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线件联先生学问深广,著作等身,清诗之学,仅其中之一端耳。本人有幸列先生门下,执书问学治清诗十余年。无奈本人天安愚钝,于先生清诗之学,亦仅能识其小老,政本文仅就读先生清诗选注本,略陈浅见.先生之清诗选注本,凡三种:《清诗三百首》、《清诗精华录》、《近代诗三百首》。余常置案头,常读常新.《三百首》云云,非属通俗读物者乎?然.或曰:先生学问深广,何不倾其全力为箴之名山、传之不朽之深奥学问,以发挥其大家价值,何以费心耗力,撰此通俗读物?此乃不知撰写通俗读物,亦是大家价值之体现也。通俗读物,读者面广,且以…  相似文献   

2.
马卫中  刘和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1):128-132,138,158,159
总集不仅是作品的总汇,同时也具有文学批评的功能.这既体现于选诗的范围、数量比例以及风格等客观展示之中,又表现在总集的序、跋、凡例、圈点、批注及其他相关主观论说中.其中圈点和批注,最具批评功能.总集评点是辑选者、作者与读者直接对话、交流的层面,充分体现了总集的批评价值.作为诗歌总集的集大成者——清人辑选清诗总集,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圈点、批注形式外,其评点还与诗话关系密切.清人在辑选清诗总集的同时,往往撰写诗话,为辑选者读诗体会和理论总结.同时,清人在辑选诗歌时,又辑录诸多其他读者读诗、品诗之文字,因此,诸多读者参与其中评点诗人、作品,亦为清人辑选清诗之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余序选堂先生之《固庵文录》竟,先生曰:我诗词集亦将重梓,子不可无一言。余敬诺。选堂诗词,夏、苏、罗诸君子之序,言之详且善矣,余宁能越其樊。无已,则先依《文录》序中以先生与观堂、寒柳相衡量者论其诗,并进而与人境庐、万木草堂絜短长。观堂、寒柳,我国近世学人通中西之邮以治学者也。余事为诗,亦非墙外。今选堂先生之学,固已奄有二家之长而更博,至于诗,则非二家之所能侔矣。观堂诗早岁从剑南入,取径未高,不足与其蕴含之哲理相副。清亡后所作,最著者《颐和园词》,辞诚工矣,而为  相似文献   

4.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待访书目"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华裔学者谢正光先生与香港佘汝丰先生共同编著的《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是迄今为止仅有的两部关于清诗总集研究的著作之一.该书集中考察了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同时还附录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清初诗选待访书目》.但这份书目中的许多内容,从编者、卷数到版本、著录等等,都还有待于仔细考核.特别是其中的《近代诗抄》、《国朝诗隽》、《国朝诗风》、《诗风》、《高言集》、《云山酬唱》六种,问题更为集中,因此首先需要考辨.  相似文献   

5.
论郑珍诗歌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晚叶,生长在贵州这穷乡僻壤的郑珍,以《巢经巢诗钞》和《后集》跻身诗坛,被推尊为“有清一代冠冕”(胡先驌)的诗家。钱仲联先生评巢经巢诗为“清诗第一”(《梦苕庵诗话》)。郑珍诗歌风格独特,引起研究者们的兴趣,提出了多种见解。如莫友芝的“隽伟宏肆”说,陈夔龙的“奥衍渊懿”说,陈衍的“生涩奧衍”说,黎庶昌的“瑰奇孤邈”说,翁同书的“简穆深厚”说,陈柱的“深厚渊奇”说,吕廷辉的“平易”说,黎汝谦的‘质而不俚、淡而弥真”说,刘大杰的“横恣俊峭”说等。近人胡先驌提出郑珍诗多用“白战之法”,即白描手  相似文献   

