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本文以四川省21个地、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极差、标准差、极值比、变异系数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2001~2009年四川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四川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明显,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入境旅游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差异,但国内旅游的区域差异是造成四川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存在分异。根据倒U型理论,四川目前应实施旅游经济的适度非均衡发展战略,培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相对落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全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良性耦合.地方政府的创新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目前行之有效的地方政府创新的做法,对地方政府在观念、制度和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以中国区域间地方政府创新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对五届(2001-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入围项目进行跨区域、跨类型、跨年度等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行政改革与经济增长显著关联,同时,地方政府创新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从政治改革向行政改革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公共服务仍没有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焦点领域。这一发现的政策含义在于中央政府要自上而下地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为地方政府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和政治改革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机制,重视区域发展中地方政府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摘要]本文利用1999-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工业企业为对象,分析了我国小企业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地区差异,实证检验了小企业的活跃程度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一个地区工业小企业的活跃程度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小企业密度越大的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本文的研究结果在小企业的发展是否有益地方经济增长这一重要的问题上提供了实证依据,对扭转地方政府对小企业的偏见,落实中央扶持小企业的各项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地方自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中国在清朝末年引入了西方的地方自治制度。新县制是国民政府后期所实施的地方自治制度,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得到最全面、最认真实施的地方自治制度。政府及各界人士为推行新县制作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制度和现实脱节,其根源在于政治法律制度不能保障人民享有其应有的权利,人民也无法感受到制度的宝贵和需要。政治法律制度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和保卫,这是中国近代很多政治法律制度最终成为一纸空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期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对所辖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经济转型期。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变异行为如地方保护主义、反宏观调控行为等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要通过积极引导、创造环境、制定政策、发挥优势等途径发挥主导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地方政府管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以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和温州模式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制度演进过程各有其内在制约因素,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摘要]朱德的经济思想中渗透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发展生产的同时,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人人富裕、共同富裕的思想,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搞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构建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使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思想,就是一种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思想,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朱德的经济思想,对于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为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三次改革使得地方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发展统一大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内在要求与事实上的行政区经济的强化的冲突日益凸显。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既要履行地方政府的一般职能,又要发挥其特殊的作用。推进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角色应当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1.
[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非土著民族渐次移居黔东南,他们或居高山,或居坝子,或居水边,或居街口,这即是说他们处于不同的生态位,正是由于黔东南各民族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有极大的区别,才可能形成多民族和谐共生格局。这种和谐共生格局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充分验证了生态人类学中生态位的有关理论,为生态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企业管理者面临着新的更大挑战,投资者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投资环境。强化风险意识能力,提高风险预测精度,增强风险控制力,不仅是广大企业管理者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更是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企业价值不断增加的需要。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输入变量构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对公司财务危机具有较强预测能力,更能准确反映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管理者与投资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农户经济合作对于联合捕捉市场信息、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乃至提高农村经济竞争优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4个县12个乡镇388个农户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农户合作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民族贫困地区,农户总体参与合作的程度高,成功率高,但参与正式合作的程度和成功率相对较低;参与非正式合作的对象选择主要囿于村落范围;非正式合作项目分项参与情况符合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高于学界预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专门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具体部署。这必然要对政府的管理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也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顺应潮流,弃旧创新,彻底转变行政意识和行政方式,实现政府管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5.
[摘要]生态资源具有物质性产品和生态服务两种利用功能,现实中两种功能与价值的利用存在冲突。在当前我国财政分权、生态服务价值实现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环境下,有些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往往倾向将更多的生态资源配置于物质性产品的利用上,而忽视生态服务价值的利用,造成生态服务的过度损失,降低了生态资源利用的社会总福利水平。本文以两个方面现实中常见的典型案例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得出应改革和完善我国财政分权、生态服务价值实现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从而优化地方政府的行为,以实现生态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摘要]企业的“利”和“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利”即盈利,“益”即社会责任,利益构成了企业的伦理建设内容。企业伦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是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能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必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细胞,而伦理又是和谐的重要内涵,因此经济和谐发展的过程贯穿了企业伦理建设。企业主要从三个方面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稳定性,从而实现自己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7.
[摘要]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是城市社区管理的最重要主体,其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中政府主导的领域主要包括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定、执行法律和社会政策,加强社区监管,培育非政府社区管理主体的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政府主导应以不超越社区可以承接、不影响社会居民自治、不过多干预市场机制运行、不制约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和不影响非营利组织独立性为限度。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本文立足低碳经济视角,初步界定了低碳旅游产业集群概念,借鉴系统工程原理,从前端低碳旅游产品研发设计、中端低碳旅游产品生产、后端低碳旅游产品要素交易三个层次构建了旅游产业集群企业的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碳旅游供应链中政府、企业和游客三大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管理措施。最后,以攀枝花市为例,提出了攀枝花低碳旅游产业集群低碳供应链管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攀枝花旅游产业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摘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如何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接纳和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思想、新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内在结合,是高校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要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需要构建全过程、全方位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摘要]转型期中国社会与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矛盾日益增加,社会风险逐渐增大。现阶段中国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基于法律功能而言,社会法乃是社会管理法治化的一项重要法治资源,社会法体系的完善对于社会管理的法治化具有重要的工具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