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际人道法是保护战争受害者和适用战争与武装冲突的法律规范。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军事对抗属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台湾军队对大陆的"报复"目标违背国际人道法的哲理、原则和法律规范,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武装冲突实际上都是非国际性的,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人道保护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虽然国际人道法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使用是有必要的,也是可适用的,但是人们对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适用国际人道法还有很多有争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命权克减在国际人道法中的适用,涉及众多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尽管国际社会制定了许多人权公约与战争法规,但这些公约中对于生命权克减的规定不尽完善且不适应新时期下战争与武装冲突中的新发展趋势。从生命权在国际人道法中的地位入手,分析国际人道法中生命权的克减,论述生命权克减与保护在国际人道法中的平衡,提出生命权克减在国际人道法中适用的原则为区分原则、对称性原则,阐释国际人道法中生命权的克减与保护适用于儿童、妇女及年老体弱者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生命权克减在国际人道法中的适用,涉及众多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尽管国际社会制定了许多人权公约与战争法规,但这些公约中对于生命权克减的规定不尽完善且不适应新时期下战争与武装冲突中的新发展趋势。从生命权在国际人道法中的地位入手,分析国际人道法中生命权的克减,论述生命权克减与保护在国际人道法中的平衡,提出生命权克减在国际人道法中适用的原则为区分原则、对称性原则,阐释国际人道法中生命权的克减与保护适用于儿童、妇女及年老体弱者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际人道法的“保底原则”,比例原则集中体现了国际人道法的本质特征,在国际人道法中居于总括和统属诸原则的主导地位。国际社会在应对外空武装冲突、网络武装冲突和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对国际人道法带来的挑战时,应以比例原则为中心制定规制准则。第一,在加强外空安全国际立法的同时,根据外空特点对国际人道法作出新的解释、补充新的规则;第二,积极防范网络武装冲突,加强对网络武装冲突的规制研究,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国际人道法规则作出适用网络武装冲突的新解释;第三,禁止研发“完全自主”的智能武器,建立严格的自主武器系统审查制度,在联合国《常规武器公约》机制下达成关于自主武器系统的议定书。  相似文献   

6.
中日战争遗留爆炸物问题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而社会各界都在探讨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国际人道法的核心是保护战争受难者,适用国际人道法来解决中日战争遗留爆炸物问题符合国际人道法的宗旨和目标,增加了保护人权的积极途径,符合《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规定,符合关于战争遗留爆炸物问题的议定书的相关规定,是可行的。其主要方法包括设定警告义务、明确清除责任、明确赔偿责任、建立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网络武装冲突的国际规则。尽管面临着归因的技术难题,武装冲突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区分原则,应继续在网络武装冲突中适用。鉴于缺少专门的条约和判例,只存在为数寥寥的国家实践,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平民的利益,区分原则的相关规则需在网络武装冲突中作进一步调整和澄清。《塔林手册2.0版》规则92对"网络攻击"进行了定义,但仍有部分瑕疵:损害的存在及其确切范围难以证明,并且仍未解决缺少物理损害的情况。规则93-102以人/物二分的方式讨论了区分原则在网络武装冲突的适用,其中关于对物的区分争议最大的问题有二:网络空间军事目标和军民两用物体的判断;对人的区分则重点关注网络战斗员和直接参加网络敌对行动的平民两个问题。区分原则适用于网络武装冲突的问题亟待解决,在制定网络武装冲突条约前景不乐观的情况下,对现有的规则进行有效解释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非洲妇女在武装冲突中遭受性暴力侵害的问题日益引发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该行为的实施主要表现为偶然发生及有目的、系统地实施两种类型。国际上在保护武装冲突中遭受性暴力的非洲妇女的人权方面还存在许多法律问题:立法上全球性的人权法与人道法公约缺乏对性暴力犯罪行为的应有关注,区域性的人权法公约缺乏针对性暴力犯罪的强制执行机制;司法上全球性与区域性层面的司法保护不力。因此,非洲妇女在武装冲突中遭受性暴力侵害的问题需要在国际立法、司法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人道军事干涉适用国际人道法所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民族、宗教等矛盾引发一个国家内乱或内战现象的增多,国际社会拟对其进行干涉的需要和压力也不断增加.然而,人道军事干涉在适用国际人道法时还面临诸多困境:人道军事干涉的政治性特征无法满足国际人道法的"人道化"要求、人道军事干涉有违国际人道法之人道救援中立原则的情形、人道军事干涉的商业化特征使国际人道法的实施复杂化、现代战争的高科技特征使得人道军事干涉很难遵守国际人道法、国际人道法的严重滞后性使其对人道军事干涉的规范目标可能落空.  相似文献   

