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因著名戏剧家田汉拜谒冯子材墓的题诗中有"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一语,引发了关于冯子材、刘永福两位民族英雄历史地位的排序问题。冯、刘二人,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国侵略做出杰出贡献,但从事功、品格、成就、贡献等方面看,冯子材都远胜刘永福一筹。  相似文献   

2.
清末,著名谏官张佩纶本与广西提督冯子材并不相识。1872年,冯子材因奏参贪腐官员徐延旭而遭到淮系的嫉恨,后者撺掇张佩纶以举荐徐延旭主持广西军政的方式排斥冯子材;结果徐延旭因北宁之役大败而受到追究,张佩纶也因荐举非人而离开朝廷,直至最终身败名裂。  相似文献   

3.
镇南关大捷前,冯子材任职广西提督其问,曾奏参系出湘军的道员赵沃,但后者却得到了同为湘系的两广总督刘坤一的百般袒护。冯子材遂与刘坤一结怨,并因此而受到刘坤一的倾轧和陷害,险遭不测之祸。  相似文献   

4.
中法战争后,冯子材主持了平定和开发海南岛的战事,这不仅是他抗击法国侵略行动的继续,更是他治理粤西海疆动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有文章称潮汕名人黄武贤是因曾追随曾国藩、左宗棠南征北战而在仕途发迹。这不是事实。其实黄武贤并不是曾、左的部下,他在守镇江时成为冯子材的部将,是经冯的大力提拔才逐渐晋升官职的。  相似文献   

6.
从同治四年(1865)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冯子材受清政府重用,先后出任负有“巩护疆陲”使命的广西提督、督办(广东)钦廉防务大臣、云南提督等职,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为治理粤、桂、滇三省边疆危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饱经内忧外患之苦的上述边疆濒海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和深谋远虑的政治建树。被时人盛赞为“边关卧虎”、“国门砥柱”, 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7.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采用西法编练新军,与此同时,各类军事学堂在南北各省纷纷建立,军事教育勃然兴起。其主要倡导者和开拓者就是张之洞。 一 张之洞军事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是对军事人才的重视,而对军事人才的重视又与他在中法、中日战争中对外情的了解不断加深和对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担忧有关。 1884年7月8日——清政府对法宣战前夕,张之洞从腹地山西抵达战云密布的广州就任两广总督。他上任后亟筹战守准备,起用老将冯子材,为谅山——镇南关大捷作出了重要贡献。事隔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之洞又奉旨到靠近战区的江宁权篆两江总督。在江宁,他不分畛域,调兵遣将,筹固大局,主张对日本的侵略进行坚决的抵抗。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后,宋庆龄为了动员全民族及国际社会力量援助抗战而奔走呼吁,并相继成立了抗敌后援会、保盟以及工合等组织,积极募集资金,支援抗战。在整个抗战过程中,宋庆龄所从事的募捐活动为中国的持久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同时这种活动又在救济难民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庚款留美”学者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庚款留美”学者积极介绍西方民主、自由、人权、法制等思想,批判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教育、科技的进步,而且在传播现代民主思潮、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时下进行的文化重建中,必须特别注意宗教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宗教在传统文化中的位置,看到以佛教、道教等为内容的宗教因素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其次,要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关于宗教批判的论述,因为只有当理论上认识清楚以后,才能科学地分析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文化体系中也有宗教的正常位置。第三,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中国呈现出种种复杂的局面,所以在文化重建过程中必须遵循“积极引导”的思想,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自汉代《毛诗》及郑玄起至现当代多数学者 ,均确认《王风》为王城洛阳一带东周时期的诗歌。本文则肯定《王风》为王畿之诗 ,创作时期为西周宣王至东周平王时期  相似文献   

13.
高凉冯氏族属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凉冼氏与冯氏联姻,导致民族融合,形成"俚蛮汉化",走"民族团结"或"文化融合"的路子.冯氏似非汉人.<新唐书>卷一一零为<诸夷蕃将传>,将冯盎与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黑齿常之等同列.<旧唐书·冯盎>则谓"累代为本部大首领".可知冯氏亦高凉溪洞蛮酋之一,与中原冯氏未必有关.再结合隋代杨素谓冯盎的"蛮夷"以及冯盎族人子献"击铜鼓"的事象,冯氏家族至冯盎时,已有"奴婢万余人,所居地方二千里"的"南越首领".冼冯联婚后,先是但、蛮融合,在唐宋以后融合于汉族,并一直生息繁衍至今日.  相似文献   

14.
对冯惟敏231首南曲的韵字进行归纳后发现,冯氏南曲用韵并非依据《洪武正韵》,而更接近《中原音韵》。但和《中原音韵》相比,语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在《中原音韵》的寒山、先天、桓欢、廉纤四部已经合并,廉纤的-m韵尾已经消失,且-m韵尾的消失具有不平衡性等。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经典名著中,蜀国重要战将冯习先于"先主夜走白帝城"一回中被吴将徐盛的"乱箭射死",继而又死于"八阵图石伏陆逊"的乱军之中,这显然是不合事理的.虽为白璧微瑕,但为不使其谬误继续流传,必须对原著作合理的删改,方能保持名著的权威性,以泽被后世.  相似文献   

16.
雷锋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一生,谱写了一曲共产主义思想的凯歌。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坚持了集体主义原则;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范畴,也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同志仍然是我们的楷模,雷锋精神仍然是并将永远是感召和激励中国人民的前进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冯友兰的系列哲学著作,其人生哲学的核心是境界说,“人生四境界说”,尤其是“天地境界”思想的提出,是他对中国近代哲学的重要贡献。考察冯友兰一生对“天地境界”问题的研究,张载的《西铭》和“民胞物与”思想是冯友兰“天地境界”思想的重要来源;纵观冯友兰一生的学术活动,在其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横渠四句”对他的人生理想、学术信念以及境界学说,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