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增长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多年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格局已经由单一的国家财政投入,逐步转为由政府、个人(家庭)和企业、社会共同投资的格局,这种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校经费严重不足的压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投资的困境问题.本文通过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在个人(家庭)投资高等教育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开拓政府、社会、企业投资高等教育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2.
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1990—2009年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科技投入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激励政府增加对科技活动的财政投入;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对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之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渠道不畅;成本分担机制未形成;政府投入效率不高。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投资的机制和途径: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改革经费投入方式;明晰产权、大力发展民办中职教育、增加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效益;建立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扩大经费来源范围;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融资能力,拓展中等职业教育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4.
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方面还存在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欠科学等问题,通过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改革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等策略,可以促进这些问题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5.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保障主体和经费投入上都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实际主体责任,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教师教育经费投入虽有增加,但是在整个教育经费投入中所占比例甚小,特别是用于职后教育的经费更少。其主要原因是全省的教育经费总量短缺,以及教师教育长期不受重视。江苏省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必须大力发展教师教育,提升师资水平,以优质的师资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江苏省应大幅增加教师教育的经费投入,逐步实行免费师范教育制度,进一步加大在职教师培训力度,完善经费投入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投入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经费呈紧张态势,其成因主要是:现行教育经费拨款制度限制了教育经费实际投入的增长;高校教职工队伍臃肿: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高校内部经费管理不善.效益不高.缓解高校经费紧张状况的途径:一是切实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二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调整社会消费结构:三是加强财务管理,调整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以此保证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一临的突出问题。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从教育投资理论和教育投资的属性、特点来看,教育投资既是今日所必须的消费性投资,更是明日扩大了的生产性投资,它注重一定的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扩大高等教育投入,必须要进一步统一认识,进一步确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渠道地位,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挖掘高等教育自身资源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工作平台和运行体系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我国各地区间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出现了极其不平衡的状况。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省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在教育问题上的传统习惯和认识不同,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政策规划的具体性和前瞻性差异,各省区地理气候温度降水等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等。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会衍生出各地学童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社会公平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政府和社会要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国家要统一制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学前教育规范标准,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落后区县试点免费学前教育,逐步免除全国各大师范院校教育类专业学费,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支持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等不失为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全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投入,并且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分配比例差别很大,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体制的障碍,还与经济发展程度、教育决策等因素紧密相关。应明确投入目标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改革投入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监控机制促进资源合理使用、拓宽筹措渠道保障经费总量增长,保障教育经费满足教育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学前教育发展速度及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作为影响学前教 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现阶段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存在投入总量不足、投 入分配不均、投入结构失衡等问题 。究其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政府投入责任较为模糊,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教育公平视角下,要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厘清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加快学 前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各高校因扩招和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致使办学资金出现了短缺,贷款融资成为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巨额的高校贷款对于其自身发展以及银行和政府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防范贷款风险已经成为高校和其他部门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可行的解决方略:一是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二是高校多渠道筹措资金,三是政府、银行、高校三方共同协商权宜方案。  相似文献   

13.
教育在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的交替变化中不断发展,教育的多重功能形成教育的多重效益,教育协调发展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制约着教育的投入,影响教育的协调发展。本文立足我国教育在公共投入主导下,有限投入约束的实际和经济发展现状,构建教育协调发展和经济增长指标体系和描述教育协调发展和经济增长两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所共同构成的系统关系实用评价模型,在定性分析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础上,以我国"九五"期间经济和教育的统计数据作实证演算,并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教育与金融相结合、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格外引人注目的新的探索和实践。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教育投入方面,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财政拨款局面,逐步建立起国家财政拨款为主,收费为辅,包括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社会各界支持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基金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较好地保证了教育经费的两个增长…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而继续教育是提升农民工综合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重要路径。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内容供给与需求脱节,教育形式单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健全教育机制,构建满足多元需求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并持续增加财政投入,提供充分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16.
政府职能转变对高校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创新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了市场、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协调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了政府的有效性。政府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促使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创新:从主导型到市场型定位——“高等教育市场化”;公共教育组织中的非政府参与——“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政府职能和大学职能的分离——“现代大学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份制办学模式”;财政投入与资源配置并举——“经费来源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上,“以县为主”的体制安排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义务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经费的问题,如何界定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和政府间的职责,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对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选择问题。义务教育作为外溢性很强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在财政体制安排上则应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担当主要的经费投入责任,由县级政府负责主要的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财政体制的民生式转型、亲贫式的经济增长政策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使得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持续加大,但民生财政投入的增长与中国各省区的减贫效果并非呈同步变化,各地民生财政投入与其贫困程度之间在空间上并非均衡分布。为解释民生财政投入与中国贫困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中国民生财政投入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区民生财政投入强度与贫困发生率均呈现收敛性特征,民生财政投入减贫效应明显,民生财政投入的减贫效应存在空间外溢特征,从而解释了民生财政投入与贫困发生率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疗社会保障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政府在其中责任重大。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由来已久,而且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政府对于建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负有重大而复杂的责任。在建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调整中,我国政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发挥主导推进、兜底投入、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在观念转变、制度设计、财政投入以及法制健全等几个方面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区存在着产业结构整体层次低与结构同构的现象。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必须提高湖区的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促使产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演进及其协调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运用合理的财政政策对某些产业的经济活动给予适当支持,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目标,促进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