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辟谣语气的强硬程度、对谣言的否定程度、发言人的职位级别、媒体的权威性和覆盖广度等在辟谣实践中存在很大差异。提炼能够概括这些差异的辟谣力度概念,阐述辟谣力度对辟谣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基于文献分析,界定辟谣力度的概念及维度,阐述辟谣力度在辟谣过程中受众对辟谣动机的理解、辟谣者情感态度、辟谣信息可信度感知等变量,以及受众的谣言态度及传播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识别辟谣者可信度、受众相关度、认同度、知识经验等调节辟谣力度影响辟谣效果的情境变量。  相似文献   

2.
胡宏超 《国际公关》2022,(2):137-143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成熟发展既助长了谣言传播,但同时也为辟谣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机会.辟谣是否产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是否受到影响而做出改变,个体的谣言修正行为可被视为辟谣效果的真实体现和反馈,具体可分为删除谣言信息和分享辟谣信息两种行为.为了理解社交媒体用户谣言修正行为深层的社会心理机制,厘清多种社...  相似文献   

3.
胡宏超 《国际公关》2022,(1):139-144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成熟发展既助长了谣言传播,但同时也为辟谣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机会.辟谣是否产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是否受到影响而做出改变,个体的谣言修正行为可被视为辟谣效果的真实体现和反馈,具体可分为删改谣言信息和分享辟谣信息两种行为.为了理解社交媒体用户谣言修正行为深层的社会心理机制,厘清多种社...  相似文献   

4.
信息疫情暴发至今已历经一个动态演变的周期过程,研究并掌握信息疫情周期演变因素有利于信息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论文从动态视角出发,收集"微博辟谣"平台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的2589条辟谣数据,通过内容分析法从时间、空间、内容等角度进行解构剖析。最终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信息疫情历经了潜伏期、暴发期、蔓延期和衰减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演变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地方性谣言主导整个信息疫情生命周期始终,且政府治理对地方信息疫情周期发展影响显著;在内容维度上,根据谣言的主体、场景、事件等要素抽象出信息疫情的内容演变特征;最后综合时间、空间、内容维度总结了疫情下的谣言特点,疫情态势、政府管控以及社会反应三大信息疫情演变主导要素以及信息疫情演变机理的三大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与移动社交媒体的第一次大规模碰撞。2019年底至2020年初,COVID-19于武汉爆发,谣言与疫情齐飞。本文以武汉“封城”1个月为时间段,以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的“疫情辟谣”为取样来源,采用混合研究法,考察疫情谣言在国内社交媒体的生产、流通/传播、消费/接受的情况,重点关注谣言的时空分布、建构方式、传播特点以及辟谣路径,探求谣言产生及传播的社会心理和现实环境,以期深化突发公共卫生危机谣言传播和谣言治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击事件对目击证人记忆的错误信息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操作误导事件后的信息这一变量,考察有无误导事件后的信息对目击证人原始事件记忆效果的影响,以及目击证人对自己回答的自信心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误导事件后的信息使被试对原始事件产生错误记忆;(2)误导事件后的信息对主体问题没有影响,但对情境问题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是否接受误导事件后的信息与目击证人的自信之间没有相关,但是不同的问题类型以及是否回答正确,与目击证人的自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官方辟谣平台发布的辟谣话语为研究对象,探讨官媒的话语建构策略。结果发现:就辟谣话语的标题建构而言,官媒主要采用标签策略、句法策略和情绪渲染策略;就辟谣话语的文本建构而言,官媒以诉诸理性为主,强调程式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的叙事结构,同时兼顾语言文字与视觉元素并用的多模态话语方式。基于此,从环境、主体和话语维度出发,提出了官媒辟谣机制优化对策,即完善辟谣硬性规制,营造良好辟谣环境;探索联合辟谣模式,实现多元主体共治;提升话语内容质量,完善辟谣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8.
关于食品安全的媒体报道对受众的风险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有着显著影响。通过实证研究人民网和新浪新闻中心在十年期间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配合对受众的问卷调查,可以证明这种影响。首先,人民网和新浪新闻中心长期以来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存在相似的议程设置;其次,食品安全事件本身的严重性并不是两家媒体决定哪些食品安全事件应着力报道的主要依据;另外,受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知晓程度与两家媒体的议程设置显著相关,与食品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并未构成正相关性。可见,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议程设置可能对受众产生了误导,这种偏颇需要食品风险传播责任主体的专业化信息干预与平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10年到2011年间发生的股票特别处理及其撤销等相关事件的亏损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分析了市场对上市公司股票特别处理及其撤销等利好和利差事件的反应。实证检验的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市场对上市公司股票被ST、*ST以及临时停牌公告等利差事件在事件窗口[-1,0]、[0,1]、[1,5]和[1,10]内均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反应,对上市公司股票被撤销ST、撤销*ST以及撤销*ST并实施ST等利好事件在事件窗口[0,1]内会产生明显的正面反应。历史亏损程度没有对上市公司公告利好信息事件的市场反应程度产生明显的影响,亏损扭转程度没有对上市公司公告利差信息事件的市场反应程度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信息公开是海洋污染突发事件治理的第一步。及时、全面、真实的环境信息公开不仅是海洋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维护健康、财产等权益以及积极有效参与事故处理的前提,同时也是公众监督企业和相关部门事故处理力度的必要条件。蓬莱19–3油田漏油事件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其重要原因在于漏油事件中的相关责任主体未能完全履行信息公开义务,贻误了事件的处理时机。该事件暴露出目前我国海洋污染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存在责任主体履职不到位、信息公开时间滞后、信息披露内容不实、主流媒体消极被动等问题。要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需要在推动信息公开立法、构建突发事件应急平台、探索建立企业与媒体环境信息协议公开模式、健全环境信息公开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1信息摘概念克劳修斯提出均概念之后,玻尔茨曼把均与概率相联系,提出了闭的统计物理形式S=Kap(l)信息的概念也是与事件发生的概率相联系的。信息是某过程中对事物不了解程度的减少。事件出现的概率越小,它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因此信息量的大小是事件的不确定性的标志。IWe年由农提出了一个计算离散信息源产生的信息量公式:如果某事物具有3种独立的可能结果(状态)。;,32,。3,…,。。,每一结果出现的概率为pl,pZ,p3,…,pN,并且有Zp;=l那么事物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数量为式中诚表示以2为底的对数,p;为一概率向量(i=1…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来源及相关因素可以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随机抽取的130名来自苏州大学的大学生进行测定,并用相关和路径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在近一学期内的应激源主要来自恋爱、专业学习、业余培训、经济、争取政治上进等问题;应激、早期记忆、一般效能、应付效能、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一般效能和应付效能是应激、早期记忆与焦虑、抑郁之间的中介变量。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应激源,对不同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信息的价格和流动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表明,交易中的信息内容随交易规模和交易期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不对称信息对价格和流动性都会产生影响。用交易规模和与信息事件有关的交易时期作为对交易中的信息内容的度量,利用非参数方法通过对收益、价差和市场深度的分析,考察了中国股市不对称信息对价格和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交易的价格和流动性效应与交易中的信息内容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美国2019年高校招生舞弊事件暴露了美国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所存在的廉洁风险,主要包括选拔标准的多元化掩盖了部分招生环节的权力失衡,过度依赖社会诚信体系而缺少权力制衡制度设计,信息公开不到位而缺少社会监督,金钱政治下既得利益者寻求阶层代际延续等,由此形成权力寻租与利益交换,滋生招生腐败。我国当前推行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应以此为鉴,保障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要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的高校招生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推进防止高校招生利益冲突的制度建设,降低权力寻租的可能性;提高高校招生信息的公开程度,强化外部的制约监督;严惩涉及招生舞弊的相关人员,使舞弊风险损失大于可能收益。  相似文献   

