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强制吞并朝鲜后,以《朝鲜教育令》为基本法令推行殖民主义教育。为了培养殖民地统治的顺民,日本统治者对朝鲜人民进行了泯灭其民族性的同化教育以及低级简易的愚民教育。然而,殖民者的最终目的是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奴役和剥削,培养下级劳动者的实业教育也受到殖民当局的重视。面对残酷的殖民教育,朝鲜人民在国内外开展民族教育,向朝鲜青年传播爱国思想和民族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2.
《朝鲜王朝实录》真实记录了朝鲜王朝自1392年建国至1910年灭亡绵延五百年的史实,是研究朝鲜与东亚各国历史及关系的基础资料。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传入古代朝鲜半岛后,引起了朝鲜文臣们的高度重视,他们大力推荐《文选》,一度欲将《文选》引入李朝的科举考试科目,这些在《实录》中都有体现。《文选》对李朝时期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朝鲜王朝实录》所见资料可以窥见《文选》在朝鲜李朝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明律》传入朝鲜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明律》传入朝鲜的时间 ,尚无明确的记录可循 ,但据《高丽史》记载 ,《大明律》系于高丽朝末传到朝鲜半岛 ,当时的高丽已认识到施行此律的必要性 ,并在建立朝鲜王朝的太祖李成桂之后 ,全面接受和施行了《大明律》。由于文化的差异 ,《大明律》的传入给朝鲜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朝鲜诗选》在明与朝鲜共同抗倭的历史情境中编成,是明将领和随员与朝鲜士民通力合作的产物,是一部形塑明未以来中国人对朝鲜诗歌印象的诗选,在中韩文化、文学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令存《朝鲜诗选》主要有蓝芳威、吴明济编《朝鲜诗选》两种,两者同中有异,过去研究指出两种诗选多异文,尤其认为蓝芳威《朝鲜诗选》非善本,本文不以确定文本真伪为文献学的终极关怀,将《朝鲜诗选》置于壬辰之乱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情境中,确定其作为记忆的文本的文献文化属性,以之为基点,讨论沉潜其下的朝鲜汉文学传统以及与中国文化文学传统的关系,讨论蓝芳威、吴明济等编者在文献文本中的作为,以文化研究的视角进一步认知《朝鲜诗选》的文献文本.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由中国文人编选的韩国古代汉诗选集,明代文人吴明济编选的《朝鲜诗选》则是其中的第一部。《朝鲜诗选》收录了统一新罗至朝鲜宣祖时期的各体汉诗340首,体裁多样,内涵丰富。由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同属于汉文化圈,文学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朝鲜诗选》编选于明抗倭援朝的特定时期,是明朝与朝鲜时期文人通力合作的产物。因此,《朝鲜诗选》体现了中、韩古代诗歌及文化的交流与关联,同时为韩国古代汉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它的刊印也促进了韩国古代汉诗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从而使这部诗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琵琶行(并序)》刻画了身怀绝技、却流落江湖的长安女凄惨的人生际遇,同时抒发了白居易自己怀才不遇、官场失意之情。千年之后,朝鲜王朝大诗人申纬以相似的失意情绪写出了《崇祯宫人屈氏琵琶歌(并序)》,白作与申作在中心思想、艺术特色、源流关系等方面有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因作者各自所处时代、环境等的不同,两篇作品也有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8.
朝鲜王朝的《农事直说》与中国元朝的《农桑辑要》这两部农书在产生背景、编书目的、作者经历和农书具体内容方面都有可比性.它反映了中国农学对朝鲜农学的影响,以及朝鲜农学由机械照抄到结合本国风土实际,确立相对独立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龚用卿的生平事迹,诸家学人的论述主要是基于《明史》《明世宗实录》的片段记载以及《国朝献征录》中的龚氏墓志。以《福州通贤龚氏支谱》《云冈选稿》等几部龚氏家传文献为新材料,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龚用卿的生平事迹,也可以确定《使朝鲜录》作者龚用卿“字鸣治,号云冈”或“别号云冈”,其生于弘治十四年辛酉五月二十四日,卒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六月十七日,即生于公元1501年、卒于公元1564年,龚用卿的生卒年应该标为“龚用卿(1501—1564)”。  相似文献   

10.
张慧 《百姓生活》2013,(6):58-58
今年是《朝鲜停战协定》签署60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份协定几度“被下岗”,朝鲜对待它的态度因时而动,一时弃如蔽履,一时又视若珍宝。于是,它似乎成了朝鲜跟国际社会打交道的一个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明末清初学术文本和学术思想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特征出发,通过对《不得已》的考察,探讨了西方宇宙论对儒家伦理的威胁。历法改革势在必行,而中国传统科技却对此束手无策,与先进的西方历法会通是唯一选择。引进历法就必须引进地圆说,引进地圆说就必然对传统儒家伦理造成威胁。在面对西学冲击时,儒家文化是否应改进和怎样改进,当时存在分别以杨光先、康熙和徐光启为代表的三种态度。杨光先的态度是保守且不符合现实的;康熙的态度明为调和,实则倾向保守,其做法亦难以实现;徐光启的态度是积极且可取的,代表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被害人陈述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是大多数刑事案件的启动器,对于司法机关侦查与惩罚犯罪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被害人陈述真伪并存,必须严格审查。我国目前对于被害人陈述的审查与审查其他证据相比不够严格与全面,容易使被害人陈述被轻信,导致错案。运用证伪思维这一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被害人陈述进行审查,可以更好地全面认清被害人陈述,并对促进我国被害人陈述制度的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善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各自的政治主张,用水来比喻政治是政治家和思想家的一大创造。纵观历史,在君主关系、施政手段、君主品行和神学政治等方面,不同立场和派别的人对水与政治的关系也有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存在明显的"惜贷"倾向.其直接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较差、信用不良、信息不透明,使银行无法保证预期收益.内部原因是两类激励相容问题,一是利率法定、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等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激励不相容;二是内部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商业银行所有者与各级经营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加快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信用担保资源社会化和利率自由化进程,同时也有待于中小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好转、社会信用及法制的完善和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15.
醉酒驾车犯罪日益增多,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对此行为法律适用的讨论更加热烈。文章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指导意见及相关典型案例的通知,就酒驾犯罪行为主观罪过形态的认定、醉酒驾车与醉酒后犯罪形态的关系及酒驾、醉驾行为应予犯罪化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依法惩处酒驾、醉驾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在阐述20世纪上半叶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思想,并试图从他们的思想发展中梳理思辨历史哲学的系统化与终结的线索,反思分析历史哲学产生的必然以及思辨历史哲学产生与存在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虽然债转股是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化解银行风险的新思路 ,但是债转股本身还存在着许多机制缺陷。为了保证债转股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必要从经济和法律角度对债转股进行全面考察 ,以期有助于债权转股权机制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给予残疾人在诉讼方面予以支持是实现残疾人诉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借鉴国外残疾人立法例基础上,应结合我国残疾人诉权立法保护实际状况,亟需修订完善<民事诉讼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相关立法规定,应赋予残联组织支持诉讼职能,保障更多残疾人实现诉权.  相似文献   

20.
预算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一个重要原因即预算规划功能的缺失。近年来,理论和实务界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以寻对策,ABB即其解决方略之一。ABB通过作用于作业和资源效率以实现资源平衡和目标平衡,从而极大的提升了预算的规划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