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六世班禅所著《香巴拉指南》一书对有关香巴拉的问题作了辨析。该书详细叙述了到达香巴拉 的线路、佛法住世的情形,说明这一王国并非虚构,但也未必就是某些不严肃的学者所附会的地方、香巴拉净土在 藏人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对它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自20世纪40年代末传入台湾,直到70年代才由欧阳无畏在自宅设帐讲授《现观庄严论》、《中论》、《释量论》、《俱舍论》等,并培养了一批研究人才,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藏传佛教研究工作。80年代后期,参与研究的人才越来越多,成果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包含不同的教派,这些教派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传承制度,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师徒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传承的主要环节,可以说“师徒传承”制度贯穿于藏传佛教的整个传承过程;同时,藏传佛教得以形成和发展,是与历朝历代的权力中心的扶持以及地方首领和普通百姓的供养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川、甘、青、藏部分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新时期藏区寺院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如何“以劳养寺,以寺养寺”,兴办经济实体,减轻人民群众负担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发挥寺院特色经济的优势,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大乘思想为载体的藏传佛教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对藏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渗透性的.本文从文字创制、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观念等方面探讨了藏传佛教对藏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又被称为藏语系佛教或喇嘛教,属于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藏传佛教,一是指在藏地形成或经藏地传播发展的佛教;二是指以藏语、藏文传播的佛教。按照西藏佛教史籍的记载,佛教传入西藏大约在公元5世纪。但是根据现有的可靠史料记载,佛教传入西藏应为公元7世纪前后的松赞干布执政时期,且有两个途径,一为印度,二为汉地,是由印度佛教、汉地大乘佛教、藏区原有的苯教以及藏地的民俗习惯结合而成的。根据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又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大时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传佛教形成了诸多派系和自己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佛法概括起来,只有见、行二法."见"犹如人的智慧和眼睛,"行"犹如手足.藏传佛教以缘起性空为究竟见地.以"菩提行"为趋向完美的行为和道路.藏传佛教哲学观的理论基石是缘起理论,藏传佛教的人天善法和解脱法都是以此理论为根本依据的.藏传佛教不仅有出世间的功用,还包含了世间的功用,就世间功用来说,以"菩提行"利益众生;就出世间功用来说,也以菩提智慧断生死流,获平等法,至涅槃界."菩提行"的这种世间功用通过施舍、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智慧等六波罗蜜多途径,作用于个人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赤峰地区现正常使用和基本保护的藏传佛教寺庙有29所。赤峰市境内藏传佛教进驻历史悠久,个别寺庙可追溯至辽代。赤峰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风格大体分为3种:一种是“汉式”;一种是“西藏式”;一种是“汉藏混合式”。藏传佛教在赤峰地区影响久远,寺庙是赤峰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承传、发扬的场所,是各族信众精神寄托的圣地。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维护信众的合法权益,是赤峰市民族宗教事务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元朝在藏族地区“因俗而治”,尊崇佛教,为藏传佛教各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藏传佛教最古老的宁玛派,在元朝其传承派系更多、掘藏活动更加活跃、教法教理更趋完备,建寺活动持续不断,并与中央政府开始接触,从而进一步传播,进入一个活跃时期。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朝圣者的心理生活经常处于"我"与"无我"的两极转化之中.在朝圣启动与朝圣过程中,呈现出的是"我"的种种问题,但追求的却是"无我"境界.在"我"与"无我"的转换过程中.呈现出的是朝圣者通过实践"应该自我"而力图实现"理想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外八庙作为我国著名的皇家寺庙群,不仅融汇了多民族建筑艺术之精华,同时也是清朝藏传佛教政策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形成并成为藏族文化体系的核心以后,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藏民族原有的观念。在世界形成、人类起源、时间空间以及人类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通过三界六道轮回、因果关系等进行了深刻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一个介于现实与精神之间的世界图景,而且也影响了藏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存。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伦理的普世之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作为传统宗教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不仅在藏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佛教伦理思想为缓和社会文化的多元碰撞,提供了信仰的驻足点和缓解信仰危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历史等因素影响,西夏和吐蕃关系密切,党项人在内迁前就开始接触佛教,并有自己的僧人,党项与吐蕃僧人时常交往。安史之乱爆发,吐蕃加紧对外扩张,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对河西实行近百年的统治,吐蕃崇佛政策对本民族和役属部落都有很大影响,对河西地区佛教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受朗达玛灭佛影响,佛教在藏区沉寂了近百年时间,但在河西地区依然兴盛,毁佛事件未波及到此地。10世纪末佛教在藏地再次兴起,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始,不同教派陆续形成。这时内迁党项部族也日益强大,11世纪初建立西夏国,双方僧人、佛事交流频繁,西夏境内有大量不同教派吐蕃僧人活动。西夏效仿中原和吐蕃僧人的封号制度,建立了自己较完备的僧人封号体系,任用吐蕃、天竺高僧担任帝师、国师之职,总领全国佛教事务,充任功德司正,并参与佛经的译释和校勘等工作,藏传佛教的大手印和道果等教法对西夏都有一定影响,藏传佛教在西夏得到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的历史背景及内在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元王室选择藏传佛教信仰与藏传佛教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也是蒙、藏民族双方关系互动以及藏传佛教密法与其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蒙元统治者与藏传佛教之间存在着多层面关系 ,西夏境内藏传佛教的兴盛、藏传佛教界对蒙古王室的积极传教及藏传佛教密法的特色等对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城地区大多柯尔克孜人信仰藏传佛教,这个特殊的族群由于被动接触,缺乏对藏传佛教的深刻体会和情感联系.其信仰特征如下:1.对藏传佛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但普遍对藏传佛教有深厚的情感;2.藏传佛教给塔城信仰此教的柯尔克孜族提供了安全感和归属感;3.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对佛的观念日趋淡化,宗教已是世俗化趋势;4.宗教融汇于其生活和风俗习惯之中,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本文从活佛体系、僧侣队伍、信教群体、寺院组织形式、寺院经济、寺院教育等方面入手 ,对新时期藏传佛教的状况与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地区的文化总是会受到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其对于藏传佛教的传入、形成、传播与分布、习俗与教义、寺庙建筑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凉州是甘肃河西走廊东段的一个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一度曾是中国佛教的传播中心,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传播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进入13世纪中叶,随着“凉州会谈”的成功举行,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也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此时,以凉州为中心,藏传佛教有规模的向蒙古等民族、向中原内地传播和辐射开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西藏高僧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八思巴等曾在这里建寺聚徒,弘传佛法。从凉州走出的清代国师章嘉·若贝多吉等,为藏传佛教的传播、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元代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重就元代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关系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藏传佛教之所以传入蒙古王室,是与蒙古统治者所推行的宗教政策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蒙古王室接受藏传佛教,客观上强化了元代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