10.
强迫失踪或非志愿失踪是一种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强迫失踪问题,要求主权国家保护国内人民免遭强迫失踪的国际规范已经逐步得到确立和发展.“保护的责任”则是国际社会人权保护观念与原则的新发展,其所蕴含的总体性的原则观念和框架义务对各种人权保护构成了新的原则指导和依据,以及相关规范进一步变化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在“被强迫失踪或非志愿失踪问题”方面,需要依据“保护的责任”的国际新观念与原则不断地明确和强化“强迫失踪问题”的国内治理责任和实践,同时,反过来进一步丰富和推进“保护的责任”的内涵构成与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1.
<正> 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的国际法规范是以条约和惯例为形式的,调整交战国之间和交战国与中立国或非交战国之间关系以及作战方法和手段的原则规范。其作用在于保护中立国、非交战国和交战国的合法权益,保护平民,并使交战人员和战争受难者免遭不必要的和非法的伤害。虽然现代国际法已宣布使用武力推行国家政策为非法,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存在的情况下,产生战争的根源仍然存在。革命导师列宁指出:“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在当前,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在地球上的一些地区仍在进行侵略和扩张主义战争,因而限制和约束作战手段和方法的战争法规,仍具有现实和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保护战争时中立国和非交战国的合法权益,对于在战争中人道主义的实行,对于追究战争罪犯的国际责任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国际社会里,保护国内人民是主权国家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当主权国家不能或不愿承担这一责任时,国际社会就应承担起保护国内人民的责任。由于保护责任机制尚处于萌芽和发展之中,并且缺乏有效实施的动力,保护责任机制首先应建立在必要的共识观念和现有的规范基础上。在效果和目的导向上,保护责任机制应当形成恰当的因果信念和分析方法,以便在个案中发现和提供最适宜的保护行动内容和方式等。为解决保护责任机制的实施动力问题,应当在逐步确立和发展主权国家所承担的"对一切"义务的观念与规范的基础上,相应地确立国际社会整体对主权国家及其人民所承担的法定的"保护责任"的观念与规范,使保护责任机制在国际社会的纵向一体化过程中获得实施动力。  相似文献   

13.
军事目标原则是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判断目标物体可否作为合法攻击对象的法律基准。在外空武装冲突的背景下,军事目标可以初步阐释为“只限于由于其性质、位置、目的或用途对外空军事行动有实际贡献,而且在当时情况下其全部或部分毁坏、缴获或失去效用提供明确的军事利益的物体。”在实践中,外空武装冲突的特点使得军事目标原则在具体适用时面临诸多困境,比如缺乏科学技术和法律手段识别外空物体的性质和功能、大部分外空物体都面临受到军事攻击的风险、与其他国际法规则存在冲突等。我国需要结合军事目标原则的适用情况和产生的问题,妥善发展本国的外空军事力量,重视维护本国外空设备的安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推动外空安全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针对各种灾害可能导致的人权或人道主义灾难情形,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开始研究和编纂"发生灾害时的人员保护"的原则和规范。该领域的核心原则、要素主要是,主权国家是"发生灾害时的人员保护"的首要责任主体,受灾国在本国应对能力不足时负有寻求援助的责任,以及不任意拒绝外部援助的义务。在遵循主权、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础上,国际社会的多元行为主体获得了参与治理的权利(责任)。当一国无能力或不愿意保护和援助其境内受灾害影响的人员时,国际社会可以依据《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所允许的程序和方式提供外部援助与保护。为更加有效地保护各种灾害威胁下的人民,需要在国内和国际层面建立和实施预防战略和机制。这些核心原则、要素为该领域的全球治理提供了原则指导和路径方法,并塑造了具体规范、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薛茹 《南都学坛》2012,32(5):97-99
如果将普世价值理解为较长时间范围适合于大多数人和国家的文化的一种较弱的伦理主张,那么普世价值以对人道主义的认知和理解与保护战时人权的国际人道法相契合。作为对人权实施国际保护的一套法律体系,国际人权法与国际人道法呈现交融趋势,而它们相交汇的领域即人类对于生命、人格尊严、自由以及接受公正司法待遇的权利的追求,又具有普世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道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年来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国际人道法本身的原因及以上历次战争中使用武器的高技术因素,使得旨在进行人道保护的国际人道法面临严重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国际人道法的人道保护职能,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事合同适用非国内规则是国际社会合同准据法发展的重要走势。非国内规则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因其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而逐渐被各国法院和仲裁机关所适用。在国际商事合同纠纷的解决中,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非国内规则;当事人没有选择时,法院可以依职权主动适用非国内规则。但由于非国内规则本身的局限性、法院地法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强行性规范和公共秩序的限制,非国内规则在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适用中不具有普及性,因此,我国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应从完善非国内规则和加强立法及司法两方面入手,推动非国内规则在国际商事合同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依据国际法,主权国家可以对危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国际罪行行使普遍管辖权。但是,从以往的国际实践来看,这种间接管辖的方式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对某些特定的国际罪行,如战争罪,侵略罪,种族灭绝罪,危害人类罪等等。在国际刑事法院建立之后,这些国际人道法中的罪行在法定条件下可以由国际刑事法院直接管辖。国际刑事法院必须尊重国内法院的管辖权,并符合相应的条件。本文试图讨论2003年的美伊战争中是否存在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否可成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强迫失踪或非志愿失踪是一种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根据既有的人权国际保护的规范与机制,以及"保护的责任"的国际新观念和原则,国际社会应当承担和履行保护国内人民免遭强迫失踪的国际责任。为开展和推进强迫失踪问题上的人权国际保护,国际社会逐步确立和发展了专题性的人权保护机制,这些机制界定了国际社会承担履行人权保护责任的基本内容、职能权限、程序和方法等。但是,专题性的人权保护机制在职能权限、介入程度以及适用范围等依然存在着局限性,其实际运作也尚未得到主权国家的充分认同与合作。为此,国际社会需要将"保护的责任"所蕴含的总体性的原则观念和框架义务作为新的原则指导和动力,不断地完善与强化专题性的人权保护机制,并且充分地发展和运用其他各种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开始,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就被确认是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故此,《前南斯拉夫国际法庭规约》确认前南刑事法庭对在巴尔干地区冲突中犯下的破坏文化遗产的罪行享有管辖权。通过对该法庭审判的相关案例的实证研究,认为该法庭的审判实践了1954年《海牙公约》和1977年日内瓦公约两个议定书所确立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为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提供了更丰富的国际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