6.
两种稀见清诗总集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总集为数繁多.研究薄弱,许多原书需要认真考察.浙江图书馆藏唯一传世的一部清初"职业"选家顾有孝辑《纪事诗钞》,实际上是一个残本.全书十卷,后两卷单独题为"骊珠集",所选诗歌体裁亦与前八卷不同.经比对可知,后两卷乃抄自顾有孝另一种清诗总集《骊珠集》.又该馆所藏一部挂在顾有孝名下的同名《骊珠集》,除了书名以外,其他版刻形式、所收作家和作品等均与顾有孝辑《骊珠集》完全不同.则实际是他人所辑的另一种清诗总集,属于道家文学典籍的范畴,并且同样也是海内孤本.此前还没有学者对这两种清诗总集予以研究.对它们进行考辨,既有助于学术界获得正确的认识,又是文献典籍方面的一次全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初汪森《韩柳诗合集》是韩愈、柳宗元诗集合批本,批点韩诗尤为细致,是较早的韩诗批点单行本.在清初诗坛重建儒家诗教、重性情、求真诗的诗学语境下,汪森肯定韩诗上承李、杜,下启宋风的地位,从文本刊刻及评点入手,力推韩诗,全面解析韩诗风格,探析韩诗内在价值,揭示了韩诗在古典诗学史上的地位,是清代韩诗经典化历程中...  相似文献   

8.
说晚清诗     
晚清诗由龚自珍首开风气 ,之后出现了一批具有爱国精神的诗人 ,成为晚清诗坛的革新派。革新派之外另有一个宋诗派 ,但成就不大。戊戌变法前后适应时代的需要 ,产生了诗界革命。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和丘逢甲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则是诗界革命的理论家。同光时代另有湖湘派、唐宋派和阵容甚大的“同光体”派。到清朝的结束 ,秋瑾和南社诗人 ,以他们的革命诗歌成为清诗的奠后。  相似文献   

9.
钱仲联先生主编的《清诗纪事》,(以下简称《纪事》)征引了大量诗话总集,为清诗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填补了历朝诗纪事空白,阅后获益良多。但由于《纪事》取材广泛,入选诗人小传多据所征引材料概括,未能细核有关记传碑志,故时有疏漏谬误,实为一憾。今将《纪事》乾隆朝卷诗人小传中较明显的一些阙讹胪列正补如下,以供研究者及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先生1950年为学生毕业论文而作的评语反映了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真知灼见。陈先生平生虽未对《无题》诗作全面训释,然在此评语中,从历史解《无题》,评点众注家得失,于中可见自30年代以来诗史互证之脉络,实亦为元白诗证史等典范性研究外一个少为人知的诗文证史之例。  相似文献   

11.
《雪桥诗话》是杨钟羲与其表兄宗室盛昱合辑的《八旗文经》的姊妹篇,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研究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另外,《雪桥诗话》选录诗人的标准,是“略于名大家,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一些不为人所习知而又有一定成就的诗人的吉光片羽,往往在《诗话》中能窥见点滴,这在其它书籍中是颇难找到的,对研究清诗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稀缺文献。《雪桥诗话》中,保存了大量明、清两代文人的诗作和史料,特别是对研究清诗意义重大。另外,诗话是有清一代的掌故书,有很多文化史故实都能详见于此,有补文化史乘。诗话“因人及诗”,“因诗及事”,欲“为本朝一代诗史”的录诗宗旨,也揭示其诗史观的传统。诗话以人存诗,以诗纪人,以诗纪事,以诗存史,而且尤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是研究清诗、清史极其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2.
清初遗民诗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遗民的人数,比宋末多得多。民国初年孙静庵编有《明遗民录》,共四十八卷,“所载至八百余人,而所遗漏者,尚汗漫而不可纪极也。”(该书卷首)其中诗人所占比重很大。康熙初年卓尔堪编选《遗民诗》,已收有五百余家之多。今人邓之诚先生《清诗纪事初编》,把遗民单独列为前编(《清诗纪事初编序》中说,该书把“沧桑诸  相似文献   

