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灵运的一生与佛教有不解之缘,作为"山水鼻祖",其创作的山水诗精工细致,更独具佛学意蕴,尤其饱含佛教的净土信仰.在他的山水诗中,谢灵运欣悦地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理解、对人生归宿的趋向及悟理之后宁静淡泊的心境.  相似文献   

2.
论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的特色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遭际,对谢灵运的文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的烙印十分鲜明.后世论及谢灵运山水诗,多集中批评其玄言入诗的优劣,较少关注史传人物、儒家经典、屈子辞赋等典故的运用.其实,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称得上是神奇的多面手,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无不出神入化,亦折射出谢灵运儒、道并用思想.  相似文献   

3.
作为演绎于语言场域的修辞范式,视觉顶针的审美实践依循于这一辞格自身的形式逻辑,而图像不同于语言的形式特征及其现代视觉文本的表征结构,赋予了视觉顶针更为多元的实践形态。它在呈现顶针辞格视觉生产独特景观的同时,也将现代视觉叙事的技术机制与跨媒介结构,以及现代视觉的叙事语境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图式纳入这一辞格的动因体例进行考察,进而在确证这一辞格合法身份的基础上为现代视觉辞格谱系的确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作为时代美学思想变迁的敏锐感受者,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划山水的人,完美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成功的美学实践之一。谢灵运在山水诗领域所展现的审美特质与运思模式对中国的山水诗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在传统的"玄言山水诗人""酷不入情"等诗歌史形象背后,还有一个虽不明显但却重要的与南方新兴乐府相通声气的方面。谢灵运诗集中三次写到南方歌曲,其中更有描述南方时曲的纪实之作。他也作有几首抒情性的五言四句体诗。不仅如此,他在山水诗中也多次穿插抒情表达,这比他少量的通篇抒情之作更加重要。他的诗中与吴声西曲歌词有大量的"相似诗句",可能存在相互脱化关系,这是我们考察他与吴声西曲相通之处的材料。这些相似诗句主要体现于抒情方面,如"以大的数目字形容内心情感的缠绵纠结""对内心缠绵情感的形象化""与人共度春天的愿景"等。其次表现为写景方式方面的相通。晋宋之际的诗歌变化,有玄言诗内部演化出山水诗和诗歌外部吴声西曲音乐系统催生出新的诗歌类型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后来演变为齐梁体。而这两个方面,早在谢灵运那里就已经在相互渗透了。  相似文献   

