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洲野牛很早就生活在北美大陆上,与印第安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成为印第安人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第安文化的象征。在经历了欧洲殖民侵略和西部开发之后,它们曾经的繁荣因为欧洲殖民者和美国政府的猎杀而几近绝种,幸存者的后代现在只能生活在保护公园里。野牛的凄惨遭遇是美洲主人印第安人多舛命运的真实写照,是欧洲殖民侵略、美国种族灭绝和文化清洗的见证,美洲野牛已成为美国印第安人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2.
长老约翰是中世纪欧洲流行不衰的传说人物,其传说盛行于欧洲十字军东征期间.它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方传说与真实历史混合的产物,是欧洲人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我需求臆想东方的结果.随着欧洲人对东方认识的不断加深,长老约翰的人物原型及其王国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勾勒出中世纪西方人对东方认知由想象到褪色、由模糊到清晰的演变过程.该传说诱发了欧洲人对未知领域的向往,激发了欧洲君主们对海外探险的兴趣,进而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现今的加拿大居住着约三十万印第安人,他们是在一万年前从东北亚通过白令海峡进入今日加拿大的,欧洲人称印第安人为红种人,这是一种误会或是白种人的偏见。其实印第安人在体质特征上属蒙古人种。他们头发直而黑,面部没有鬓须,颊骨略为突出,面形较扁、宽,头部呈圆状,皮肤是深浅不同的褐黄色。印第安人的早期住宅有些与我国鄂伦春人的早期住宅有相似之处。从事狩猎经济的印第安人与我国鄂伦春人也有共同之点。为此,无论研究印第安人的历史、或是研究印第安人的现代生活,对研究我国北方民族有一定参考价值。我  相似文献   

4.
在加拿大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古就居住着土著民族,包括印第安人各不同民族、因纽特人以及欧洲殖民者与当地土著人同居所生后裔,称梅提斯(混血民族)。 1990年,条约印第安人有490,178人,占加拿大人口1.8%,约有60%的条约印第安人居住在保留地里。条约印第安人人口增长较快,原因是根据1985年修改的“印第安人法”,取消了印第安人妇女与其他民族婚后所生子女不属条约印第安人的歧视妇女条款。估计到1992年,条约印第安人将增至531,911人。因纽特人在1990年人数为32,162人。梅提斯  相似文献   

5.
欧洲人对江西的早期闻见与介绍□吴孟雪欧洲人认识江西,始自16世纪之后,确切地说,应是16世纪下半叶,但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欧人到过江西并留下过记述。例如13世纪威尼斯的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游历过赣北门户九江。他对九江的商业兴盛、船舶之多曾留下了深刻...  相似文献   

6.
张国刚 《文史哲》2006,(1):108-118
18世纪上半叶不仅是欧洲文化的转折期,同样是其中国观的分水岭。之前欧洲人在神权思维支配下而进行的描绘中西共通性的努力,逐渐转变为基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对中西文化差异性及对立性的认识。不论是以黑格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欧洲中心论”,还是以弗兰克、彭慕兰等人为代表的“中国中心取向”,欧洲人认识中国的基本立场其实从未脱离欧洲本位。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评价在不断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过程中随时发生着变化,也同样取决于他们对这种异质文化有着怎样的需求。而究竟如何才能够实现文化间令人满意的交流和汇通,仍然是一个需要人们苦苦思索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在经济复苏背后,美国印第安社会依然被贫困困扰。笔者从美国的福利制度转向对印第安经济的影响入手,探索导致印第安人贫困的政治、文化因素,认为其根源存在于主流社会的排斥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8.
印第安人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污蔑和歪曲,印第安人被视为“劣等民族”、“背信弃义者”和“残忍的杀手”。其实,历史事实表明,印第安人具有但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拒绝承认判地条约,并不得“背信弃义”,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抗击白人,也称不上“残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在经济复苏背后,美国印第安社会依然被贫困困扰.笔者从美国的福利制度转向对印第安经济的影响入手,探索导致印第安人贫困的政治、文化因素,认为其根源存在于主流社会的排斥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以后 ,中国与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的高潮。来华传教士们通过他们的书信、报告、著作、回忆录以及翻译中国典籍 ,把一幅关于中国的“肖像”展示在欧洲人面前 ,大大增加了欧洲人关于中国和东方的知识 ,开阔了欧洲人的世界图景。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国文化对启蒙思想家的激励和影响 ,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和评论 ,构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蔚为壮观而又意蕴无尽的文化景观。在启蒙时代 ,中国成了欧洲人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王国”的一个典范。这种典范或“乌托邦”发挥了巨大的参照系的功能 ,对他们的社会改造方案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的典范或“乌托邦”在启蒙时代激励了欧洲人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在列宁格勒的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国立公共图书馆里发现了一部《德米特里·塔尔哈诺夫士官的旅行日志》。这部《日志》的作者及其同事们是首批到过阿拉斯加的欧洲人,他们在那里同特林吉特人(居住在阿拉斯加的印第安人)一起生活了将近一年时间。此外,塔尔哈诺夫还顺利地到达了梅德内河(现为科珀河)中游,并对居住在  相似文献   

