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向前再推进一步 ——[德]诗人亨利希·海涅 一、“粗糙共产主义”——未来社会两性关系的偏见 有人往往从原始社会的某些特征去简单类比共产主义社会,从个人臆测去描述未来社会两性关系:“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可  相似文献   

2.
休闲是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休闲思想的论述富含了深刻的生态意蕴,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休闲样态。其中,生产力高度发展下自由时间的积极利用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态休闲的首要条件,“人类同自身和解”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解”相统一基础上的劳动和休闲的统一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态休闲的必要条件,而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生态休闲最终旨归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共产主义生态休闲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生态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那么这里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包括两个发展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呢?还是单指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呢?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便出现了“小过渡和“大过渡”之说。 刘佩弦同志在《也谈“过渡时期”问题》一文中说:“我认为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因此他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4.
传统共产主义观,存在着“科学化”和“实体化”的倾向,注重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维度,而忽视了信仰的维度.文章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出发,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梳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中历经宗教、政治、经济“三大批判”的逻辑进程,说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是一个以人的解放为根本,以人的自由为核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的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再从马克思对人的自由本性的理解出发,阐述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内在的辩证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说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信仰维度根源于其内在的辩证本性:作为信仰源于其“超越性”维度;作为科学信仰源于它深厚的“现实性”根基.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既从哲学批判中阐明了人与自然界的“共生”、人与社会的“共建”、人与人的“共在”的公共性理论图景,又从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所造成的公共性异化,而解答公共性异化的“历史之谜”,进而重建社会公共性,理应诉诸“对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的“共产主义行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共性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即增强物质文明的公共性,筑牢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物质根基;提升政治文明的公共性,提供人们生产生活优良的秩序保障、制度支撑;丰富精神文明的公共性,夯实人们共同的精神文化根基;提高社会文明的公共性,构筑人们生产生活的正义场域;强化生态文明的公共性,推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公共性,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家园。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迅速发展并为大众所接受,进入人们的语言库存。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当下网络流行语从进化性、多样性、和谐性三个方面进行生态系统分析,发现其存在的社会问题,并从“和谐观”的角度提供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遇到要对物质利益发表看法的“难事”,既而他从社会重新退回到书房,通观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有着这样的逻辑线索“理性——利益——阶级——共产主义”、“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利益的阶级性——利益协调的政治性——共产主义的社会协调”。本文从物质利益、社会结构、社会调节以及协作等方面,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协调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在回顾历程、探寻踪迹中寻找新意,以求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深度挖掘,从而彰显它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伟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以及社会上对经典作家提出的在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伟大思想质疑者较多。针对这种思潮,本文论述了三个相关问题:1.“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意义;2.剖析对“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认识上的三个误区;3.分析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所需要的相关条件  相似文献   

9.
共产主义信仰反映了人们对共产主义所蕴含的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认可和信奉的肯定性态度,它具有科学性、崇高性、实践性的特点。共产主义之所以在当代仍散发着浓郁的价值意蕴,就是因为它能够将自己从抽象的维度变成现实的维度,对现实此岸世界的关注契合了人的发展需要,并为党的事业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然而,在三观式微的当代社会中,多发的社会矛盾和西方国家极力编造的话语陷阱使得共产主义信仰危机逐渐显露,很多党员出现了信仰摇摆的现象。重塑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就需要引导他们辩证、合理地信仰共产主义,科学地整合与引导诸种思想观念,并将信仰的实践立足于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危机成为现时代全球性焦点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具有了合法性,而生态危机的根本仍然是经济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只能是体现现时代精神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生态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合法性可以从思想主题和制度架构的视角,即精神性维度、制度性维度两个方面予以诠释.从精神性维度看,生态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现代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从制度性维度看,生态马克思主义构筑的生态社会理想,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架构一样,都是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社会理想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观点,从源头上看,可以追溯到其早年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和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种种不自由状态,这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因此他认为作为扬弃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一方面是人们自觉创造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确证以及人与自然界,自由与必然等矛盾的解决。马克思能够从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分析共产主义的本质和实现途径,这表明他此时的共产主义理论已经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思想是在对俄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中逐步形成的。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方法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密切结合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沸腾的实际生活”,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典型教育人们,把共产主义道德灌输给人们,用共产主义理论的魅力来影响和感化人们。列宁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思想对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国际国内出现的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对于帮助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生态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理论的“生态维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意蕴”,构成了深入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论题或概念所基于的三个主要理论向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视角可以凸显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论题或概念的“大(宏观)生态观”特征,要求从社会(文明)整体和主体自觉的意义上绿化或重构现代社会的人与自然关系;对“合生态”或“生态化”标准不断提高的目标性追求与社会大众性动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理论的标志性方面或维度,因而,基于这一视角更容易理解和阐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论题或概念的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或文明新形态创造意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世界观方法论视角下的阐释,则可以同时提供理论上认识和实践上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论题或概念的丰富政治想象空间和规约动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和“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都分。列宁把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叫作社会主义社会。此后,马克思的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就逐渐地变成了我们今天说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样两个阶段。所以我们今天说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个概念,已和马克思说的“共产  相似文献   

15.
195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的一年,大跃进的形势一日千里,波瀾壮闊,共产主义的新人新事不断湧現。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現已經不是什么遙远将来的事情了。現在,实現共产主义成了几亿人民最感兴趣的話題。于是,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關系怎样,要通过怎样的途徑去实現共产主义,也就成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了。因此,我想就这些問題作一些簡单的介紹。社会主义和共產主义两个階段的联系和差别馬克思在1875年所写的“哥达綱領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自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一是“从資本主义社会里剛剛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在1917年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中指出:‘马克思把通常所说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或“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不是社会主义的预备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相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来说,它是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传统理论之所以不承认社会主义是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其重要原因是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公有制”混同。生产资料公有制有原始公社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将来的共产主义公有制。从生产资料归社会公共所有,社会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凭借他对生产资料的所有不许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这点来说,所有的公有制都是相同的。就后两种公有制而言,从生产资料公有,从它们都是在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7.
科幻小说是多丽丝.莱辛后期创作的一个新的尝试点,是她对当代社会现实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大胆揭露和批判。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莱辛的科幻作品,可以挖掘莱辛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哲学思想,为莱辛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态美感可以从两个角度审视,一个是“和谐”的视角;一个是“整生”的视角。“和谐”视角下的生态美感探讨主要集中于美感的心理层面;“整生”视角下的生态美感是一种审美生理快适感和审美心理愉悦感相统一的快悦通感。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两个视角是互补交融的。  相似文献   

19.
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历史的进程究竞要经历哪些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同一时代还是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都是一些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近些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以及那个“顾问”的干扰和破坏,流行着一种“两阶段划分”、“一个大过渡”的观点,把资本主义以后社会的发展仅仅划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以前的社会统统称之为过渡时期,把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看作只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问世,其中内蕴着双重视角和双重主题:一个是红色革命的视野,以追求社会正义为主题;另一个是绿色视野,以实现生态正义为主题.<共产党宣言>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双重扩张的本性:资本扩张与生态扩张的全球化;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双重剥削的秘密:阶级剥削和生态剥削;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深刻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双重主题: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为共产主义运动谱写的红色革命与绿色革命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