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宁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41-144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以田野调查所得的信息、资料为据,分析了民族传统文化为旅游开发所利用的过程,揭示出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演进的互动关系,指出旅游的发展演进为民族文化的复制、再造、建构、消解等现象提供了平台,而这些文化的重新生成又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价值化及其功能的转化,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和演进。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得以实现,民族旅游也成为一个重新诠释地方和民族文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邓光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44-147
[摘要]西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西藏地区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藏族传统文化人文旅游资源,作为藏族生产、生活的活态人文旅游景观更是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西藏旅游不断发展,国内外游客大量进入,可能会对当地文化带来影响,进一步影响藏族传统文化个性和特质的保持。因此,以藏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同时加大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才能实现西藏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37-42
[摘要]民族地区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会风险,既包括自然风险,也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影响着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影响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社会风险的产生、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风险、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构建以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有助于政府履行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发展、管理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4.
陈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53-155
[摘要]山地旅游是我国西部广大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山地旅游自身的特点和西部地区发展山地旅游的特殊性,西部山地旅游发展应树立“国家公园”的理念,围绕生态保护、旅游体验、社区参与三大核心要素,依托“智慧旅游”平台,以“产品——品牌”为载体、“安全——环保”为保障、“文化保护——社区发展”为目标,来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陈峻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47-150
[摘要]作者以发展传播学中大众传媒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研究切入点,以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的巴东县、野三关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社会调查所得的资料和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互联网在民族地区发展的独特之处,并对当地互联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首先,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其次,要加大对受众认知互联网的教育力度,大力开展互联网的普及工作;再次,从政府带动和自主发展两个方面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纵横发展谱系具有的功能价值对旅游者具有吸引性,但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滞后,缺乏科学规划、策划思路,人才资源缺乏等是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旅游劣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要成为比较强势的旅游项目就必须搞好规划、策划,充分挖掘民族体育文化内涵、拓展民族体育文化元素,理顺体制与专业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陈金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8):42-45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利益是指少数民族依靠文化获得的对于生存和发展的好处。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利益保护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也有明显的不足。非均衡,缺乏包容性的传统发展方式是影响利益保护的主要原因。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利益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发展方式的包容性转向。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社会冲突的协调与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依托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被认为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区脱贫和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然而,在旅游开发的光环下,旅游开发引发的,较为普遍的社会冲突却并未引起各界足够重视.本文尝试性地以旅游社会学研究方法和原理,在正确认识旅游开发引起社会冲突的基础上,探索民族地区旅游社会冲突的协调对策,以期维护与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值、传承的创新性手段,也是诸多学者研究的主要领域。为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文章在CNKI数据库基础上,以2005至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文献为范围,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社会评价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评估,提出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的结论与建议,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区位、民族、宗教信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众多,维护这一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在这里,一方面,经济社会正在快速转型、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基本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和因素依然存在,在局部地区或一段时间内甚至表现的还比较突出。把握这一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状况,厘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原因对进一步做好这项政治性极强的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永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19-123
[摘要]向低碳经济转变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中国也不例外。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更应加大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本文从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挑战入手,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该区域丰富的森林、水电等低碳优势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低、低碳技术缺乏等制约因素,深入探讨了该区域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市场、合理利用低碳资源、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展开全方位低碳宣传教育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清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8-132
[摘要]5·12大地震使北川遭受世人无法想象的重创,但也给北川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北川曾不知名的小县因地震迅速成为世界知名的城市,依据北川县的知名效应借助品牌优势,开发和利用地震旅游资源,恢复和整合原有旅游资源,通过各项优惠扶持政策,选择适合而有效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旅游扶贫”已初步为北川县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3.
马廷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205-209
[摘要]民国时期,针对西康地区比较落后的文化教育状况,西康省各级政府从省主席刘文辉到基层官员都认识到了发展西康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减轻入学儿童家庭负担,实行强迫教育,制定发展民族教育计划,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管理,加强对民族教育实行情况的督导与检查,建立督导制度。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行,促进了西康民族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小学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小学校和小学生的数量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同时,中学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些还是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通过这些发展,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的学校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为共和国建立后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晏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21-27
[摘要]文化自觉可以促使民族国家的每一个民族通过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中找到自身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文化自觉意识是民族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观,也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严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48-151
[摘要]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村寨镇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但不同区域传统村寨旅游的经济发展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四川羌族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地震前后传统村寨旅游开发的运作模式,分析了传统村寨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论文提出了羌族文化保护及开发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如何解决羌族传统村寨中普遍存在的开发与保护相矛盾的问题,将开发中的各要素的有效配置,以传统村寨的民族文化为内涵,实现羌族传统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6.
文化效应是影响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与之相类似的特征。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尊重传统民族文化,又不能为其所束缚,要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为各民族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与广阔的发展空间,确保各民族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真实性,这是加速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石朝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1):88-91
旅游经济的开发会引致民族地区文化在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的变化 ,总的来讲 ,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的影响 ,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有益于指导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36-139
[摘要]作为一种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和促进旅游产业创新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集群逐渐发展为区域旅游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宁夏沿黄旅游带为实证研究,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结合宁夏沿黄带旅游发展现状,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战略创新模式,提出宁夏沿黄带旅游集群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及建议,以促进宁夏沿黄带全区域旅游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沈茂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119-122
[摘要]农户增收是改善民生的关键问题。集全国的生态脆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特殊连片贫困区于一体的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面临着极为紧迫的农户增收重任。本文从农户社会资本视角,分析农户社会资本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关系,解释研究区农户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及其经济影响,提出拓宽农户社会资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少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29-36
[摘要]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历史传承性的文化体系,是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分离的部分,而作为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的宗教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特殊地位及其影响,因而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如何吸纳宗教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资源,进而实现二者的互动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借助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导入公共文化的价值理念以实现文化转换与创新,而民族传统文化更是公共文化的根基和源泉,公共文化也必须建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获得持久深入的回应和精神共鸣。两者通过对接和互动而形成新的合力,必将实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