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行为金融学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为金融学用投资者情绪解释了基金折价交易的困惑,认为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率代表了投资者情绪指数。通过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基金折价率及折价率的变化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种具有整体趋势性和联动性的折价交易现象是无法用现金流、代理成本、资产流动性等因素加以解释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象的系统性表明,我国不同的封闭式基金受到相同的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这一实证结论与行为金融学对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象的解释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封闭式基金高折价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三年,我国基金业得到了一个飞快的发展,基金筹资金额超过了以前多年的总和。与此同时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却屡创新高,逐渐被“边缘化”。虽然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我国封闭式基金高折价问题却值得我们去分析。文章认为我国封闭式基金投资者承担了较高的风险,较高的折价率可以对这种风险进行相应的补偿。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掏空行为,但企业成长性会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选择。以2006—2015年沪深两市进行定向增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将机构投资者分为6类:券商、信托、保险、基金、投资公司和其他公司,采用大样本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面对来自于不同成长性企业的定向增发时,他们参与定向增发的不同状态会如何影响发行折价率。研究发现:(1)企业成长性好时,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会显著降低发行折价率,且认购比例越高,折价率越低,而企业成长性不好时,机构投资者参与对折价率无显著影响;(2)企业成长性好时,证券、基金、信托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认购比例越高,发行折价率越低,而企业成长性不好时,投资公司的认购则增加了折价率。因此,政策制定时需区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在定向增发中可适当引入独立的机构投资者来维护增发价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是指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与其净值相背离.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中,基金折价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我国基金市场发展的历史较短,加上股市本身的不成熟,基金折价率普遍过高,变化过大.要将基金折价恢复到合理的范围内,必须培养成熟的投资者;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完善各项制度,切实保护好投资各方的利益,促进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封闭式基金缘何折价交易--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封闭式基金净值的加速攀升,其折价率一再创下新高.本文在简要分析并吸纳了传统解释的基础上,引入行为金融学理论,对这一现象从基金经理人和投资者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缺乏有效业绩评价体系的委托-代理关系所导致的基金经理人的违规行为和羊群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噪声及噪声交易者的大量存在可能是导致上述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加速消费效应和消费成本作为引起市场需求转移和需求扩大的内生变量,分析了囤积行为和加速消费对零售企业价格竞争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产品具有同质性和消费者偏好无差异的情况下,零售商的价格竞争策略是混合策略且存在纳什均衡;在消费者的消费成本较低的条件下,促销价格存在均衡;当存在加速消费效应时,在消费成本较低的条件下,加速消费加剧了零售商价格竞争的频率和深度;而当消费者的消费成本相对较高时,加速消费反而可以减缓零售商价格竞争的频率和深度。这说明消费成本改变了消费者囤积决策,从而影响了加速消费效应。  相似文献   

7.
窗饰行为是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时期末采取一系列手段修饰其管理的基金投资组合、粉饰自己的投资业绩,从而达到欺骗投资者、谋取更多利益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运用2003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的数据,采用基金重仓股的时期末反转效应,对我国封闭式、开放式基金总体样本以及不同换手率样本窗饰行为的存在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封闭式、开放式基金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的窗饰行为,然而对于重仓股中成交不活跃的股票而言,窗饰行为显著。对窗饰行为的研究可为证券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借鉴Baker and Wurgler(2006)的方法,结合中国国情,选取封闭式基金折价率、IPO数量、IPO首日收益率、市场交易量、换手率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六个指标,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变化的代理指标,构建了一个能较好地反映中国投资者情绪波动的指数ISI,并剔除了可能包含的宏观经济因素。研究结果表明,ISI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有较好的解释能力。ISI的构建为接下来研究投资者情绪假说对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异象"解释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申购赎回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对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还是证券监管机构都有重要意义.国内的主要研究集中在是否存在“赎回异象”方面,以我国3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2008年至2013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对申购和赎回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Panel Data模型分析,试图对此问题进行较全面的研究.研究发现:投资者的申购行为受基金历史业绩、基金规模和单位分红金额等因素的影响;在赎回基金时考虑的因素包括:基金价格、单位分红金额、存续时间、历史业绩和基金风险;我国基金市场上存在“赎回异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一直是金融领域中的一个难解之谜。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封闭式基金为对象,实证检验了西方广为接受的投资者情绪假说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解释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并不是影响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因素,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当基金经理存在隐藏努力和博弈风险的双重道德风险时,基于相对业绩并淘汰落后经理人的竞争锦标赛可以起到选择和激励基金经理、优化公司治理的功效.运用2004—2009年开放式基金的持股明细数据,研究竞争压力与薪酬激励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以及基金业绩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经理采取积极投资战略的程度与其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激励强度相关,但是与基金经理是否具有择股能力无关.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为改变排名,会选择更加积极的投资策略,但这些基金经理没有显著的股票选择的能力,积极投资战略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率.在合资格职业经理人普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锦标赛竞争不能正向选择基金经理,高激励和强竞争增加了投资者的激励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股票市场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回望期权方法能较好地估算证券的流动性折扣,即基金交易的流动性不足这个因素对其折价的解释能力.该方法对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不但能为证券市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监管者判断市场是否理性提供依据,还能为投资者提供合理的参考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象,本文解释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表现特征。通过对封闭式基金持有个股的比重与股价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文章研究了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行为对股市的稳定是积极的。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改善我国封闭式基金边缘化状况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O’Neal分离现金流量方法研究基金业绩对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申购和赎回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基金业绩增长是决定股票方向开放式基金申购和赎回的重要因素,基金当期业绩与其申购比率和赎回比率呈正向关系,但影响程度呈非对称性;股票方向开放式基金投资者的申购、赎回决策主要考虑基金业绩,对基金业绩的波动性并不敏感。因此,提高基金业绩是股票方向开放式基金吸引投资者申购基金,增加基金份额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投资者行为拓展为两个维度,即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以中国2009-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的IPO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对IPO定价和管理者过度乐观情绪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越高,IPO公司超募水平越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IPO首日溢价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都能够塑造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机构投资者理性情绪对IPO公司管理者过度乐观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越高涨,IPO公司管理者越会过度乐观;当IPO公司高超募、现金流充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加剧公司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损害了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IPO公司管理者的过度乐观能够缓解因资金缺乏引起的投资不足,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公司的绩效水平;当IPO公司低超募、现金流不足时,存在着个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IPO公司整体绩效表现的管理者过度乐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中国股市存在的"IPO之谜"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对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IPO公司管理层投融资决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ETF与国外市场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被投资者广泛接受和认可。在国内外基金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与DEA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针对于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选取了三种不同市场行情的样本区间(牛市、熊市和震荡市),对不同行情下ETF和其他类型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比较。丰富了基金绩效评价理论,并为投资者、基金管理人以及监管机构提供建议,以期促进和发展中国ETF市场。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日益扮演“积极投资者”角色的背景,运用代理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管理层权力寻租动机对公司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机理.以沪深两市2011-201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寻租动机对现金分红有显著消极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制约并削弱管理层权力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消极作用,且持股比例越大,制衡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机构持股制衡管理层寻租的机理在于:机构持股可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进而有利于公司分红水平的提高.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决策应引入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多边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管理费激励与基金绩效:对中国基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截至2004年3月30日的共54只封闭式基金(151个样本观测值)的激励机制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基金管理费与投资组合的收益不相关,而与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及总风险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