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证闽南方言本字牵涉到闽南方言的源流,闽南方言文白语音层次和汉语语音演变等问题。考证的原则是“音准义合”:“音准”是指以韵书或说文反切折合闽南读音,使之达到准确,“义合”是指有韵书、说文的依据或古籍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福安方言是闽东方言中较有特色的代表方言,它对周围其它方言的影响较大。文章对福安方言词的最初书面形式进行追索与考证。通过音义结合、方言比较等方法,分别从其词义、语音以及文字的历史与地域的流变上对其本字进行考释。同时列举了古代文献数据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3.
甬言稽诂》考证方言本字有得,有失,有遗漏。今以该书为考察中心,对宁波方言里的一些本字作进一步考释。该书已及者,证成其说,如义为陡音为[soη44]的本字是“峻”,义为神情姿态的“意[t?i44]”当作“意姿”,义为门钌铞的“门[d?iη24]”当作“门扃”;该书不确者,订正疑误,如义为天转阴音为[a44]的本字是“霭”,义为外号的“[■]号”当作“绰号”;该书失考者,补苴疏漏,如义为粗麻绳的“麻[dε24]”当作“麻繵”,义为盛音为[t?i44]的本字是“置”,义为瘾音为[?i213]的本字是“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福建省西部许多方言点中修饰条状物的个体量词的词源考证,通过方言比较,从语义、语音两个角度进行充分的论证,把这个量词的本字考订为“茎”,从而否定了前人写为“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求方言本字,根据的是古今语音对应规律、词义的相关性与古文献资料印证三条标准,并据此考证了永州方言本字中的14个名词.  相似文献   

6.
归属江淮官话的新洲方言,其中有许多常用词语,人们在记录时往往一时难以找到或想到本字。作为论文《〈说文〉中所见今新洲方言本字考略》的续篇,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详细考释,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今新洲方言对应的本字。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赣方言亲属称谓中“霞伯”“霞叔”的“霞”、“砣姨”的“砣”和“贺姑”的“贺”的本字。从读音、表义两方面入手,用有代表性的次方言点的材料说明,最后用《广韵》的音、义印证。“霞”可用于平辈和长辈,“砣”、“贺”则只用于长辈。“霞”的本字为阿,“砣”、“贺”的本字都为大。“霞”、“砣”应用地域较广,南昌片、抚州片、余干片等都有分布;“贺”的应用地域较窄,主要集中在抚州片。  相似文献   

8.
中卫方言在宁夏乃至西北话中,由于民俗的流传,风物的沿革,中原文化的浸染,不仅富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而且残存着古汉语读音,保留了元明清以来的古白话词语。本文对中卫方言中的本字进行考释,探求该方言俗字的渊源,考证其形义,供方言研究和地方文艺创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河南唐河方言中的否定动词[mu33nai42]为线索,从对其功能的描述和本字的考证入手,结合相关方言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考出其本字为"没得",普遍存在于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汉语方言和共同语的作品中;进而历时地考察其来源,及其在普通话和唐河方言中的差异,即在普通话中衍生出指代性否定副词的功能,在唐河方言中衍生出未然体副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考索方言本字是追溯方言词源,揭示语音演变规律,寻求方言间时应关系的有效途径。本文考索了丹阳方言中的26个常用字,并着重与江淮方言和吴方言作了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1.
简化字已推行了五十多年,但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异体字却频频出现在各种简体版的出版物特别是学术期刊中,导致期刊用字极不规范。以随机抽取的数种期刊为例,具体分析了其中被错误使用的繁体字、异体字,并简单讨论了错误使用的原因,提出了改变这种繁简乱用的混乱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松滋话语音[kγ]本字考@胡杰$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悲剧审美角度分析了《玉梨魂》和《伤逝》的悲剧主题、悲剧形象和悲剧意识,并认为《玉梨魂》是传统爱情理想的挽歌,《伤逝》则传达了觉醒者爱情理想的幻灭的精神困境。这两部作品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追求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思想要求,《伤逝》较《玉梨魂》更富有悲剧意蕴和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说文》认为,番字从釆,是兽足义。对此前人已有怀疑。番字上米下田,意为播种;从词源学角度看,凡从番之字皆有散开之意;春秋时番氏曾掌管土地人民,这与他们擅长农业有关。因此,番的本义是播种,是播之初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考古学史家格林·丹尼尔提出"原创文明论",扩展了文明起源研究的对象,对文明起源研究做出了新贡献.但由于历史局限和他自身的理论局限,他在辩证法与进化论之间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16.
释"禁"     
文章分析了“禁”字的小篆形体 ,其形体为“从林 ,从示”的会意字 ,《说文》将“禁”字分析为“从示 ,林声”的形声字 ,不确。“禁”的形体义为在树林中举行祭祀活动 ,而“禁”一词的本义是指该祭祀场所的“林”为禁地 ,即一般的非祭祀人员不可入内  相似文献   

17.
在匈奴起源问题的研究中,过去的学者们惯用“早期匈奴文化”或“前匈奴文化”等概念,用以表示匈奴文化的前身。不加区别地把匈奴本体和别部、真正的原始的匈奴和后加入匈奴联盟的成员混为一谈,因而把许多非匈奴文化的外来因素也都包含在内,导致了在匈奴起源问题上的诸多分歧和混乱。“原匈奴”概念的提出旨在把匈奴本体的族源问题从整个汉代匈奴的族源问题中区分出来,把匈奴核心民族从匈奴联盟建立和扩张过程中加入和被征服的众多从属的别部中区分开来。“原匈奴”专指真正的匈奴主体民族的前身,“原匈奴文化”指匈奴主体民族创造和使用的核心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诠释学意义上,文本的意义被理解为一个“理解事件”,是文本语言信息与读者个体经验的交流,除此之外,读者的“理解”还应受到既有批评成果的制约。文本的意义应该是阅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所产生的全部思想内容。当然,这“全部的思想内容”并不是读者自由思想的结果,而是读者个体经验与积淀在文本及其相关批评中的历史经验的交流与融合。由试验可知:1)如果不给予任何附加信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最模糊的和最宽泛的;如果只给予作品的本事信息,则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是最明确和最狭窄的;而当给予大量的批评信息时,读者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就变得异常丰富和富于思辨性。2)批评家的观点可以帮助读者知识结构的提升,开拓作品阅读时的想象空间,但无助于改变读者既有的好恶感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中有许多生动的词汇,同时也保留着不少词的古音古义。使用方言的人知其义而未必知其本源,当然对有些字和词语的写法也就无从谈起。为此,选取山西平遥方言中的几例字和词语进行考释,以求知其然,亦能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