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2009年至2011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样本,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模型、生产成本模型和酌量性费用模型,分别计算出三种方式下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通过构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模型,度量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保荐机构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荐机构的声誉越高,其推荐的上市公司的IPO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资本市场有序发展,降低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造成的影响,在创业板特殊背景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9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355家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创业板公司IPO抑价率和IPO前盈余管理程度的计算分析,引入影响因素变量,对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与IPO抑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创业板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IPO抑价越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加强IPO前盈余管理行为监控以降低抑价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真实盈余管理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审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就越多.而在三种真实盈余管理操控手段中,销售操控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最大,生产操控其次,可自由支配费用操控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比较弱.另外通过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相较于非创业板上市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较弱.研究为探讨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的36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上市前1年到上市后3年的经营业绩的变化,检验了其IPO效应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募集资金比例、控股股东控股比例、风险投资和保荐机构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2011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以承销业绩衡量的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中,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新股上市首日的破发现象将导致投资者对新股承销商的认可度下降,这种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将显著降低该承销商随后所承销新股的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6.
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的不完善和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是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从公司首次募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已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以及节约税收等费用方面的考虑等角度具体分析了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提出规范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的会计准则,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和修正现有制度关于IPO、配股、ST和PT等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准确性会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但更取决于管理层的预测能力,管理层业绩预告的持续准确性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剔除盈余管理的噪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管理层的预测能力。以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前3年管理层业绩预告偏差的均值度量管理层预测能力,实证考察了管理层预测能力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的预测能力越差,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即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也越大;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管理层预测能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越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业绩预告的持续准确性可以对外传递公司的盈余质量信息,有利于缓解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一直担忧的业绩预告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高管薪酬如何受到盈余管理后的盈余影响,发现公司普遍通过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投资收益显著提高高管薪酬水平。进一步研究了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和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控股、股权集中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低于非国有控股、股权分散的公司。说明国有控股、股权集中的公司可以有效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对薪酬业绩敏感度没有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私募股权投资已成为活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新兴力量,因其高度参与所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带来的公司治理优化效应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发现:由于契约短期性等限制,私募股权的参与并未发挥公司治理优化效应,反而加剧了正向盈余管理;私募股权参与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更隐蔽,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兼而有之,且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要高于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声誉、是否联合投资等私募股权特征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据此,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在优化公司治理、净化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相关制度设计须兼顾有效约束私募基金因投资契约而做出的短视行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4—2019年中小板和创业板275家企业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并购业绩承诺对于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真实盈余管理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业绩承诺会引发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提高审计收费.相比于现金补偿承诺方式,股份补偿方式下的业绩承诺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更显著;相比于双向业绩承诺,单向业绩承诺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4.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高手迭出,许多诗人咏过琵琶,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声情并茂,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考兴奴实有其人,与琵琶名家曹纲(刚)时被称为左、右手,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道与老庄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玄学立足于《老》、《庄》讨论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名教与自然之辩 ,并通过解注和阐发《老》、《庄》的形式表现出来。佛学畅论道、无 ,且以道、无解空和法性等 ,依附于老庄与玄学而得到诠释 ,并逐渐中国化。道教以“道”名教 ,列《老》、《庄》为其经典 ,其人生炼养术多为老庄虚静、无为等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