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全浊上及浊去字在盐城方言里有三种读音类型,即滨阜型、盐都型和大东型。滨阜型的特点是古全浊上及浊去字基本读为去声调,与绝大多数官话方言点的读音情况相同;大东型方言的特点是古全浊上及浊去字超过一半的数量读为阴平调,来源上几乎涉及中古全部韵摄;盐都型方言的特点是只有不超过5%的古全浊上及浊去字读为阴平调,来源上只涉及几个韵摄。盐都型方言在方言接触过程中受到通泰方言的影响而具有古全浊上及浊去字归入阴平调的特点。根据古全浊上及浊去字的读音差异可以将盐城方言分为北部型、过渡型和南部型三片。  相似文献   

2.
在粤东闽南方言汕头话中 ,中古浊声母字除了上声之外 ,平、去、入三声字调类分化基本上是不论全浊、次浊均读阳调类 ,但上声的次浊字却读阴调类。而中古浊声母去声字又有读阴上和阳上的现象。本文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考察分析 ,并跟厦门、漳州、泉州和广州等方言的类似现象作了比较研究 ,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中古入声在今衡山前山方言中的归调及演变情况是:绝大多数古清声母入声字、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及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入声调;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和少数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因调值相似读上声调。此外,还有少数非常用的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归调跟普通话一致。  相似文献   

4.
~~汉语方言梗摄开口二等字和宕摄开口一等字的元音及类型@薛才德$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 ①原文注音为s,笔者认为可能印刷有误,这里改为色,《客家方言研究》),一文的注音。暨南大学出版社,是根据李如龙“闽西七县客家方言语音的异同”李如龙、周1998年版。 [1]  相似文献   

5.
三、陕北话声韵调与古音的比较我们这里所说的古音,是借以《广韵》为代表的古音系统。与古音相比,陕北话声韵调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规律比较整齐。如古全浊声母全部消失,按古声调平仄的不同,分别变为同部位的不送气清声母和送气的清声母;古阳声韵深摄(收-m尾)、臻摄(收-n尾)字无一例外地并入曾摄(收-(?)尾)、梗摄(收-(?)尾)、通摄(收-(?)尾)。再如古平声按古声母的清浊分为阴平阳平;古全浊声母上声并入去声等等。从与古音的比较中,可以找到陕北话声韵调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6.
广西防城区粤语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城区粤语属于粤方言钦廉片,无舌尖韵母和撮口呼韵母y;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读送气音,仄声字绝大部分读为不送气音,少量仄声字读为送气音;存在边擦音 和舌面前浊鼻声母 ;入声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7.
湘潭县县志记载,湘潭县境内方言可以分为易俗河话,花石话,青山桥话三类,在对湘潭县方言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这一结论与实际语言事实有一定的出人。文章从“古全浊声母是否保留浊音;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时是否送气;古全浊上声的归派情况;声调类型和数目”四个方面,对湘潭县境内方言进行分析归纳,将其划分为五片:易俗河片、花石片、中路铺片、青山桥片和茶恩寺片。  相似文献   

8.
商洛客家方言古入声今读的情况是塞音韵尾已全部丢失,入声韵尾脱落后,古入声韵或以主要元音相近为原则,归入相应的阴声韵,或独立成韵,相对比较复杂。入声调的今读情况各地也存在差异,罗湾保留阴入、阳入,安乐只有阴入,其他地方没有入声调,清入字或归上声或归阳入,全浊字都归去声,次浊入字部分随清入字走,部分随全浊入字走。  相似文献   

9.
昌都片赣语是赣语在江西境内的分片之一。同赣语其他片区方言相比较,昌都片赣语中中古入声发展演变很有特色。昌都片赣语中古入声调类演变条件有声母清浊、古声母送气与否、韵摄来源。从地理分布来看,北部方言入声字舒声化进程快于南部方言;从语音系统内部来看,不同声母的入声字舒声化进程也有差异,大多数方言浊入字先于清入字发生舒声化演变,浊入声字舒声化演变以归向阳去调为常。都昌小片清入声字舒声化演变以归向阴去调为常,浊入声字今读存在读阳去、阳平等多种演变趋向。昌都片赣语中古入声字今读韵尾分布类型有新建长堎型、都昌阳峰型、德安蒲亭型等三大类。入声字今读韵尾因古声母来源不同而舒化进程不同,韵尾音值因音节内前置元音而演变途径多样化。昌都片赣语入声字韵尾今读类型既有历史发展的传承性,又有区域性创新,入声字韵尾特点初现于宋代,其中[-t]韵尾至[-l]韵尾音变至今仍处在词汇扩散阶段。  相似文献   

10.
广西蒙山陈塘话有声母20个,韵母64个,声调10个。其音系主要特点:声母方面,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者,不论平声、仄声,绝大多数读为相应的不送气清音;精、清二母分别读t-、t~h-;流、深、臻三摄开口三等见组字读舌叶音■-、■~h-等。韵母方面,如较整齐地保留了-m、-n、-■、-p、-t、-k韵尾的配对等。声调方面,古平上去入四声按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阳两类,阴入、阳入再依据韵母元音的长短分为四类,共十个声调。同音字汇收字4400余个。  相似文献   

