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数据要素治理、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营商信息环境。以股价同步性为切入点,基于2007—2019年中国城市和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公司股价同步性,提高了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媒体关注度的提高和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次数的增加是智慧城市建设促进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提升的内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内部两类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起到了更大的信息增量作用。因此,政府要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建设,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同时,企业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通过数字赋能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充分激发内需潜能和发展动能,促进实体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基于2001~2019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全面考察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特征及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替换变量、安慰剂检验和更换匹配方法等途径的估计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减缓融资约束和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两种途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的影响会因为企业规模、行业关联度、所在地区不同而呈现差异: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在大型企业和行业关联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而对小型企业的经济效应并不明显;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东中部地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对西部地区企业却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人才集聚创新增长模型,探讨了城市品质、人才集聚和城市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选取2008—2020年我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品质通过吸纳人才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创新增长对城市品质的依赖性更强;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城市品质对城市创新的边际贡献大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城市群内的城市品质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可通过打造优良的城市品质、差异化实施城市品质驱动策略、创新引才机制等途径提升城市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2006—2019年2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抑制城市碳排放强度,且具有稳健性;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智慧城市建设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有效路径;政府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有效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8—2017年我国22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2012年智慧城市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约为1.62%;2.智慧城市建设效应存在明显异质性,在人口规模适当、经济发达以及财政支持力度大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效应尤为显著;3.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创新效应、治理效应以及消费效应,从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其中消费效应最为显著。因此,各城市应当因地制宜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增长模型,运用四川省成都市等18个地级城市2002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其中包含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一般性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揭示了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建设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战略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基于TOE框架,对中国地市级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发展水平、财政资源和需求压力是影响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而科技投入、政治压力和开放程度并不会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转型路径包括优化技术治理体系、增强组织动员能力和完善外部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城镇化的角度解读智慧城市。首先通过对智慧城市现象的解读,提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以问题为导向。接着从社会、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革新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应该是“智慧的城镇化”,这些挑战应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关注重点。提出四个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应该关注的方向:关注人的发展,实现“智慧资源”共享;以新媒体为契机,释放社会力;重塑城乡职能,焕发中小企业活力;建立环境与社会的责任感,推动“精明增长”。  相似文献   

9.
面对经济增长持续下行的压力,地区经济需要从税收竞争角度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基于2008—2013年中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626个有关税收竞争的面板数据,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和参数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竞争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分位数上影响系数存在显著差异,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更大,且税收竞争估计系数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过程,基于样本分组的稳健性检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同时说明当前地方政府之间并不存在恶性税收竞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并以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试点为案例进行实证评价。结果显示,17个城市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综合水平差距较大,平均水平相对较低。其中,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智慧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智慧旅游科技创新水平较低,而智慧旅游硬件支撑水平与智慧旅游环境支撑水平较高。并依据评价结果将17个城市分为6个类别,对每一个类别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21年全国1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智慧物流园区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建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智慧物流园区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智慧物流园区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果表现出先增后减的态势。(2)智慧物流园区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推动作用,技术创新发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3)智慧物流园区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中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等级较高城市依靠区域位置优势,科技创新水平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完善,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智慧物流园区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更显著的推动作用。围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拓展智慧物流园区试点范围,充分发挥智慧物流园区辐射带动作用;落实差异化的产业政策;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园区数字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建立计量模型,以2002—2017年中国地级市数据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为样本,依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变化,分阶段分区域实证分析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02年的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阻碍了区外城市的经济增长,这种阻碍作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依次增加;区外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未达到门槛值是产生这种结果的机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随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的增加,其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由阻碍转为促进。因此,应努力增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提高区外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产品结构,以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外溢对区外城市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更应如此。   相似文献   

13.
通过手工检索2005—2016年我国265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目标,实证检验了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显著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并且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相比,经济增长目标对东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抑制作用更强;在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城市,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越强.分阶段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主要出现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增长目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不再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经济增长目标会通过增加扩张性投资、减少政府科教支出,进而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此外,创业活动会弱化经济增长目标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在创业活跃度越高的城市,经济增长目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越弱.研究结论表明,虽然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两者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增长目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角度定义城市旅游化,通过构建指标模型对我国26个城市的旅游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这26个城市的旅游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两者间的耦合关系,对城市旅游化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评价,为正确认识城市旅游化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产生,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城市管理的新理念与新实践。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总结了技术引领模式、产业促进模式、理念引导模式、项目驱动模式等四种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并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实践,提出了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欣远  赵璇  李影 《调研世界》2021,(12):51-60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新基建促进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组织管理提供新思路,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新途径.本文基于2015—2019年间我国长江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城市蔓延综合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基建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蔓延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新基建对城市蔓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在新基建影响城市蔓延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效应量为49.11%;且新基建对城市蔓延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规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既是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密集区域,也是资源环境的高压区域.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之上的.从城市生命周期的视角看,传统线性增长模式造成的资源、能源的短缺不仅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持久的压力,最终可能使城市由繁荣走向衰退.精明增长模式是突破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本质上看,是促进城市向精明增长的手段.通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城市实现向精明增长的转型,可以避免城市衰退,延长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深刻影响着中国城市创新的进程。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考察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赋能城市创新,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和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发挥产业升级效应和创业激励效应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城市创新效应在中东部城市、南方城市、一般城市、非特大及超大城市、再生型资源城市中显著。(4)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赋能城市创新增长,既促进城市创新数量增长,也促进城市创新质量增长;在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增长的过程中存在创新追赶效应,城市创新水平越低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增长的赋能作用越大。上述结论对中国城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是生产要素从低价值空间向高价值空间不断升值的结果,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质是城市价值链增值的过程。通过对长三角16城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专业化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经济增长效应显著,这要求各类城市需要依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城市组团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价值链定位和产业选择,顺应价值链规律,以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韩靓 《调研世界》2021,(5):12-19
本文运用2017年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流动人口调查和城市管理评价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管理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管理显著强化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其中超大城市强化效应更为明显,而特大城市和其他城市并不显著;(2)城市的经济管理、科技创新管理、文化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对强化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具有积极作用,而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环境管理并未起到显著作用;(3)低龄、非农业户口和大专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群体居留意愿更受城市管理的影响,说明这些群体流动人口为关注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青年高学历流动人口受到城市管理的影响更大,尤其是科技创新管理.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城市管理治理,以作为提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