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在原始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了宗教。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所造成的社会苦难,剥削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群众的精神手段,致使宗教得到极大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是,由于人们意识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以及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的高  相似文献   

2.
<正> 宗教作为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和与这种反映相联系的社会实体。尽管它的本质属性显示出它是上层建筑领域中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颠倒了的世界观;但它还有社会实体的一面,即宗教多有典籍、信徒和活动场所,宗教界内部有比较严密的组织,除宗教生活活动外,又与整个人类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又显出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这样一些社会特征。所以,宗教又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来都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的宗教问题中的许多内容,多与历史积淀有关也是这个道理。那末,何谓宗教问题?笔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識形态,它是現实生活在人們头脑中一种虛幻的、颠倒的反映。恩格斯說:“一切宗教,不是別的,正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們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們头脑中的幻想式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間力量的形式。”(《反杜林論》)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科学是宗教的死敌。科学的每一发現都打击着宗教迷信。科学和宗教是根本对立的。科学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識是和所謂“神的意志”的宗教教义根本对立的。宗教是虛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就“天命论”对农民战争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一、“天命论”是为稳固统治秩序架构的神学理论天命意即天对人的命令。“天命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那时人类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对自然灾害无法抵抗,对各种自然现象抱着恐惧的心理,又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于是产生了对天的崇拜。进人阶级社会后,人们除了受自然力量,又加上社会力量的压迫,人们误以为自己的命运是由一种超人的力量支配着,于是产生了对天神和上帝的迷信。《尚书·召浩》中说:“有夏服天命”,《礼记·表记》中孔子说夏代就尊…  相似文献   

5.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历史比较悠久,但可考证的史料却很少。因此,研究鄂伦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情况,不能不依靠大量存在于鄂伦春民间的各种传说、神话,说唱、叙事歌及萨满神曲等。 鄂伦春族民间文学反映了鄂伦春族人民的原始信仰观念。即:万物有灵、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这些信仰习俗对于鄂伦春族的风俗礼仪,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意识形态及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对自然的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意识活动,也是对自然界最初认识的反映。恩格斯曾写道:“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历史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获得这样的反映。”费尔巴哈也说过:“自然不但是宗教的最初的、原始的对象,而且是它的始终如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同邪教组织作斗争 ,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也是摆在我们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待解决的新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从宗教学的角度探讨宗教、邪教、迷信三者的内涵、待征及区别 ,以在理论上划清界限 ,在实践中明辨敌友 ,集中精力依法打击邪教顽固势力。  一、邪教不是宗教宗教 ,是人类社会的特殊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现象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思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经典性地表述为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在这种反映中 ,人间的力量采取…  相似文献   

7.
中国服饰与世界各国服饰一样,是人类文化乃至审美文化最早的物态化形式之一;是人类在“自然的人化”的过程中,将主体自然即“人”与客体自然相区别的鲜明标志之一;是人在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最易于直观并确证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之一;是作为物质形式或曰物质文明锐敏、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着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道德、法律、文化等观念形态或曰精神文明的外在感性显现的形式之一;也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等外化或曰直观化的审美形态之一。中国的服饰审美文化,一方面体现着中…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上,宗教有神论观念和无神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宗教有神论观念的产生比无神论更古老,早在阶级社会之前就产生了。随着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发展,人们最初的科学思维在同宗教有神论的斗争中产生,无神论思想才开始萌芽滋长。这种情况表现着“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一种联系”。①因此,蒙古族无神论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宗教有神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了解蒙古族无神论的萌芽思想,不能不对蒙古族的早期宗教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9.
中国服饰与世界各国服饰一样,是人类文比乃至审美文比最早的物态化形式之一;是人类在“自然的人化”的过程中,将主体自然即“人”与客体自然相区别的鲜明标志之一;是人在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比的过程中,最易于直观并确证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之一;是作为物质形式或曰物质文明锐敏、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着诸如政治、军事、宗教、道德、法律、文化等观念形态或曰精神文明的外在感性显现的形式之一;也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等外化或曰直观比的审美形态之一.中国的服饰审美文化,一方面体现着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中国少数民族因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至今还不同程度的保存着丰富而神秘的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是人类文明宗教的发端,当今风行世界的文明宗教,其源泉皆可追溯至原始时代人类的宗教信仰。探讨中国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观念,对于正确阐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自然崇拜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的产物。中国少数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各民族古朴神奇的原始宗教观念,是原始时代社会意识的表现,从根本上说,原始宗教观念是原始时代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在原始人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原始宗教…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构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图绘,从传统资本主义到数字资本主义、从工人阶级到革命大众、从阶级斗争到新社会运动、从商品霸权到景观霸权,这个风景线上刻画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深刻变化,要求人们重新审视革命力量、阶级力量、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似乎给资本主义注入了起死回生或“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实际上却在进一步积累使自身走向灭亡的因素和条件,给人们认识人的解放问题以及走出乌托邦的幻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维度。技术与资本的合谋成了资产阶级的猎心策略,而无产阶级要掌握技术工具来为自己服务,就必须寻求新的策略。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把握数字时代本质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人类历史规律和全球关怀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产是一个人与自然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获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按自然的规律决定自己活动的目的、手段、方式、方法,改变自然客体的物质形态。这样,人们为了利用和改造自然,就必须认识自然,人对自然的关系就必然要表现为实践和认识的两种关系。表明人对自然的实践力量的客观标志,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表明人对自然的认识力量的主要标志,是科学的发展水平。在这里,科学和物质生产力都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互相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展示着时代的眉目文艺作品表现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与斗争,主要的还在于通过展示这些人物的活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物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认识当时社会条件下各个阶级、阶层的历史动向,了解其阶级力量的对比和阶级斗争发展的趋势。因为,在阶级存在的实际生活中,各种人物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属于一定的阶级、阶层,人们的思想、性格总是打着时代的、阶级的烙印。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艺作品,要集中概括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言行  相似文献   

