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由劳动——科学技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范畴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纵向逻辑体系。其中,劳动范畴是逻辑起点,生产力范畴是逻辑体系的核心,而科学技术范畴,则是劳动范畴和生产力范畴的中间环节。也就是说,科学技术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中,既不属于生产力范畴,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而是独立的基本的范畴。当前,确立科学技术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应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人,有的认为是生产劳动,有的认为是经济基础,有的认为是实践,不一而足。对于社会存在是否包括政权法律制度等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总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到理论体系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问题,对改进现在通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材中所存在的缺点,发表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社会”这个范畴如何理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而这个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往往由于对“社会”这个范畴理解不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基本问题、基本范畴、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产生异议,因此,重新考察一下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历史观逻辑起点确立的世界观前提应当肯定,马克思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时,虽然首先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劳动上,但并没有脱离历史的前提——人的存在,人的自然肉体存在,他始终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还指出:“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问题,理论界众说纷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见解是两种:一是以劳动为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二是以自然人为逻辑起点。本文着重讨论以单纯的劳动为历史观逻辑起点的片面性,以及坚持马克思关于逻辑起点完整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使用的各种劳动范畴多达数十个。从劳动的最一般规定出发,马克思给劳动以质的层层限定,由此形成一个劳动范畴序列。这一范畴序列与《资本论》的逻辑: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相对应,构建了《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结构。 抽象劳动与《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与劳动范畴质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定是同一的。《资本论》逻辑的起点,也就是各种劳动范畴序列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使用价值”范畴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起点范畴;其次,使用价值范畴也是劳动二重性理论的起点和基础;第三,使用价值是价值形式理论的重要范畴;第四,使用价值是表达价值规律内容的基本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不理解劳动价值论,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而不理解使用价值范畴,也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创造出机车、铁路、电报、纱绽、精纺机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从这段论述中得出的结论是:生产力是人创造的。它启发了人们对以下问题的思考:认识社会发展动力的起点应该在哪里?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中心问题应该是什么? 我认为人应该是认识社会发展最终动力的起点。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中“人的生成”范畴是理解此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论文本的疏理,旨在说明“人的生成”范畴既是马克思早期人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确认历史主体性原则的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曾将“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页)规定为人类历史的起点,进而也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那么,“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乃至人类社会的成因何在?这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根源性问题。恩格斯在1876年写作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里,阐述过“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5页),但受当时人类学研究状况的限制,也由于当时具有唯物论倾向的历史学家只是单纯研究历史中变动的因素,至于历史中  相似文献   

9.
<正>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与唯心史观的斗争中,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考察中,在指导工人运动中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因此,他们没有在理论上系统地、集中地和专门地阐述自己的体系。历史唯物主义(以下简称“历唯”)的体系是通过他们的一系列著作逐渐显露出来的。由于这种特定情况,弄清历唯的体系,尤其是弄清历唯的逻辑起点,就成了众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关于历唯的逻辑起点,就存在着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说是生产关系;其二说是劳动;其三说是人。本人赞同第三种观点,认为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劳动着的人是历唯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唯物主义性质、对象、体系的探讨中,研究对象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唯物主义性质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构成的基础和主线。迄今为止,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的探讨共提出了如下几种主要观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即现实的人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和以劳动、实践等人类活动为研究对象;也有人提出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为研究对象等等。笔者以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不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研究对象的简单推演,也不能是对人类自身及其活动的简单反映,而只能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人类历史运动的本质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发展的基本进程来加以确定。因此笔者提出,以主客体关系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其丰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哲学界在讨论哲学教科书的编写问题时,讨论了如何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问题,特别是建立这一体系的方法和逻辑起点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意见是多种多样的。关于逻辑起点问题,基本上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个起点是“人”,另一种意见则不同意以“人”作为起点。不同意以人作为起点的同志们中间,  相似文献   

12.
社会是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类的历史,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历史的哲学,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对人类自身的最一般的概括和总结。然而,国内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对人却没有专门的论述。一些范畴虽然也涉及到人,但没有把人这一社会历史的主体突出出来。只论述了人的活动,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对人的本  相似文献   

13.
利益范畴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础性范畴,利益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它作为人们需要的对象,对人的活动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和根本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为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量,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真正纽带,而且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事物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学科,由于种种原因,是我国理论研究工作中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与当前社会主义“四化”关系密切,急需加强研究。在哲学问题的研究和争论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人,另一种则认为是物质生产(劳动)。我同意后一种看法。为什么呢? 首先,是由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抽象的精神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的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范畴。“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范畴,至少包括实践性、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历史性等特征。它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及共产主义学说的前提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中,自然、实践和物质生产与再生产被赋予了不同逻辑层级的第一性:历史先在性的自然、历史基始性的实践和基础决定性的物质生产与再生产。其中,自然的历史先在性蕴含着原始先在性、历史基础性和历史先验性三重内涵,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前提。历史基始性的实践是建构整个感性世界的总体性客观能动创序负熵源,构成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逻辑起点。第一层级的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既是人类历史生成的现实起点,又以生产关系构式、生产力构序和生产方式筑模三个具体维度发挥着总体性实践之基始性创序功能的不同面向,基础性地决定着人的历史性存在方式和社会总体结构,构成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7.
劳动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端,是研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异化的一个重要概念,正因为异化劳动使得人类常常无节制的利用自然界这个感性的物质世界来换取自己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失去自然界这一"无机身体"而最终危及人类自身,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发展,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基于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作为物化的精神现象,是人的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艺术属于人。然而艺术与人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自觉的因素,因此,把艺术放在人类实践的历史中考察其意义,对于弄清艺术本体的本质及主要内容是十分必要与有益的。作用于自然的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艺术本身。马克思主义这一人论观与艺术观也是经历了一个从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式的唯物主义,进而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正如马克思的诗所写:在  相似文献   

19.
从交往理性出发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做了全面"重建",这既表现在他的哲学—社学的视角转向上,也反映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原理及理论体系的修正之中。哈贝马斯用建立在语言、符号之上的主体际的交往行为代替社会劳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将主体内在的学习机制看做社会发展的动力;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解释提出了质疑;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也做了重新解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弁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科学发展成果的总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既全面论述了猿如何在劳动的推动下转变为在质的方面和它不同的生物——人,指出劳动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的主要推动力,又反复强调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人类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制造工具是人类劳动产生、人类形成和人类社会出现的标志。这是人类起源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