15.
2月10日凌晨2点,有人传言,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泄漏毒气要爆炸,致使当地万名群众外出逃命。在逃命过程中,由于马路拥堵,发生多起事故并导致四人死亡。当地政府紧急辟谣,表示该事件纯属谣言引发的一起恐慌事件,公安机关正在全力追查造谣者。(2月11日《扬子晚报》)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居然引发群体性恐慌和骚动,最终酿成四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提供了许多便利,对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信息辨别和信息能力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信息接收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相关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指出由于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使得大学在多元化的接收方式中存在信息取向的困境;由于信息的冗杂与重复和垃圾信息与负面信息横生,使得大学生存在一定的信息辨别的困境;由于大学生自身知识水平与能力的问题,使其在信息判断能力、选择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新兴事物与现象,根据其对象和涉及事件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非公众人物涉公事件型、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和非公众人物涉私事件型四种类型.从法律角度而言,四类"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的侵入程度,呈依次递增趋势.同时,"人肉搜索"事件中涉及的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信息传播者、网站三方,各主体责任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微博谣言指的是以微博为媒介,内容则缺乏事实证实,或者是扭曲事实,或者是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是已经被官方辟谣却在群众之间传播的各种信息。微博谣言具有极为鲜明的特征:首先,微博的字数的限制有利于发布者将谣言伪装成为客观事实;第二,微博谣言的生命周期在多中心的原因下得到大大延长;第三,微博谣言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政府和公共往往极易陷入“塔西佗陷阱”。以法律视角,应对微博谣言应该从司法人员具体操作和信息公开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谣言的判断应以“内容”而非“行为”为标准,另一方面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要做好信息公开,向公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让信息更加透明化。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种类和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应急机制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健康教育未能系统化、缺乏信息良性互动机制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建立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流程与规范;加强高校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PX项目这个颇具争议的风险事件曾接连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交媒体在整个风险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从社交媒体使用的角度建构了受众对PX项目风险感知模型。研究发现:(1)在选择性机制影响下,受众选择性关注注意理解的信息类型是社交媒体的媒介接触程度与信息满足度对风险感知影响中的调节变量。(2)当受众选择缓解风险信息时,媒介接触程度与信息满足度均负向影响风险感知,同时通过媒介信任度的中介作用负向影响风险感知。(3)当受众选择风险相关信息时,媒介接触程度正向影响风险感知,而信息满足度除了直接负向影响风险感知外,还通过媒介信任度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风险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