈现,更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缩影。 相似文献
16.
资源环境约束下大国工业化的困境与文明模式的创新——“成本外化工业文明”的反思与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砖四国崛起真正冲击的不是西方的经济主导地位问题,而是西方式的工业文明模式的本身.西方式工业文明是一种"成本外化模式"适于少数国家独享的文明,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占世界人口40%的金砖四国,需要重建一种适于全人类共享的低能耗、自净化的"成本内化"生态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17.
海南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念,开启生态文明视角,以新的创新构想与实践,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19.
在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生态道德的今天,社会呼唤大批具备综合视角的人才.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培养模式备受关注.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出发,对大学课程综合化改革进行了相关阐释,并结合美日两国有关高校的最新课程改革经验,提出了大学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涵盖政府各主体间、政府和市场主体间、政府和社会主体互动三个维度,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计划、标准指标、监管措施、责任追究等制度安排实现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治,在提高空气质量、降低社会成本、提高公众满意度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中依旧存在制度执行力不足、数据公开透明度不高、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未来应从加强制度创新和完善、强化数据监测和信息披露以及促进区域协作和协同治理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