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新历史主义的模糊理论定位和松散学派特征是文学批评界的棘手问题。在历史诗学与文化诗学的对立阐释中,它更是面临着命名危机和方法论困惑。新历史主义在泛文化批评中提倡的是历史与文化在文本层次的对话,在对后现代历史终结论的批判中引导的是历史诗学与文化诗学的对话和协调,而在文化诗学理念中实现的是历史性回归和主体性重建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儒释道文化一直伴随始终,在儒释道精神之下派生的仕宦文化与隐逸文化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在唐代长安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长安文化是厚重的,有着丰厚的底蕴。以帝都文化为主流的长安文化有着多样性和丰富性,仕宦文化、隐逸文化就是长安文化这条大河派生的支流。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浪潮对各民族的文化观念,文化审美方式和文化行为等方面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日益突出。西方文化理念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交锋与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设计界需要思考和回应的课题。对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要注意正确理解“民族性”与“全球性”的关系。应该认识到本民族文化是全球所有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树立自己的信心,以避免在学习和借鉴中迷失自己。  相似文献   

4.
以中西文化和认识论的主流特征而言,西方文化和认识论属于科学文化和自然认识论,中国文化和认识论则属于伦理文化和道德认识论。中西方文化——认识论的不同,和中西方人与世界的不同关系紧密相关且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中西方人们对待世界的不同文化——认知态度。这种不同态度表现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即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在中西方特定的文化——认识活动背景下,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对世界的态度是不同的。在西方,人与世界的关系表现为二分和对立,因而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化与环境之间有着较紧密的关系,文化是连接人类与环境的中介,作为一种适应方式和调适机制,文化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需要在现代商业伦理文化中寻找发展契机,现代商业伦理文化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传统文化和商业伦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体现在人为的因素中。公司大股东对职业经理人的选择和驾驭,公司内部的权力制衡与治理,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以及职业经理人对自己权力的行使,都需要以法律为依据,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商业伦理文化背景下谋求公司治理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森林文化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森林文化形态构成森林文化的整体。原生态的森林文化一般由树种文化(如松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形态组成,具有明显类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森林文化形态突破树种文化的制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地域的与民族的森林文化形态,城市的与乡村的森林文化形态,外在的与内在的森林文化形态,产业的与非物质的森林文化形态等。森林文化形态的多样性表明:在工业社会背景下,非主流的森林文化并没有退出文化领域,相反,森林文化对工业社会进行渗透和扩张,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深邃的意境,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诸艺术流派争鸣之际,亦是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发轫之时。作为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专业音乐一方面在探索不同于西方音乐体系的道路,另一方面试图从中国传统音乐模式中推陈出新。在跨文化语境中,中国专业音乐成为“中国乐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世界呈现艺术自信和文化自强。这些音乐作品能够跨越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各历史时期、多元学科中进行跨文化书写。尤其近年来专业音乐创作推进了大众文化与学院派之间的融合,凸显出当代作曲家独特的文化观念与基于跨文化对位的“文化书写”。以跨文化视角梳理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并提炼经典作品中人文与音乐本体对位之特征,探寻其音响空间构成的文化属性,从而彰显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作为教育文化中心在构建与推广阅读文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案例解读与内容分析法解析国外学者关于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文献,明晰图书馆在文化扶贫项目中具有中心执行力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改善服务能力、发展阅读文化、确保公平获取信息、协助社区建设与发展、推动当地文化传承的功能任务,这些举措对文化扶贫和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推进和开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学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文学存在不可或缺的背景和条件。从鸳鸯蝴蝶派到通俗小说新类型,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变迁在文化对峙与融合中发生。清末民初,市民文化占据主流位置,因此鸳鸯蝴蝶派一枝独秀;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抗日战争的到来,旧有的市民文化与五四启蒙文化、战争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峙,由此引起章回体小说的改良和国难小说的诞生;伴随五四启蒙文化和战争文化的淡出,雅文化和俗文化即新文化和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融合,于是出现了通俗小说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作为革命老区,盐城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发展浪新潮下,重新审视盐城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困境,提出通过数字思维与技术革新,实现盐城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效果,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功能,使红色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12.
在古犹太文化中,“约”主要是用于指上帝与犹太人的立约关系。犹太文化对“约”观念的这一独特界定与理解,不仅与古近东的“约”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基督教文化对“约”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约”观念是犹太文化及希伯来圣经中的核心观念和重要范畴,在犹太文化和希伯来圣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犹太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巨大差异,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大障碍。对于英语教学中缺乏文化影响的普遍现象,应该在外语教学中通过比较、综合、差异分析和阅读或者收集等教学方式进行文化导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对于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实践的角度而言,实践的现实需要是区别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根本标准,传统文化不存在抽象意义上的好与坏,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建构起文化自觉前提下的“文化免疫”。从矛盾的角度而言,应辩证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性是矛盾主要方面,对立性是矛盾次要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应努力超越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特殊性”界限,建构具有世界“普遍性”意义的新生活样态,以此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在场”。  相似文献   

15.
青海的文化地理单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缘文化学的角度看,青海可以分为四大文化地理单元,即柴达木盆地文化、河湟文化、江河源文化和青海湖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地区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以研究人和文化见长。在人和文化组成的人文世界中,文化通过不断地传递得以存续。人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环节和载体,在以文化表征的传递为主要方式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其心理表征以及该表征所指的意义也在不断变动,从而使由心理表征外化而成的公共表征发生改变。这些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与不变皆能统辖于文化表征本身,因此在网络通讯技术和新媒体高度发达的现实社会语境中,以文化表征的传递的视角理解文化的传递和嬗变就成为必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者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提到了“文化工业”这一重要概念。指出当代资本主义文化丧失了创造性和审美性价值,沦为商品而存在,并已成为资本主义对意识形态展开全面统治的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中,我国的文化不受资本的压迫,属性上显然有别于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西方“文化工业”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当前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文化的思想性与商品性的关系,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根本导向,在法治引领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因素,更涉及文化因素。文化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误读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读的文化因素有多种,如:生态文化、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等。本文试图以《围城》汉英对照本为例,通过典型的例句,从语言文化的视角分析译本中出现的文化误读现象,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语言文化误读给翻译带来的障碍,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的传统文化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思想契合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与毛泽东思想形成时的文化境遇有很大关系。在毛泽东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过程中,遭遇了各种文化及思想的碰撞与冲击,有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决非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市场经济的孕育成型与特定的文化传统、文化氛围有很大的关联性,这可从西方文化传统中找到答案。不仅如此,市场经济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创造着自身独有的文化形式──市场文化。市场文化是契约文化,它包括独立的人格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主体意识、公平观念、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