14.
安徽芜湖市十三中金壹同志撰文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宗教的反映过程的事实基础”大大缩小了,但是,作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仍长期存在,宗教反映本身也将长期存在,宗教仍在不同程度上继续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甚至会有所扩大。 1、宗教的世界观功能,是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范围内,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仍不平衡,人们思想觉悟存在差异,都为宗教发挥它的世界观功能提供了较为广泛的客观条件。当宗教意识在一定情况下使人们对宇宙力量产生敬畏时,便会成为人们不懈地探索宇宙奥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庞大复杂的幻想体系,它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虚幻反映,这种永远脱离现实世界的幻想成为一种奇特的乌托邦——宗教乌托邦。人们对乌托邦众说纷坛,争论不休,对宗教乌托邦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概念和评判,更何况宗教乌托邦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乌托邦的特性之外,还有它自己的特性。本文试图对宗教乌托邦作一初步的勾勒,以求对宗教世界有一个更深层面的了解。不当之处,诚请指教。  相似文献   

16.
文学和宗教是人类头脑掌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是植根于社会存在的两种社会意识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它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价值,归属两种不同的文化范畴;宗教是信仰文化,文学是审美文化。但无论是文学还是宗教,它们都是利用或借助想象和幻想来反映现实的,而且在内容上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两者这种在表现手段和内容特质方面所具有的极大相似性,使它们自古以来就难解难分。  相似文献   

17.
宗教既然是历史的产物,有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因此,对于宗教问题,绝对不能企图按人的主观意志,用强制的手段来加以解决。古今中外在宗教问题上都有惨痛的教训。宗教麻痹人们的斗志,以超人间的幻想代替积极的阶级斗争,它的思想体系是消极的。但是,我们又不能理解为宗教在有复杂的社会政治因素的阶级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一概都是消极而无所作为的,实际上它积极地渗入了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曲中有相当数量的鬼戏,它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曾长期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但在“左”倾思想统治文坛艺苑时,却遭到全盘否定和彻底批判。本文认为鬼戏属于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幻想与艺术创造相结合的产物,它包涵着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其中的一些精品杰作,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矛盾,暴露了剥削社会黑暗、腐朽、罪恶的现实,批判了人世间的不平等,并通过对鬼魂形象的冥问世界的描绘,宣扬正义,讴歌美善、鞭挞丑恶,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作用。而且,鬼戏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和艺术的积淀,不但可以为研究文化艺术史提供某些思想艺术资料;而且也对哲学、宗教、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无可取代的参考价值。总之,在克戏研究中应坚持历史的辩证的观或,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力求公允。  相似文献   

19.
<正> 英国学者海伦·加德纳指出:“否定世界和肯定世界这两倾向在张力下的共存,也许是每一种宗教的本质。”这话颇有见地。所谓“否定世界”是指宗教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所谓“肯定世界”是指宗教又植根于现实世俗世界之中。神与彼岸世界的超越性和人与此岸世界的现实性构成宗教的基本命题。正是在解决这一命题中产生了宗教的调适功能。 一、调适是宗教产生的功能性根源 事物的实质性定义揭示现象是什么,而功能性定义则把注意力放在现象会做什么之上。从宗教发生学的意义上来看,调适就是宗教与生俱来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认为,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那么,人为什么要创造一个神,然后又拜倒在神的脚下,虔诚地敬拜神呢?历史上的思想家们作了许多解释。但是无论有多少解释,恐怕都不能回避人与神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才需要创造一个神呢?一般说来,是在人还不能驾驭自然、社会的时候。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  相似文献   

20.
王永宽 《中州学刊》2008,(3):182-186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话传说故事之一.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使这一古老神话在当代又引起广泛的议论和思考.嫦娥身上集中体现着人们的理想与愿望,也体现着人们的审美追求.奔月故事反映了先民们对于宇宙自然的丰富幻想和神奇想象.嫦娥奔月传说故事演变过程中显示出中国人的崇月心态与折桂情结.人们由嫦娥奔月之后的仙界生活引发联想与感慨,突出地表现出人世间的伦理意识;在对嫦娥其人的认识与理解方面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倾向和人性精神.在人类文化史上,世人的欲望在仙凡之界游走,反复互动而没有止境,嫦娥奔月故事的流传也不会停息,还将不断演绎出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