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画像石的画面,是由一个个单体、枯燥的人与物像所组成,而艺匠通过一个个细小的动作、情节、物件与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形象,使单调的物像充满了生命力,展示出社会活动的各种鲜活场面。因此,细节在汉画中起着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在意味深长的意境营造中,追求整体意蕴的展示.在描绘物像和风景的世界时,又化实为虚,将虚实相生的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时间消逝了的宁静的物像世界和风景世界,它既指向想像、幻想的世界,又点化想像、幻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有的老年人突然自觉视物有重影,遮盖一眼后重影即消失,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复视。复视是怎样产生的呢?正常人双眼视物时,物像在两眼的黄斑对应点上成像,经过视路到大脑皮层视中枢,把从两眼来的物像融合为一个有三维空间即立体感的物像。所以,正常人视物不会出现复视。当由于眼肌麻痹引起眼位偏斜,注视物体时,物像落于注视眼的黄斑区,同时也落于斜视眼黄斑以外的视网膜上。这两个成像点由于不是一对视网膜对应点,所以,两眼视网膜所接受的视刺激经视路传到视中枢时,不可能融合为一个物像,而出现两个物像称为复视。 临床上很多病人在受凉后屡屡发现眼外肌麻痹出现  相似文献   

4.
正义理论缘起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就致力于探讨城邦的正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则把正义视为政治上的善。自此以来,历代学人对正义的探讨不绝于书。其中以系统、深入而见称者,有罗尔斯的《正义论》、戴维·米勒的《社会正义论》。不过这些著作,多是从政治、伦理的角度审视广义的正义问题。至于从法哲学的视角透视正义,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正义论贯穿于整个政治自由主义发展逻辑之中,随着政治自由主义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从自由主义的奠基者洛克的形式正义开始,经历了密尔的实质正义,发展到罗尔斯,正义论把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有机辩证地统一起来,达到了成熟阶段。政治自由主义中的正义论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对政治体制和法律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着重讨论了政治学最根本的问题,即正义和国家正义。他认为,正义意味着被统治者的利益,一人一事原则以及社会的普遍和谐。国家正义是一般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而能够最好地体现正义及国家正义的模式,就是“哲学王”。但是,正义概念的内在矛盾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迫使他对“哲学王”思想进行修改,并且逐步过渡到政治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皓 《淮海文汇》2003,(6):28-32
正义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而有关政治正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早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对政治正义有了系统的论述,随后的政治哲学家们也对政治正义理论作了进一步发展,美国学者罗尔斯是现代政治正义论的典型代表,他在其论著《正义论》中曾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论伊斯兰教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人类的智识生活开始之后,存在的一个恒久的主题,也是贯穿伊斯兰教始终的核心观念。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充满了关于正义的教诲,但是并没有像教科书一样,对正义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没有用具体的律条规定本身不完美、易于犯错的普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正义。然而,《古兰经》为规范人与真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正义准则。各个时代的穆斯林学者以此为基础,从神学、政治、法律等各个方面阐发出不同的正义观,使得伊斯兰教的正义观丰富多彩而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正义观念最早出现在古代希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的含义历经演化,他的形态变幻无常,但是,考察正义理论发展的历史后发现,正义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所构成的秩序和符合这种关系的行为,正义所表现的是规则,所代表的是普遍,所追求的是平衡。总之,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正义就是一种平衡关系以及为构建、规范、维护这种平衡关系而确立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冤错案件阻挠了刑事审判对正义目标的实现,是司法运行中偏离正义产生的消极后果。文章通过解读司法正义的偏离与回归,揭示出囿于诉讼认识和证据裁判的局限性,实体正义的落空在任何诉讼制度下都有可能发生,而实现程序正义的障碍则可通过制度完善的方式予以消解。在现代刑事诉讼两种典型构造中,美国刑事诉讼制度因正当程序高度发达而被看作是对抗式诉讼制度之经典范式,但依然存在大量冤假错案。探求美国刑事诉讼为治理错案作出的制度努力,能为我国推进刑事司法改革提供启示。对于已然发生的错案,应依靠制度化的治理模式,通过构建完备的错案发现与纠正机制,成规模、有组织、呈体系地救济被错判者;同时,还要坚持“动态平衡”的刑事诉讼观,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均衡的理念下完善刑事诉讼制度,防范未然出现的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在于提出生产方式及其文化价值观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正义原则。通过对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构思的资本主义社会正义原则的剖析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允许经济剥削存在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正义具有双重形态,虽然社会主义因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因而在社会正义层面超越了资本主义,却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原则才能达到完全正义。马克思基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而形成的社会正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想国》中已走出洞穴的哲人按照“正义”的要求重返“洞穴”是否牺牲了自身的利益,一直是柏拉图伦理学、政治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传统中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通常的看法是,哲人如去统治理想城邦,就必须牺牲一定程度的幸福,因为《理想国》规定最有价值、最有益的人类活动是沉思“相”,而哲人在从事“统治”这一实践活动的同时就无法沉思“相”或减少了对“相”的沉思。因此,统治与沉思相悖,这意味着,哲人为了沉思而放弃“正义”的要求会比他遵从“正义”的要求进行统治于己更有利。所以柏拉图关于哲人必须返回洞穴的论证实际上破坏了他对“正义有偿”的辩护。然而,实际上,对“正义”要求的遵循并不意味着对自我利益的放弃:柏拉图一方面强调哲人进行统治是以正义的活动来模仿“相”,而这种模仿“相”的方式在此情况下于爱正义的哲人而言远优于无视政治要求继续以沉思来模仿“相”的方式,另一方面又认为“政治正义”同“灵魂正义”一样,都是哲人幸福和自我利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哲人在根据“正义”的要求统治理想城邦时不仅没有牺牲自己的利益,反倒维护了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当审判程序从简单蒙昧走向复杂精密之后,诉讼制度在构建得日益文明的同时也暴露出其与生俱来的弊端,法律正义与社会正义开始越来越难兑换成司法正义,普通民众感到正义似乎愈加遥不可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解制度修正诉讼制度的种种缺陷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理性选择。而在我国,努力构建社会调解、诉前调解与审前调解三者并驾齐驱,并以调审分离为运行模式的大调解格局,以满足人民群众“接近正义”的法律诉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与步骤。  相似文献   

