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针对当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立科学的评价和使用机制,拓宽识才用才渠道;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协调各类人才发展,提升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张艳斌 《领导科学》2020,(8):122-124
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正确引领社会思潮的独特作用,这种独特作用决定了必须把提升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领导干部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依旧存在缺乏意识不想抓、缺乏知识不会抓、缺乏胆识不愿抓和缺乏常识不善于抓等显著能力短板,亟须在提高理论学养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引领能力、在提高政治修养中提升意识形态领域鉴别研判能力、在提高工作素养中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促进企业顺利发展,就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如何才能建设人才队伍,一是要把培训和引进并重,壮大人才队伍;二是通过完善绩效考评与用人机制,不断激发人才活力;三是全力优化创业环境,促进人才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4.
准确把握突发事件中互联网舆论的导向,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把准网络舆论发展规律。要恪守以人为本、注重关怀,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快速反应、主动出击的互联网舆论引导的基本规矩。构建突发事件中互联网舆论治理的保障体系,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增强引导能力;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发挥引导合力;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引导效力。  相似文献   

5.
从科技馆的教育职能入手,分析了当前科技馆展教人才队伍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分别是:岗位规划与实际设置有偏差,制度规范与实际执行有偏差,科普业务与人才支撑有偏差。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制定规范管理制度体系,提升体系能力;建立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提升专业素养;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奖励机制,提升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6.
经过数年发展,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成绩斐然,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以数字化重塑政府治理流程、持续打造良性互动的政企合作模式上。然而,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也存在一些短板,即数据资源共享面临挑战、品牌运营能力亟须提升、数字平台使用体验欠佳、数字人才缺口不断扩大、数字政府建设差异显著、制度更新滞后问题突出。为此,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的改革应大力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政务品牌形象、着力提升数字政务平台用户体验、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数字能力均衡化发展、建立高效的法律法规立改废体系。  相似文献   

7.
建立人才资源管理机制,要做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三支队伍人才机制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8.
推荐算法作为新兴的信息智能匹配分发技术,蕴含意识形态功能属性,催生赋能与耗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双向效应。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产生耗散效应,主要表现为对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认同力及凝聚力的消解、弱化和削弱。但这一耗散效应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空间受挤压、传播路径被堵塞、传播环境遭破坏造成的。推荐算法耗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深层机理可归结为:理性支配失衡引发信息“劣币驱逐良币”,挤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空间;“信息茧房”桎梏引发群体极化,堵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路径;量化分析局限引发“虚假真实”,破坏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环境。化解推荐算法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耗散效应,必须强化推荐算法主流价值引领,推进推荐算法技术革新,加强推荐算法运用监管。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和组织保障,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思想深刻把握了现代科技塑造新的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抓准抓牢了实现党的宗旨使命的关键力量的关键问题,融会贯通了干部政治素质过硬与本领高强有机统一的丰富内涵。贯彻落实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要拓展德才兼备用人原则中"才"的专业化内涵;制定和实施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储备战略,统筹干部的综合培训和分类培训;在坚持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探索和建立高端专业人才与中高级领导干部任职的旋转门机制;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任机制,确保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软实力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了战略转型,逐步融入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为此,中国应从提升国民素质、加强文化交流,以负责任大国姿态外交等几个方面加强提高外交软实力,时刻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既要注重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也要注重硬实力的提升,尤其是国防建设和发展要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同时,要对外坚持中国主流文化的传播;对内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案例,对易引发社会关注的普行文类电子公文的实践传播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电子公文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操作原则,完善政务电子公文传播和以文辅政能力。建构针对普行文类电子公文科学的规范性和切实达到以文辅政的能力,是政务公开背景下具有实践传播力的电子公文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增加人才总量,全面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者以创新机制促进人才队伍健康发展为题目,从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五个方面阐述了创新机制促进人才队伍健康发展,为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企业要想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培养机制,必须时刻占领人才这个制高点,必须要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坚持用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认真对待人才队伍建设,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人才队伍建设作出长远规划,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企业要从创优环境、创造机会、搭建平台等方面,完善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企业才会不断有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科技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后勤管理服务中的不断引入,使得新设备设施在后勤的应用越来越多;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学校师生对后勤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后勤在管理上就必须要更加精细化、服务上必须更加专业化。这都要求高校后勤必须建立一只精干、高效的核心人才队伍,配备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监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校后勤核心人才队伍建设的完善必将对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对国内中小型企业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指出,指出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不管是"拿来主义"还是"培养主义",都要做到建立一整套人才甄别系统、好的人才招聘渠道以及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才能发现人才、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6.
李薇 《经营管理者》2013,(13):290-290
人才是根本,队伍建设对任何一个团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高校来说,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校知名度是很有必要的。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应该以人才引进为依托,人才引进对队伍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太原理工大学人才引进政策的分析,首先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其次指出人才引进是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最后针对如何加强人才引进,提升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经过意识形态的培育、认同、强化和践行四个阶段。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着重大挑战:新兴媒体促使社会要素发生质的变革,网络信息全球化解构了现有意识形态传播模式。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在尊重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强大的经济支撑,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敢于发声、"亮剑",丰富意识形态传播载体,培育高端人才,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推动了行政治理迎接政府网上形象建设、领导治理能力提升、政务服务形式创新的发展新机遇,同时也促动领导者熟练转换行政思维与业务思维。领导者应将思维场景由线下转为线上、思维时效由缓冲转为实时、思维对象由实体转为虚拟、思维内容由散点转为体系。领导者在行政思维和业务思维转换中要做到领导治理思维的根本目标不变,思维转换操作方式要变,评价监督反馈机制多变,领导人才队伍选拔与培养方法常变。  相似文献   

19.
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面临引领力被销蚀、阵地被占领、话语权被削弱的难题,以及主流意识形态与个体意识、科学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对此,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通过网上群众路线来解决主流意识形态与个体意识之间的矛盾,同时加强网络监管来抵制虚假意识形态入侵,以求实际有效地进行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  相似文献   

20.
供电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力资源,供电企业也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逐步。但与建设国内先进水平的供电企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重要海外高层次人才紧缺、岗位人才匮乏、人才分类不明确、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人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外,还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深化人才体质、制度建设,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并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促进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