12.
前近代的日本的社会实态,与中世纪欧洲相似,与欧洲的封建制度的特征相似,日本的幕藩制是东洋版的封建制度。这是19世纪中叶以降旅日欧洲人、欧洲学者以及旅欧日本人的共同发现。  相似文献   

13.
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物。“自我”是人对“我是谁”的一种认识。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前提。自我有自然自我、社会自我和文化自我三种形式,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要通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自我把自然自我转变为文化自我,达到一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
亨利.詹姆斯在《贵妇画像》中描述的一位单纯、独立的美国姑娘伊莎贝尔在欧洲的经历。通过这些经历反映了女主人公了解和追求欧洲文化的渴望。亨利.詹姆斯通过新旧两大陆文化冲突的描述,试图将两种文化的优点相结合,将美国人的高尚独立与欧洲人的智慧相结合;将美国人的淳朴与欧洲人的成熟相结合,来最终实现欧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文化过滤与异国形象误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通常在自身文化最本质的特征过滤下进行,这使得文化交流与对异国形象的误读不可分割。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图像,既有真实的记录,亦有想象、虚构和误读。欧洲人从自身社会出发,从本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认识中国、评价中国文化是构成误读中国的原因之一。其二,西方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由于客观条件和主体身份、需要的不同,造成描述、报道和认识的偏差。其三,中国文化本身的庞杂、中国人的排外自大心理也是导致欧洲人误读中国形象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今日美洲的印第安人汪中一北京物资学院美洲印第安人是生息在美洲大地上1万多年的美洲土著民族。根据人口调查的最新统计,美洲印第安人目前的总数有九十多万人。他们主要分布在现在美国的科罗拉多、犹他、新墨西哥和德克萨斯各州。他们大多聚居在各州的某一地区,至今仍...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历史上的印第安人寄宿制教育政策是一项强制同化弱势族群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第安人文化教育的发展,但给印第安人带来更多的是文化灾难和心灵的创伤。印第安人寄宿制教育是加拿大政府强制同化政策的产物,与我国民族地区寄宿制教育不可"同国而语",但研究印第安人寄宿制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将通过对加拿大印第安人寄宿制教育政策的理念、政策实施过程以及政策的利弊进行论述,提出我国民族地区寄宿制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80年趁赴加拿大讲学之便,于暑期间隙曾到萨斯喀彻温省北部印第安人地区作过三次旅行,走访了几个印第安人保留地(Resenve)。八月下旬,在北贝特弗德附近的一个保留地的印第安人家庭中住了一周,睡在他们传统的帐蓬“提皮”(Tipi)内,和他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八月中旬,应邀参加了在阿尔伯塔省首府加里格里城召开的“全国印第安人同志会”第十一届年会,会见了不少印第安人领袖、群众代表和研究印第安问题的学者。在同他们座谈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许多美洲印第安人是早期横渡太平洋的中国水手的后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通过对印第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为这种看法提供了佐证。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遭格拉斯·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最近在美国  相似文献   

20.
宋晓梅 《兰州学刊》2011,(4):174-178
从公元8世纪末起进入欧洲人视野的维京人肆虐欧洲300年,给欧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先进的基督教文明看来,维京人与他们的日耳曼兄弟一样,是野蛮人,认为他们对外侵略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一夫多妻制造成的人口过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中世纪的眼光来看,维京社会还称得上是个有秩序的社会,他们的法律颇为严格。维京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家庭,家庭是相对稳定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维京社会是有序的。维京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也拥有一些同时代欧洲妇女所没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