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间接言语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间接言语行为是说话者不按字面进行意谓的一种常见言语行为。说话者通过执行字面的次要语旨行为间接执行另一个有不同语旨用意或有不同命题内容的首要语旨行为。说话者要成功执行间接言语行为,不仅要有间接表达的合理动机,而且要能把次要语旨行为和首要语旨行为以恰当的方式联系起来。听者要成功理解间接言语行为,就要善于利用具体情境事实、语旨行为间的系统联系,并具有相关的经验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间接言语行为与认知语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大类。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传统语境概念把理解话语的语境看成是事前设定的,传统语用学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人的知识因素与具体语境因素相结合进行推导的结果。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传统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不足,以及认知语境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作用,从而提出动态语境观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使用与理解离不开语境。笔者认为语境是动态的,是由听话人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构成的,听话人依据动态语境因素对所听到的话语进行推理,寻求话语字面意义所传达的言语行为,最终保证交际的成功。文章试图探讨Austin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境对语言或言语的认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论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词项与语义层面来探讨语境对话语含义的效应。话语中的词汇意义分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前者指词的字面意义;后者超乎字面意义,需要听者去领悟。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知识修养、民族文化、社会习俗及使用的语体(或变体)等不同,都会使语境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偏离或误读。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随时准确把握话语语境的变迁。文章着重探讨三个层面的问题:1.语境分类与功能的利用;2.语境信息与语义认知;3.信息传递技巧与隐性意义的结缘。  相似文献   

5.
翻译要求确保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和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翻译时要运用目的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来表达源语文本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汉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虽然有施为性词倾向,但同时也不乏其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而英语形成了语调倾向和句型倾向定势。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意味着,再现源语文本话语言语行为的全部的,包括潜在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刺激目的语文本读者与源语文本读者产生同样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即反映。因此,必须注意文本类型与标记、解释和重构语境的运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6.
不同文化的言语行为的直接值不同,要准确理解交际对方就要准确掌握交际对方文化的直接值.言语行为是施为用意标记和命题内容的结合体,其直接值也应是二者的结合体.但至今为止,言语行为直接值的研究一直集中在施为用意标记上而忽略了命题内容.命题内容成分应包括目标、动作、听者参与、受益人和方式,它们对构成请求的直接值的重要性不同.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话语内隐意义是通过话语表达的字面意义实现的,也就是说话语表达的实际意义总是大于字面意义。隐喻对话语的外显意义的规避有规约性的作用,即常规的会话含意是由话语中特定词语的意义所决定的;而非常规会话含意则产生于具体的会话场合,其推导离不开人们对当时语境特征的把握。因此,人们在理解含意时可以利用隐含意义传递的常规手段,而非常规会话含意则涉及外显意义的隐喻策略性回避。  相似文献   

8.
间接言语行为指的是通过一种言外行为间接地执行另一种言外行为的情况。话语的本义或者说是字面意义在间接言语行为中与语用意义相分离,而在直接言语行为中却与语用意义相重合。根据句子的表面形式与间接言语行为的联系程度,间接言语行为可分为约定俗成性质的和非约定俗成性质的两类。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于我们的外语教学和语际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会话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言语行为是以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也就是说,在实施一个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同时实施两个言语行为:一个是主施事行为(实际上要表达的),一个是次施事行为(话语本身的行为)。例如,?(你能把盐送给我吗?)这句话表面上是询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把盐递过来,而事实上是请求对方把盐送过来,前者(询问)是次施事行为,而后者(请求)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即主施事行为。塞尔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听话人又是如何从说话…  相似文献   

10.
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指形式和字面意义为肯定但含意和命题态度为否定的一种语用策略。以关联理论对意义的划分为标准,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可分为显义、预设和寓义三大类。显义包括指称指派类和命题意义类;预设包括语义预设类和语用预设类;寓义包括一般寓义类和弱寓义类。  相似文献   

11.
话语歧义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它产生于言语交际双方所依赖的具体环境。认知语境观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义的认知心理理据。认知语境是传统语境内在化的结果,它可以使歧义结构的意义具体化。本文探讨了话语歧义的成因以及认知语境对语义歧义的解释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文学言语行为的研究有待深化,其宗旨就是搞清文学交际活动用语言做什么事以及如何做这些事。"劝导"的言语行为就是说话者试图说服和引导受话者做某事,它广泛存在于包括文学交际在内的人类交际的各个领域。与其他话语交际领域相比,文学话语中的劝导言语行为则一定是间接的,其间接性体现为必须通过"以美取悦"、"传情"、"告知"等的言语行为来实施和发挥效力,属于文学交际话语中的最高层次的、因而也是最重要的言语行为。一切严肃的文学交际活动最终都要归结为劝导的言语行为,都要以劝导的言语行为的实施来完成其介入现实的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13.
反讽话语语用功能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讽话语是语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意义、语境、间接言语行为和功能语法这四个语言学理论出发,结合具体的话语,分析反讽话语的语用功能。指出它可以表示讽刺、期望和指责批评等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4.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就清楚语言能表达各种不同的含义:命题内容方面的,修辞学方面的,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等等。然而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62)首次阐明了有许多事情是讲话者能用语言来实现的。他的一个根本观点是有些言语不是对某个信息的陈述或提问,而是实施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基本观点是“言则行”①,即人们使用言语去实施某种行为。从语用学观点看,言语本身就是某种行为,称为“有所为之言”(performatives)。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是由说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下就某个主题与听话人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内行…  相似文献   

15.
话语标记语“but”是英语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它明示出后续话语与前述话语的命题内容的不同语义关系,揭示了在不同语境中否定、对比、强调、补充修正等不同语用行为。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对人类的交际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其关于话语理解的论述同样适用于相声言语幽默的理解。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语境效果、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等主要概念对相声言语幽默的理解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相声幽默言语是一种特殊的最佳关联性话语,对其的深入理解离不开特定的认知语境和语境效果的层层递进,同时也是一个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外交话语是一种独特的语体,因事因时而变,体现着说话者的角色及其所代表的国家利益。根据具体情境,有时需准确明晰,直截了当;有时则需婉转曲折。文章试从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即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来探讨外交话语的交际特征和翻译处理,指出:外交话语翻译重在译其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言语交际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他人的思想,本文借鉴了前人对该问题的一些看法,从言外之意与间接言语行为和预设的关系上对言外之意的生成进行了探索。言外之意是相对于言内之意而言的,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言外之意是句子的语境意义,而广义的言外之意除了语境意义之外,还包括会话含义、间接言语行为以及预设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语用学产生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美国语言哲学家Searle继承并发展了英国哲学家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SAT),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SAT)。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探究诗歌隐喻,旨在揭示诗歌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和言外之力及诗歌隐喻哲学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诗歌的优美。  相似文献   

20.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而使用的语言手段.把话语标记语从其所依附的话语中去掉,既不影响该话语的语法正确性,也不影响其命题内容,但却影响其语用得体性和社会层面上的人际适应关系.以言语交际的关联理论为基础,通过实例,从会话策略的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的功能,说明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