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榻悼挚友     
我正在病中。在广州的医院里得知茅盾同志逝世的噩耗,使我大吃一惊,不禁顿首涕零。茅盾同志比我年轻两岁,他竟先我而去了! 几年来,他身体一直不太好,然而,他却还能带病参加各  相似文献   

2.
一次,杨静仁同志和我谈别的问题,顺便提到茅盾先生抗战初期在兰州作过一次重要讲演,为了弄清此事的原委,我最近特地访问了静仁同志,请他谈一谈此事。下面是静仁同志的谈话要点: 1939年夏天,茅盾先生携眷赴新疆路过兰州,下榻兰州招待所。应兰州伊斯兰教协会的邀请,作了题为《抗战与文艺》的演讲。听众除伊协会员外,还有兰州各抗战团体  相似文献   

3.
洱海的悼念     
中国文坛殒落了一颗巨星!我国现代文学巨匠、我们敬爱的沈老——茅盾同志和我们永别了! 噩耗传来,我们白族的文艺工作者和白族人民,无不感到深切的悲痛。我像看见苍山也在为之肃立,洱海也在为之默哀。沈老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热情的文学导师和辛勤的文艺园丁,使我国失去了一位伟大  相似文献   

4.
刘树生 《回族研究》2005,(3):114-115
王连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对他的思念无时不萦绕在我的心间。每当想起他,不禁思绪万千、激动不已,和他在一起战斗、工作、学习的往事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和连芳同志合作共事了半个多世纪。1947年春,我调到渤海区党委,就和连芳同志在一起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俩一同调到北京。1950年又一起到云南,从此,我们共同扎根云岭大地,献身红土高原。共同的革命目标和信念,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十年来,我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共同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始终情同手足,革命友谊坚如磐石。连芳同志不仅是我的…  相似文献   

5.
格平同志是我所崇敬的优秀的民族工作领导者之一。我和格平同志相识于1946年,但早在我青少年时代,他就是津南地区贫苦回汉群众中广为传颂的“红毛子”,是我心目中崇拜的一位英雄人物,新中国成立后,我和格平同志又有过几次工作接触,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对党的忠心耿耿,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民族工作的倾心关注,对同志的慈祥亲切,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年三月,惊闻格平同志逝世的噩耗,深感悲痛,痛惜我党又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民族工作领导者。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生平事迹,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顾格平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  相似文献   

6.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是我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以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为中华各民族的解放和振兴,无私地奉献了一生。他的不朽业绩和卓越功德,将永远铭刻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我有幸在青年时代就结识了周恩来同志,以后,我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工作和在国务院工作,又都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他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可敬可亲之感! 民族干部的知心人我第一次见周恩来同志,是1928年夏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当时我在中山大学做教学翻译工作。周恩来同志是乘到莫斯科参加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之便,到学校来看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当我看到《人民日报》关于优秀共产党员卜凤刚同志事迹的报道以后非常感动,我为我们党有这样一位好同志,为我们人民解放军有这样一位好战士,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好儿女而感到自豪,我又为卜凤刚同志仅仅五十三岁就被病魔所吞噬而悲痛。卜凤刚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雄模范事迹,他的高风亮节,却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十一月二十一日,我到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去访问郎绍安同志,我的心情是兴奋的.这几年来,我常常从报刊和画报上看到关于"面人郎"的报道和他以及他的作品的照片,今年春天,我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见到了他的老师赵阔明同志,我们谈话中提到这位名驰国外的"面人郎",我总想能有机会见见才好,今天果然如愿以偿了.  相似文献   

9.
今年10月19日是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的老领导、敬爱的静仁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周年了。此时也是我刊《中国民族》杂志,在他老人家参与创办并于“文革”以后主持复刊至今出版发行49周年的日子。当此之际,静仁同志马克思主义的崇高品德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突出业绩,不但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他对我社我刊几十年来发展建设中的谆谆教诲又仿佛回响在我们耳边。静仁同志是我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为我国伟大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邓小平同志曾评价说:“…  相似文献   

10.
得知空了同志逝世的噩耗,心情悲痛,很不平静。他生病在家休养期间,我只去看过他一次。那时他行动虽不大方便,但还可以坐在沙发上和我们谈话。他殷切地询问《民族团结》杂志的发展情况,当他听到我们还将准备筹办一张《中国民族报》时,很是高兴,鼓励我们说:“只要大胆,肯干,一定能办成。你们的条件并不算差。《人民政协报》刚创办时,只有7个人,不是也出报了吗?”没想到这次看望竞成了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空了同志与世长辞了,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良师。空了同志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早在抗日战争前夕,他就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成为全国知名的青年新闻记者。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1.
听到李维汉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我从内心里感到十分悲痛。李老的逝世,是党和国家不可弥补的损失,对我来说,则是失去了一位终身导师。自从一九三九年,李维汉同志引导我参加了党的民族工作队伍,已经四十多年过去了,民族工作成为我的终身职业。李维汉同志始终是我的导师,我也始终是他的学生。李维汉同志是我们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著名理论家。从《人民日报》的介绍中我才第一  相似文献   