14.
由西方思想家提出并发展的关于正义起源问题的研究具有“自证效应”,其论证方式充满主观想象,缺乏客观性。因此,有必要跳出人文社会科学“循环论证”的怪圈,适时引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应激理论来解释正义的起源问题。文章认为,由加拿大病理学家汉斯·塞利提出的应激理论为正义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正义的产生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应激反应的过程。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是应激源,抗争与妥协是应激反应在行为上的表现,而正义的产生可以看作是应激反应的结果。这也正是正义起源的条件、路径和标志。作为一种尝试,应急理论视角下的正义起源研究可以看作正义理论在当代的一种新发展,是否还有更科学和更合适的理论可以应用在研究正义的起源问题上,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人而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是其终极的价值追求,但同时人又必须在各种关系中存在和发展,只有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才能保证所有人地全面自由发展,因此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其终极的价值诉求。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总是把正义作为一个伦理原则而束之高阁,总认为正义的实现是物质极度丰富后的事情,不可否认,正义的实现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但是我认为正义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本要求,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正义也具有了实践的意义。本文从正义产生的历史出发,去阐释正义的伦理维度及实践维度并阐述和谐社会背景下正义的涵义及要求。  相似文献   

16.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书。在柏拉图看来,理想的国家是正义的国家,国家的正义来自人的灵魂的正义,国家的正义通过哲学家的至善得以体现。柏拉图追求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合二为一、理性正义与德性正义相依相随、天赋正义与人为正义和谐相融,难免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中的合理内涵也能为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义必有其参照,这一参照就是自然,但古代正义和近代正义却给这一参照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古代正义给自然赋予神性,而近代正义却给自然赋予兽性.这使古代正义和近代正义具有了不同的特色:前者是为了德性、为了城邦的正义,而后者却是为了权利、为了个人的正义.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正义理论是其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荀子社会正义的思想起源、社会正义的理想构建、社会正义的实现途径、荀子社会正义的现代意义等方面,探讨苟子的社会正义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古为今用,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9.
自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来,对政治哲学的研究逐渐成为哲学及相关学科的热点所在,而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正义问题。随着对西方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深入,以及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尖锐化,国内学术界对政治哲学,尤其是其中的关于正义问题的研究也方兴未艾,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很多学者仅仅是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的,政治哲学问题,尤其是正义问题,绝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离开了对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具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既需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分配正义的价值支撑。《哥达纲领批判》的分配正义思想体现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中。他重新界定了分配和生产的关系,开辟了一条从生产来理解分配正义的理论道路。马克思强调:分配正义问题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分配原则须随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不同的,实现分配正义的根本前提是废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把握分配正义的阶段性特征,分步骤逐步推进共同富裕;夯实分配正义的物质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坚持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基本立场,实现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旨归的新时代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