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清末开始,中国与西洋接触的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强劲文化体系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现象。由于文化上的非对等关系,又加上政治和经济等原因的影响,与西洋文化的接触便带上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感,显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从而使中国在近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积极导入西洋文化的潮流与执拗维护传统文化的潮流并存,欲以欧化破坏中国传统的倾向与固守旧有礼教政俗的倾向并存,问题的两面性非常显著。在其夹缝之间,严复摸索出了独自的中西文化"会通"方法。  相似文献   

2.
欧洲文艺复兴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及世界观受到了巨大影响,从而引发了启蒙现代性的形成。这种现代性表现为启蒙思想及其传播并为人们所接受。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多次战争的失败让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师夷长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严复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执笔译书,将西方具有现代性的大量巨著翻译给国人。而他的翻译正是因为具有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的现代性而被预期读者欣然接受并争相阅读,取得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严复的翻译是一种诗学创作,也是一种诗学意义上的忠实。为了贯彻翻译救国的政治理想,严复在翻译诗学方面采取了典型的本土化策略,通过模仿先秦文体,继承桐城派风格,创造了"达旨"翻译术,表明了他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4.
从翻译主体和客体权力关系的视角探讨了翻译政治如何影响严复对源材料的选择、对文体的选择,以及具体翻译中对文化内容的处理策略等。  相似文献   

5.
严复和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的著名翻译大家,他们为中国翻译理论奠定了基础。严复的“信、达、雅”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而林语堂则提出了“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回顾、比较了两者的翻译观,论述林语堂对严复翻译理论的发展,旨在说明林语堂的翻译观对中国翻译理论的重大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是翻译之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之目的,"雅"是翻译之语体选择.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判也是毁誉参半,莫衷一是.同时,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并没有严格遵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主要源于其西学救亡的翻译动机和当时官僚士大夫对西学的排斥.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的翻译理论来考察,严复的译著往往被视为“不忠”与“改写”,但如果把严复的翻译置于以Lefevere为代表的操纵理论学派的角度下重新审视,会发现严复的翻译是他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两种因素共同操作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以严复焦虑心态下的翻译误读为例,分析严译文本中误读的三种情形:对原著书名的改译、对原著的思想内容或观点的改译、对事例的改译。并借用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剖析这种误读的必然性及其合理性,认为翻译需要应对的不仅是语言的差异,同时还有文化上的差异,加上译者的主体性意识等因素,造成了翻译中误读和误译的必然性。同时还诠释了严译创造性误读的正面积极意义:原作意义的实现与丰富;译者与读者主体价值的体现与制约。对阅读、理解翻译作品等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医术语翻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目前中医术语翻译缺乏规范性和标准的现象。分析严复的翻译理论“信、达、雅”的具体含义,进而提出和分析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用于指导中医术语翻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评价译文的优劣一直是评论界的话题.严格按照翻译标准译出而又获得成功的译著比比皆是,但同时有些译著虽然与翻译标准格格不入,却也取得极大的成功.此文提出"成功的翻译"用以归类曾经引起社会反响,取得过良好社会效益的译作.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翻译标准代表了中国翻译理论史上的一座高峰,但目前翻译界对其有诸多误解。要消除误解,就必须对严复的翻译标准进行全面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伟大时代也许总是翻译的伟大时代,本文从翻译美学、文化认同、现代意义三个方面比较庞德与严复的翻译,认为翻译作为现代性危机的产物,对现代性文化转型的奠基和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翻译界对严复翻译理论"信、达、雅"所存在的偏见进行了反驳,提出严复翻译三标准存在的合理性.并指出对待这一理论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严复的女权思想是其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保障妇女的基本人权:生命权、身体权、婚恋自主权、男女平等权、受教育权.他在理论思维的高度对女权的合理性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其理论为当时和其后的女权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翻译家严复的翻译实践探讨了译者对翻译的操纵,指出译者如能恰当地发挥主体性,可以使译作取得更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翻译学这一崭新视角对严复的翻译进行全方位的诠释与评价,得出一个综观的、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认识,即严译是他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还指出了严译对当今社会尤其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翻译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译者要顺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对译著内容和翻译策略作选择。基于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对严复《天演论》的翻译做出解释。指出严复《天演论》译著内容的选择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翻译策略的选择又顺应了读者的文化嗜好,因此他的这部译著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他翻译的西方社科名著影响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在翻译领域颇有建树,然而其翻译方法却受到非议。从翻译伦理的视角研究严复的"非正法"翻译,有助于对其作出客观、辩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通过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三个法则是: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依据目的论的基本原则重释了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并基于严复所处时代对翻译的特殊需要,从目的论视角解析了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为启发民智、保种自强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即在内容上对原文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和改造,叙述人称用第三人称进行译叙,文体上采用古雅文体.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国缔造前后,严复的转变可以说是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个号称“近世西学第一人”的启蒙思想家成了“孔教会”的领衔人,一位“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成了共和国体的的驿得。亚复生命最后10年的思想转变到意味着什么?民初伊始,严复对社会现实和政治的错误估计使他的心态充满了矛盾,同时,也导致他对中西文化的思想探讨发生了转向,即以批判西学的消极面向主导代替了大力倡导西学以启迪国民的思想。其总体特点是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