12.
吴兴春同志真不愧是我们民族工作干部的一面红旗,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按照党和毛主席的教导做的.他那赤诚忠心、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人民服务的精神,他那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钢铁意志,以及他那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时刻不忘阶级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警惕性,无一不是我们所有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的学习榜样.在吴兴春同志的事迹中,使我最感动的是他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刻苦精神.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有体会的.由于我对学习傣语  相似文献   

13.
焦裕禄同志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他把毛泽东思想贯穿在整个思想、整个工作和一切活动之中,成为我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榜样。相形之下,我感到很惭愧。虽然我也是县委书记,但和焦裕禄同志对照起来,却  相似文献   

14.
6月17日下午,我们访问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阿木冬·尼牙孜同志。请他谈了今年四月他和王恩茂同志的南疆之行。他说,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互相信赖,互相支持,让人们感到新疆大有希望。王恩茂同志一路上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作风,使他想起许多汉族老干部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关心和培养。他说:“汉族干部常常讲新疆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支持和爱护。但是我要说,如果没有汉族老干部对我们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关怀,我们少数民族干部怎  相似文献   

15.
在举国欢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前夕,我访问了蒙古族著名作家敖德斯尔同志.他现在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我们共同回顾了他三十年来的创作历程之后,给我的鲜明感觉是: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哺育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个少数民族作家;而他的成长,又恰恰反映了我们党在建国以后培养新的一代作家的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16.
正我和刘岘同志相识约在39年前,那时我们全在延安党校三部学习,所住的窑洞是邻接的——那时期他已经是全国知名的木刻家了。延安整风以后,党校三部成了党和非党的文艺工作者集中地之一。又因住地邻近,接触的机会就多一些,而他也是和鲁迅先生相识的,这又多了一层关系。我们分别时他还将自己木刻的拓片送给我一部分。惜乎在文化大革命中也荡然无存了。  相似文献   

17.
白至德 《回族研究》2005,(2):175-176
时间飞逝,又是那样无情!父亲白寿彝离我们远去已是5年了,他的好学生、助手和同志马寿千又于春节前归真,离我们而去。我在外公出,意外接到中央民族大学李松茂先生打来的移动电话:“至德,马寿千先生去世了!葬事已办过,当时通知电话他们打到你们家里,家里没人接……”噩耗传来,令我心碎。我没能亲自送走寿千先生,是终身遗憾。想起去年春节期间,两个姐姐与我(在京的,也只有我们姐弟3人)相约,一道去看望寿千先生。他那时身体还算可以,只是比过去消瘦了许多,行走举足困难。他看到我们,又异常地高兴,又是十分亲切!我们称他为大哥,的确他的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我到云南丽江参加东巴文化节,云南省社科院院长何耀华同志建议我顺便到中甸去看看。他告诉我,中甸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中甸县委书记齐扎拉同志是一位很优秀的藏族干部。抵达丽江的第二天,齐扎拉同志特意到丽江来接我们。我被他的热忱所感动,也对神秘的茶马古道怀有一点好奇心,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了迪庆高原,第一次访问了藏族居住区。在中甸虽然只逗留了两天,但朴实的藏民、瑰丽的山川,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齐扎拉同志对于发展藏区经济、改变藏区落后面貌的热切的企盼和深入的思考。我很少见到一…  相似文献   

19.
小平同志永远活在各族人民心中文/本刊记者李小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天山雪域同悲,草原河川呜咽。一代伟人邓小平离开了我们。他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热情和坚毅融入了历史,把他对人类的卓越贡献留给了世界,把他对56个民族的巨...  相似文献   

20.
乌兰夫同志逝世了,我们又失去了一位敬爱的老同志。我痛惜失去了一位民族、统战工作的老领导、老战友。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在青年时代,他就参加了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3年他和一批有志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蒙古族青年来到北京求学,同年冬天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李大钊、赵世炎、邓中夏等同志的培养和教导下,使他从一个蒙古族进步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他和奎璧、吉雅泰、李裕智、多松年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在蒙古民族中发展的第一批党员。在党的教育下,他懂得了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和全国各族人民革命斗争以及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联系和一致性。他坚信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