13.
从前的学者,读书时有了心得感受,时常在句里行间,书头文尾,加以简要的评语,或施以丹黄圈点,用以品藻诗文,识别上下,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评论、欣赏的形式和手法之一.人们管这种形式叫评点,也叫评注.一些经“名人”评点的书,如清初林云铭的《古文析义》,吴楚材的《古文观上》以及金圣叹批的《水浒》、《西厢》等小说戏曲,历来为广大读者所欢迎. 可是评点书及其作者,不只在今天,从来就被一班名家学者所鄙夷,认为“圈点者,科场时文之陋习”,浅陋不值一顾,如晚清的李慈铭曾说古文就坏于对唐宋八家文的评点. 持这种看法的,不只李慈铭一人,态度最剧烈的要属清乾嘉时代的两位大学问家钱大昕和章学诚了.钱大昕贬抑古文家方苞的论文主张不通,竟与明末清初的几位著名的评点家对比,说方苞的见解“其与孙??、林云铭、金人瑞之徒何异.”章学诚曾在《文史通义》中著《文理》专篇,对当时为文家所推崇的归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戏曲的评点方式、评点风格和评点旨意与诗、文、小说等文体基本相同,但在内容上,戏曲评点则呈现以文本接受为基础,进而导引读者舞台接受的功能。从评点风格上看,早期戏曲的评点内容近乎观众的剧场感言,后期的评点内容则表现为各有侧重地构建系统的戏曲理论。除了指导读者的案头接受,中国古代的戏曲评点还有指导观众欣赏舞台艺术的功能。另外,从现存各戏曲评点本的评点形态和评点内容上看,后期的戏曲评点还表现出自觉遵依诗、文和小说等评点轨范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由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仲联先生主编,该系明清诗文研究室集体编纂的《清诗纪事》,经有关人员前后八年的不懈努力,最近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分册出齐。全书一千一百多万字,计分明遗民、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嘉庆朝、道光朝、咸丰朝、同治朝、光绪和宣统朝,以及列女释道鬼诗梦诗和民歌谣谚等十一卷,精装廿二巨册。《清诗纪事》之完工问世,被学术界公认为近年来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重大成果。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两次致信明清诗文研究室,称此书“体例精审,搜罗弘博,足使陈松山却步,遑论计、厉。”“仲联先生与诸君子之愿力学识,文史载笔,当大书而特书,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我国古典诗歌最后一个光彩照人的时代,以其众多的诗人、纷繁的流派、丰富的内容、变化的风格开创了超明越元、抗衡唐、宋的新局面。在诸多清诗流派中,性灵派是最能代表“清诗”面目的、最有价值的流派。但是,目前海内外对性灵派的整体研究还是一块空白。最近,著...  相似文献   

17.
清诗浙派以"宗宋"为基本特点,厉鹗作为浙派中期领袖,"宗宋"倾向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学问根柢,以书为诗材;二是语言上避俗生新;三是学南宋小家。他的宗宋是对宋诗美学的进一步肯定,再现了宋诗之美。  相似文献   

18.
《清诗别裁集》是一部体现沈德潜儒家诗学立场的诗歌选本,也充满了地域和故旧色彩。重订本主要是订正讹误,完善体例,增补诗话。御定本删去了大量诗人诗作,包括不被清廷所喜的明遗民、降清贰臣和在清罹罪之人,也包括一些诗学成就不高的诗人,总体上显示出清廷文化政策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19.
论地方类清诗总集的成就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中国地方类诗歌总集编纂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所编的地方类诗歌总集,大部分都可以归入清诗总集的范畴。与前代相比,地方类清诗总集不仅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且在地域范围、层级分布、编纂规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升,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20.
对近百年旧体诗的价值确认与跟其相邻并存在一定交集的清诗的价值确认极有关系。“清诗”在近百年逐渐走向经典化,与唐宋诗一样具备了被接受取法的资格,甚至因为时间的密接亲近,清诗还向近百年旧体诗投射出了更加颀长而清晰的身影。吴伟业的“梅村体”与龚自珍的“定庵风”就是两个特别有意味的个案。梅村体在当时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清中叶逐渐走高,至晚清民国而达极盛,杨圻、曹大铁的创作以及孙景贤《宁寿宫词》、徐澄宇《海上谣》等可为代表。龚自珍对近百年旧体诗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康梁、南社、鲁迅、郁达夫等人的影响,至网络时代再次勃兴,胡马、嘘堂、碰壁斋主、沙子石子等从不同角度承续并再次鼓荡起了定庵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