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罷”     
“罷”(今简化为“罷”)字的形体义为用网捕熊,“罷”一词的本义为“停止”。《说文》对“罷”字的形义分析不确,而“遣有罪也”的训释则为“罷”的引申义用法而非本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说“侃”     
目前主要的工具书对“侃”字的训释与现实生活脱节.《说文解字》对“侃”字的解释属于误训.“侃”字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其本义为喜乐、愉悦.裘锡圭先生认为“侃”字最初是一个表示“衍”的假借义的分化字.现代汉语口语和方言中把带吹牛意味的闲谈叫作“侃”,这种用法在元代就有,它属于“永”、“衍”和“侃”三字的共同引申.“侃”字的刚直一义很可能是假借义.  相似文献   

3.
现行古汉语辞书多将古文献中表“率领”义的“以”字释为介词,但据古字形所示词义、与动词相同的用法和 分布、动词异文、训诂学家以动词相释及与动词同义连文的语言事实,则充分说明了它应归属动词而非介词。  相似文献   

4.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一部立足于字的形体并系统地分析字的形、音、义的文字学著作,该书采用多种训释方式以便尽可能明确的揭示字义,本文试图采用对比归类的方法从训释方式和训释方法的角度来辨析《说文》中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5.
《经》文以“利”释“义”,即用“利”字为“义”下定义;意思是:凡“义”即“利”而非非利,非“利”则非“义”。《经说》三句:(1)“芬”字,毕沅释为“美”,是;其他还有一些解法,则不必是。(2)原文本无讹误,下一“能”字,实应训“安”,是把“义”定义为“能安利”“天下”。(3)墨子实在是十分汲汲于用世的,虽又主张“爱民者非为用”,但并未绝对地排斥“用”,“非为用”也绝不是“必不用”;这里的意思是,“利”天下不是为了“用”天下,即“不必用”而“利之”,是“以天下为芬”而“利之”的。  相似文献   

6.
“越……越……”语句的逻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越……”语句并非递进关系复句,而是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语句形式;两个“越”字并非关联词语,而是分别在前后分句中起限定或修饰作用的副词,因此“趔越辨越明”应该解读为“越理越辨”是“越理越明”的充分条件,而非真理辨是真理明的充分条件,正是由于解读失误,导致了97国际(华语)大专辨论会大决赛中首都师范大学代表队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孔家坡汉简《日书》中的“斗挚”进行了梳理,对“斗擎”训读为“斗繁”的说法提出疑问,认为“挚”读如本字,表示指向义,“斗挚”是指斗柄的指向。  相似文献   

8.
连词“而”的用法灵活多变,极为纷繁。它可以连接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连接分句。所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有並列、顺承、转折、递进、偏正等关系。这是连词“而”的基本用法。此外,由于它和“以、与、如、则、乃”等词古音相近,又常通用。《经传释词》、《词诠》对这些通用的词例有的作过训释,但是没有具体说明训释的语音根据、用法的由来,因而使人感到同一“而”字  相似文献   

9.
古典名篇《岳阳楼记》开头一句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为什么不从“庆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写起,或从“庆历二年,滕子京因事下狱'写起,而选择'.庆历四年春"下笔呢? 这里是大有文章的。  相似文献   

10.
“风”是个多义字。新编《辞海》“风”字收有十几个义项。《尔雅》释“风”、《古今图书集成》“风”字条、《经籍纂诂》“风”字条均收有多个意义。在“风”的诸多意义中,“空气流动的现象”(新编《辞海》)是其本义,又是其常用义,《说文》:“风,八风也”,“八风”,即“八节风”说的正是“风”字本义。“风”本义之外的其他意义,一般字书中均有训释,也不乏用例,本文不涉。但“风”字有一个“景象”义,颇令人费解: 《辞海》:风,景象,如“风景”“风光”。“风景”中的“风”字,为何训释为“景象”,不见典籍,小学和训诂中也查无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