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民事诉讼中程序选择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序选择权本质上属于程序人权,理论依据为程序人权保障理念、程序主体性原则及处分权主义,内容包括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对诉讼程序的选择权与对诉讼手段的选择权。程序选择权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适应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发展趋势、实现民事诉讼目的、降低诉讼成本,提高程序效益和实现司法公正等实践价值。在我国立法中,程序选择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立法;增设某些程序选择权;明确法官的阐明与告知义务;明确律师的正确建议义务。  相似文献   

2.
程序选择权是体现刑事被告人诉讼主体性、参与性的一项诉讼权利,由于其涉及某些刑事程序的展开或某种刑事诉讼制度的实施,西方法治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均重视和赋予了被告人以该权利。在我国,由于传统诉讼文化、现行诉讼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审判程序还是审理方式,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均处于缺失状态,从而导致不少问题。鉴于此,我国应在刑事诉讼制度中合理建构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以充分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3.
普通程序简易审是我国借鉴西方“辨诉交易”、“有罪答辩”制度,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简化刑事普通程序的一项巨大举措。但是它的缺陷之一就是对被害人尤其是其对审判程序形式选择权利的忽视。被害人拥有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的选择权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必要性。不光是在实践中,也要在立法上重视被害人的程序选择权,特别要完善其对程序的否决权,并以此为契机,构建起兼顾国家、被告人、被害人三方利益的和谐诉讼关系。  相似文献   

4.
5.
浅析诉讼中的程序正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司法审判中,一直以来中国往往注重实体权利的实现,强调个别正义。即使是一向注重法治的西方国家,传统关注的也是实体正义。不过这种局面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有了根本性的改观,更多的人们认识到了程序正义的价值。程序正义不仅有助于实体公正的实现,也是法治进程的推动力。程序正义成了西方国家诉讼的基本价值取向,但在中国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民事司法解决的是私权争议,因而在程序正义的现代司法理念中,当事人程序自主成为其核心要素。程序自主既指当事人启动、参与程序的自主,也包括自主参与程序的有效。程序自主的正价值主要表现为:彰显司法民主、通向实体正义、技术化解社会矛盾。但程序自主也有其自身局限,程序自主可能会导致诉讼效率低下、当事人实质不平等、诉讼隔阂及程序不安定等问题。随着自由主义思潮的衰落,世界民事司法正在从过分尊重当事人程序自主向适当强化法官的诉讼指挥权转变。对比分析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改革,一方面,受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程序自主在我国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职权色彩依然浓厚;另一方面,在改革的潮流中,也存在放任程序自主、疏于诉讼指挥的现象。因此,衡平程序自主权与诉讼指挥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修改民事诉讼法应当贯穿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王春业 《浙江社会科学》2020,(3):46-52+45+157-158
检察机关当下弱小的调查取证权难以适应公益诉讼的现实需要。保护公共利益以及公益诉讼案件本身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必须赋予检察机关以更大的调查取证权。要赋予检察机关必要时可以采取司法强制措施进行调查取证的权力,以解决被调查对象不配合等问题;要赋予检察机关有权要求相关机关或组织对其行为进行举证的权力,以减轻检察机关调查取证的压力。要通过立法方式赋予检察机关更多的调查取证权,并对调查取证权行使条件、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8.
欧元捷 《齐鲁学刊》2023,(5):99-108
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触发了诉讼过程中的自然人信息保护问题。诉讼法中的秘密保护本围绕隐私权而建构,在保护范围、保护方式、保护规则上恐怕难以适应数据化时代的需求。个人信息保护导入诉讼程序,首先应排除依附型导入这一选项,在明确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保护差异的基础上,确定诉讼中独立建构个人信息保护框架的必要性。其次,个人信息导入诉讼的路径,理论上既有强调司法机关职责的国家义务模式,也有强调信息主体权的个人赋权模式,而前者更为契合个人信息保护的宗旨。最后,诉讼中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规则设计是一个依赖场景化分析的问题,在在线庭审、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网上公开这三种导入场景中,旧有的秘密保护规定都有进一步调整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王霞 《中州学刊》2001,(4):120-122
本文在分析代位诉讼提起条件的基础上,对被代位人的诉讼地位、代位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担与财产保全及其法律后果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邓和军 《理论界》2012,(2):45-47
民事诉讼应当重视规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行使的规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防范当事人滥用民事诉讼权利和完善民事诉讼失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设的"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适当扩大了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部分公诉案件被纳入和解程序。这对于规范司法实践,保证案件处理效果,促进社会矛盾化解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无论是从新法对刑事和解理念的重视程度以及刑事和解可以适用的案件范围来看,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与司法实践中已广泛开展的刑事和解活动还有一定差距。在对新法刑事和解三条规定解读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刑事和解制度的主旨前提下,分析了新法对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制度设计之不足并展望完善之策。  相似文献   