11.
石门客家话语音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是广西平南县大鹏乡的一个自然村。从语音特征上看,石门话古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不论平仄一律变送气清音;有6个声调(包括入声);古次浊上声大部分字的声调今变读阴平……具有客家方言的音韵特征。另一方面,石门话深受周边方言———粤方言平南话的影响,具有不少粤方言才有的音韵特征。例如产生-j-声母;韵母有a:/a长短元音之别;有撮口呼;有-oe-类韵;-i-介音和-u-介音失落等等。这些音均特征当是石门话清初从广东梅县迁到广西平南之后受平南粤方言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2.
安徽境内中原官话信蚌片的语音特点并不一致。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晓匣母合口一二等字与非组声母分混以及疑影母开口一二等字声母今读的情况皆有不同;各点方言合口介音的存废、阳声韵尾的归并以及古入声的今分派规律也有差异。根据以上不同,此区域方言可分为淮霍型、蚌固型和五凤型。语音差异的形成与各小片的历史行政区划和历史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长乐地域与平江、岳阳县毗连,长乐方言受赣语的影响较大,但湘语特征更为突出,应划入湘语长益片。其理由有三:一是从土人感来看,长乐人觉得和平江人通话有困难,巴陵话口音很重,长乐话当属汨罗话、长沙话系列,而与平江、巴陵话相去甚远。二是从历史沿革和地域文化看,长乐一直归属于古罗城,还在梁、隋时成为县治,其文化是地地道道的楚文化。三是从语音识别特征看,虽然长乐方言韵母,如“鼻化韵较丰富,非敷奉母宕摄阳韵合口三等字念[x],古流臻曾三撮开口一等韵今读齐齿”等与湘东赣语相似,但其声韵调的主要演变规律,如“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时清化,舒声字一般不送气,入声送气”、“模韵端泥组、鱼虞韵庄组与流摄字相混,鱼虞韵精组读[i],蟹撮合口端系读开口,一般都保留入声调类”和湘语长益片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湘阴方言与湘语和赣语的代表方言长沙话和南昌话进行了对比,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声母从古全浊声母今读、非组和晓组合口字今读方面;韵母从阳声韵读鼻化韵、咸山摄开口三四等字韵母、咸摄开口一等字覃谈韵母、咸山摄合口一三四等字主要元音、深臻曾梗摄开口一二三等字韵母、宕江摄和梗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等几个方面;声调从调类、调型、调值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湘阴方言与湘语、赣语的亲疏关系,认为湘阴方言接近长沙话,而不同于南昌话。即湘阴方言有较大的湘语因素,而极少赣语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同声韵学便览》是一部清末合肥方言韵书,全书按平水韵目编排,计平声二十五韵、上声二十四韵、去声二十五韵、入声十二韵。其中包含声母22个,韵母43个,声调5个。语音特点上,该韵书与现代合肥方言多数一致,但庄组蟹摄、遇摄、梗摄、通摄、咸山摄归入精组,庄组假摄、效摄、宕摄、江摄归入知_三、章组,遇摄一等和三等端、庄组与流摄端、庄组有合有分,果摄三等戈韵字"茄"归入假摄,"靴"仍为果摄,全浊声母上声字大部分仍读上声,与现代合肥方言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重庆开县厚坝乡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小片。该语音系统包括19个声母,38个韵母,4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全部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知庄章组及精组洪音今读舌尖前音[ts tsh s ];古泥来母不分;古晓组合口一二等与非组声母混合;入声塞音韵尾消失;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声归阳平。重庆开县的移民到邵东几年后,其方言的语音变化主要有:送气声母在阳平中气流减弱,韵母[yi]的韵尾逐渐变弱,与韵母[y]有合并趋势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古咸山摄舒声字今读韵母中主要元音的读音差异,将宿迁方言分为三种类型:宿城区型、双沟型和沭城型。宿城区型的特点是今读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双沟型和沭城型今读韵母的主要元音不同,前者分两类,后者分三类。宿迁方言古咸山摄舒声字今读归纳为四个特点:沭城型为主、"等"是主要元音分化的重要条件、分化条件不完全一致、主要元音表现出高化的特点。根据古山摄合口一二等主要元音是否相同将宿迁方言划分为东、西两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录了粤西电白县沙琅镇的话,即客家话。初步分析整理了其语音、词汇、语法特点,电白话共有20个声母,61个韵母,6个声调。从其特点看,既有客家方言的共性,如浊上归阴平,有iai韵母等。也有不同于其他客家话的地方,如:中古心母字、生母字及崇母部分字读边擦音等,反映了电白话受当地雷话与白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府谷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全县方言内部语音基本一致,以地域大致可分为四个小片,西部方言是其中的一片。陕西府谷西部方言音系,包括府谷西部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连读变调和轻声。笔者认为,府谷西部方言中上声来源于中古清平与中古清上、次浊上,这一上声调是清平向清上、次浊上合流的结果;府谷西部方言的轻声总体上是调位中和现象,单字调和连调形式对轻声的控制作用较为强烈,词的使用频率与轻声的产生基本无关,轻声是一种固定的构词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以《切韵》为参照,吴语青田话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切韵》时代的音韵特点。例如:古全浊声母今读浊音、部分非组字读重唇、部分知组字读舌头、部分匣母字读如古群母等声母特点,鱼虞韵相分、咍泰韵不混、盐仙-添先有别、东钟韵分明等韵母特点,四声八调、阴阳调调型一致等声调特点。有些特点并非传承于《切韵》,它们或源自当地古代百越族先民的语言底层,或源自前乎《切韵》时代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