6.
如何处理山水诗中情韵、理趣和山水景物的关系是山水诗演变的关键课题,是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的是否成熟的标志。作为山水诗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谢灵运和王维搭建了山水诗艺术的整体框架和格局,完成了山水诗从产生到成熟的演进历程,展现了山水诗融入情韵与理趣的逻辑进路。这是对魏晋以来的山水诗传统的关键课题的辨证解决,即以一种最坦然的风度体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美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奠基人,在《古诗评选》中,船山对康乐诗歌给予极高评价。从船山对康乐诗歌的创作态度、创作经验方法及创作诗歌达到的审美风貌等方面的至高赞许,可见其独特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南齐书·文学传论》在评论南齐文学现象时,说:“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圹,虽存巧绮,终致迂回。宜登公宴,本非准的。而疏慢阐缓,膏盲之病,典正可采,酷不入情。此体之源,出灵运而成也。次则缉事类比,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引,直为偶说。唯睹事例,顿失清采。此则傅咸《五经》、应璩指事,虽不全似,可以类从。次则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案萧于显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是一位杰出的旅游家 ,他怀着对自然山水的极大兴趣 ,在寻幽探秘之中赏悟山川之美 ;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能将自己在旅游中对自然美的细腻而独到的赏悟诗意地表达出来。正是这种旅游体验和山水描写的结合 ,使得他在山水旅游诗的创作中超越了传统的写景诗、行旅诗和游览诗 ,呈现出引人注目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魏晋玄学与魏晋山水审美的联姻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完成的,具体到谢灵运来讲,他的山水审美则主要是从把山水之爱当作人的本能需求的角度切入的.由于把人的山水之爱归结为人的生命本性对自然美本身的本能追寻,而并不像有的士人那样,只将山水视为某种哲理或某种生命境界的展现,如此就使谢灵运的山水审美在形式上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是一改对景物静观默照式的悟赏,而为兴味盎然,近似疯狂的邀游;二是在山水诗创作鼢中对山水美本身有了更多的关注.谢灵运山水审美机制的改变与魏晋玄学对人性至善的积极肯定密切相联系,所以,我们认为他的诗歌总有一个玄言尾巴,主要是由于对于他的山水审美切入方式发生误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故事背景"通常被认为是空间在文学中的主要存在方式,然除此之外,空间是否还有其他文学性存在?了解空间概念对于我们解读文本尤其是乡土小说能否提供新的建树?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本文从空间的分类入手,以经典文本为个案,从第一地理空间、第二想象空间、第三象征(修辞)空间三个层面,尝试解读空间在文学文本、尤其是乡土书写中的多样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谢灵运之前,东晋诗坛上"玄言诗"占统治地位.谢灵运凭借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出众的才华、别具一格的语言和新颖的内容,打破了诗坛上的沉闷滞浊状态,给诗歌注入了清新气息. 他把山水当做一种独立的美来对待,歌唱、赞美山水.自然山水成为其诗的主体,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了作者的视野和艺术表现领域.谢灵运使两晋时初见端倪的山水诗,发展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实现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关键性的演变.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西方修辞学核心概念Rhetorical Situation在国内存在修辞情景、修辞情境、修辞形势等译名。按照术语翻译要求、核心语义、学术语境等标准加以比较和辨析后,认为修辞形势的译名更能准确反映其理论本质。修辞注重填补话语的缺失,修辞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回应了现实或情境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古至今的评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学内容,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最早从修辞学史角度深入开掘这一宝贵的学术资源。当前已有多篇研究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成就的佳作问世,但对他们在评点修辞研究方面的贡献还少有专论。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为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开辟了评点修辞研究领域,评点修辞如今已成为修辞学史研究的新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5.
修辞心理学借鉴和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解决修辞活动中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对于修辞学的深度拓展有着革命性的意义.这一研究领域相对滞后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诸多修辞问题研究的深度和认识的科学性,有鉴于此,本文在评介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修辞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对象范围、体系建构、研究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又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紧密相连。修辞性和认知性分别代表语言与思维两个不同的层面,但两者却统一于隐喻,不断地相互作用,推动语言和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发展,而隐喻则是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把语法与修辞结合起来描写和研究是马建忠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的一大特色.马氏研究语法的方法深受我国传统语文学和欧洲传统语法理论的影响,他在论字(词)和论句读中兼论修辞作用,在论述语法时阐释修辞方法和评论语言风格.马氏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对后世的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语修辞与审美情感密切相关。审美情感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倾向或要求。审美情感越强烈,这种思想交流的倾向越鲜明,要求也越迫切。在汉语修辞活动中,审美情感的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激化作用和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奥巴马从2007年2月宣布参选至2008年11月取得竞选胜利过程中的若干公共演说为文本,深入探讨奥巴马是如何利用修辞人格,巧妙化解竞选中的不利因素,最终取得以修辞符号战胜传统政治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伊格尔顿是反"本质"论者,他把对"文学"的命名看做是各种现实关系相互纠葛所形成的某项事件。伊格尔顿从对语言的分析出发,将其与现实的话语相连,引入本雅明的"寓言"概念,企图从中找出从语言通往现实秩序的入口,而修辞理论则是伊格尔顿语言关系现实化工作的深入。修辞强调对话性与公共性,这正是现代性建立以来逐步失去的东西,而批评的意义就在于重新唤醒修辞的力量,让个体与其生存的现实秩序变得更具互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