12.
《在线诉讼规则》将民事、行政和刑事在线诉讼的程序规则归为一体,但是刑事诉讼特有的“诉讼构造、诉讼价值、诉讼原则”决定了刑事在线程序规则的特殊性,映射了刑事在线诉讼规则的独立研究价值。刑事在线诉讼的理论争鸣和实证数据,也印证了刑事在线诉讼的理论需求和规则需求。技术程序正当论可以作为刑事在线诉讼一以贯之的理论,调和技术应用和正当程序之间的矛盾,以此建构刑事在线诉讼“程序推进规则、在线审判规则、在线证明规则”的程序规则体系,实现刑事在线诉讼发展瓶颈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程序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事人实体法律地位的复杂性 ,并不影响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程序需求 ,应当是其生命力的源动力。诉讼空间的相对封闭性、相对虚拟性为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提供了条件 ,同时 ,这一原则对案件事实形成的意义体现了它的社会价值。探寻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程序原理或根据 ,是从程序本位视角进行法律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环境拓展了审判公开的空间,使审判公开“选择权”的重要性越发突显.它一方面关系到社会公众是主动获取,还是被动接受审判信息;另一方面关系到社会公众获取“一手的”、全面的,还是“二手的”、部分的审判信息.互联网环境下审判公开“选择权”不仅有立法上的,而且有理论上的存在根据.以“利益保障说”和程序正义为理论根据,明确公开“选择权”主体,包括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旁听人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内容进一步分为传统公开方式、网络公开方式的方式选择权和庭审情况、裁判结果的具体内容公开选择权,人民法院在进行利益衡量后最终行使审判公开“决定权”.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审判公开“选择权”行使提出建议,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5.
肖建华  包建华 《东岳论丛》2012,33(12):173-17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民用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民用航空领域的民事纠纷随之增多.民航民事纠纷具有国际化、高风险、主体不平等的特点,根据民航纠纷的特点,对纠纷诉讼解决的方式也有其特殊的地方.主要包括:第一,在管辖问题上,国内民航纠纷主要适用特殊地域管辖和协议管辖,涉外民航纠纷适用蒙特利尔条约.第二,在诉权保障上,注意保障身为弱势群体的旅客的诉的利益.第三,在当事人问题,民航纠纷应适当适用代表人诉讼方式解决.第四,在证据问题上,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具有鉴定结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突袭性裁判”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它与刑事诉讼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相违背,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被告人对司法制度的不信赖。笔者通过对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存在的“突袭性裁判”的分析,指出正确认识刑事诉讼的本质乃是解决“突袭性裁判”等问题的基本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17.
行政简易程序选择权是行政案件繁简分流改革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从性质上看,行政简易程序选择权是诉权的延伸和审判权的下放。从诉讼经济原则的角度上看,法官主导简易程序选择权更具有成本优势。行政简易程序选择权背后隐藏的个体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冲突值得关注。在个体正义迈向社会正义存在逻辑缺陷和路径障碍的情况下,通过社会正义的分配实现个体正义和社会正义的融合不失为可行之举,而《行政诉讼法》应当对简易程序的价值嬗变作出回应,通过适当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和简化简易程序的审理程序,从而达成行政简易程序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胡振玲 《兰州学刊》2007,(2):127-129
为了更好地保护胎儿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应当规定胎儿具有当事人能力.胎儿作为当事人时,应当以其母亲为法定代理人;诉讼过程中胎儿出生且为死产的,法院应当判决驳回起诉;判决作出后胎儿出生的,其效力及于出生后的自然人及其继承人,出生时即为死产的,判决不发生效力.  相似文献   

19.
迅速、经济裁判的基本要求与保障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权利之间存在冲突、对抗的紧张关系,我国民事二审不开庭审理程序就充分反映了此两项基本要求的冲突与调和。因此,在肯定不开庭审理程序效率性价值的同时,应注意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重点应加强不开庭审理程序的公开性,合理发挥合议庭作用,保障当事人听审请求权以及当事人适用不开庭审理程序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诉讼侦查阶段为有效防御侦查机关的强力 ,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一定的诉讼权利 ,这无疑是国家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体现。然而 ,法律只确立诉讼权利而未确立诉讼权利的告知程序 ,使权利主体对权利内容的认知产生障碍 ,极易使诉讼权利的实现落空 ,不能达到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立法初衷与目的。本文从确立侦查讯问告知程序角度进行探讨 ,以实现真正对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