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庄美学思想的要义所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代的老子与庄子,作为道家美学思想创始者和完成人,从审美主体出发、从人与对象的审美关系上探求美的存在与表现,显示了突出的辩证观点,提出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二章》);“《威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庄子·至乐》)的深刻见解,把美在矛盾关系中存在及其与人所构成的特殊关系,揭示得十分透辟,直到今天仍给人以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现在学术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重分析的认知方式比较,更偏重于追求对世界的整体性把握。中国哲学的这种特质,在道家与道家系统(本文把《老子》、《庄子》、《淮南子》和何晏、王弼等著作和人物,均认作道家系统)的著作中即有明显的表现。(一)道家与道家系统的哲学几乎都是从万物中普遍存在的矛盾性提出问题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在道家思想家看来,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3.
读老札记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探讨的是两种对立的认识: 一是有限世界的局部认识, 亦即相对的片面有限的认识; 二是无限世界的整体认识, 亦即绝对的普遍无限的认识。关于这两种认识的不同和差异, 以及二者的转换和联系。从中使我们看到老子相对论与辩证法思想的智慧光芒, 及其自我封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论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高秀昌如果说“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那么“反”就是老子辩证法的中心范畴。《老子》中“反”字共有4见:第25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65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和主义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中和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根本精神我提出过美是和谐说,并认为中国古代的美是古典的和谐美,是美的三大历史形态的第一个形态。和为美的思想可溯源于殷商,春秋时期曾有和、同之辩,“以他平他”的杂多或对立的统一是为“和”,单一的抽象统一是为“同”。五味相调之为美味,五色相杂之为文采,五声谐和之为音乐。所以“声一无听”,“物一无文”。美不是同,而是多种不同的因素之有机的谐和。孔子和儒家把这一思想引向伦理、政治。所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6.
《实践论》、《矛盾论》是两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世之作。它们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而且还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和科学总结。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培尔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因为,毛泽东哲学著作有三个特点:一是语言结构纯粹是中国古代哲学式的;二是中国在传统上无本体论,因而毛泽东哲学思想也不谈本体论问题;三是毛泽东哲学著作引用的材料多数是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史上的,而少有马列原著的。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教授也指出:“毛泽东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中国古代文化”。当然,上述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但是,他们指出中国传统哲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来源之一,是有充分根据的,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我们今天立足国情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在我国首先系统提出了辩证法思想体系。他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 ,都存在着矛盾 ,这些矛盾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又相配合发挥作用的。老子还看到了否定是联系的中介和发展的环节 ,提出“以柔弱胜刚强”、“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的观点 ,突出主体自身怎样从否定和反面把握事物 ,由反入手 ,以反求正 ,并提出了“无为”、“不争”的为人处世方式。老子的这些观点和策略几千年来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乃至个人情操的陶冶仍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者道之动     
《老子》第40章开宗明义第一句为“反者道之动”,民间归纳为“反动”,“反动”一词后来又在政治运动中被作为进步与革命的对立词,具备了贬义。“反者道之动”原义大体上相当于“事物发展规律是向对立面转化”,乃是充满辩证思想的真知灼见。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处理...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叫做“有物混成”? 老子书说明“道”之初状,主要的见解发表在三章文字里面,即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与第二十五章。目前认为老子书的道是有物质性的,就是根据这三章文字的见解加以解说,肯定老子书思想是属于唯物主义一方面。但根据这三章文字与老子全书的思想,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称之为道的先天地生的混成之物,是实际上的存在呢?还是观念上的存在呢?第二、“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物,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道,是同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4,(3)
以北大简《老子》为主要资料,参考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通行本(王弼本),可以探讨《老子》中所含形而上学(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与"自然"思想(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思想)间相互矛盾、对立的关系。在综合、统一这些矛盾、对立之处,《老子》哲学与政治思想的真面目才能得以阐明。以北大简第十六章所见"积正"这个词语为线索,可以推测北大简《老子》的抄写年代应为西汉晚期。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柏拉图审美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与柏拉图 ,作为古代东、西方两大哲学家 ,他们的哲学思想中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许多美学观点 ,虽然很难说他们构造了完整的美学体系 ,但后世的美学家却往往能从中找到其思想依据和根源。本文试从美的本质论、审美体验论等方面分析、比较庄子与柏拉图的审美观。一庄子的哲学思想反映在美学上 ,主要是对“道”的审美阐释。庄子的“道” ,是从老子那里发展演变而来的。“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老子》二十一章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道常无为 ,而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文本,《老子》包含着多重哲学观念。本文从道与名、有与无、无为与为、本然之“在”、天与人、美与善等方面,对《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了考察,由此具体展示了《老子》关于道及人之“在”的沉思以及这种沉思的所见与所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美论,多存在于诗论、文论、乐论、画论、书论的片言只语之中,而且,直接论美者甚少,即使在这些极少的直接论美言论中,也只是对美的存在特性的描述,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食必常饱,然后求美”②;“妇人之美,在颊则美,在颡则丑”③;“美不常珍,恶不终废”④等等。表面看这似乎给美论思想发展内在逻辑的探得带来了困难,其实未然。透过这些对美存在特性的直接描述,我们还是能够间接地窥见各自论美的理论倾向,而在  相似文献   

14.
传统思想认为,儒道两家思想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其主要表现是以老子为鼻祖的道家具有明显的反仁义道德的思想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人们对《老子》文本的一种误读。在中国思想史上,王弼是第一个从理论的高度阐述儒道相通的思想家。王弼通过注解《老子》,对老子的道德观进行了阐释,从而使老子以“自然”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思想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5.
黄敏 《理论界》2006,(6):174-175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转型、文化变异、哲学突破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名实之辨”的思潮。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作为这一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在构建“道”这一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提出了“名实之争”的问题。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许多语言学思想,老子的语言学思想是其语言哲学思想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老子对“道”的命名中来体察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传统文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的热点一再兴起,但对于传统文化与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之间的关系,尚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力图从中国传统的典籍文化、民间传统文化,以及养育毛泽东的湖湘传统文化等来较为全面地研究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影响.(-)传统典籍文化中大同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传统中,在历代的经、史、子、集以及宗教经典、小说和寓言的文字记载中,都可能从不同层面采斯出大同思想.一般地说,受德家思想影响较深的,往往强调“明君”政治、“公天下”;受道家影响较深的,提倡“无君”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孔子。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正统。他和他的学说,被中国历代王朝崇奉为圣人,被世界各国推荐为东方文明的象征,是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中庸,作为伦理思想就是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意思是说,中庸是最高的道德。他又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礼记·中庸》)可见,达到中庸的办法是“允执其中”,防止走向两个极端,而要把握适当的限度,以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的言行符合既定的道德标准。他还  相似文献   

18.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列宁在这里虽然讲的是唯物辩证法,但也指出了辩证法思想的一般特征,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也基本上是适用的。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矛盾观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关于世界是充满矛盾的问题,关于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以及互相转  相似文献   

19.
论结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在揭示和处理中国革命中出现的诸如理论和实践、领导和群众、民主和集中等具体矛盾时,总是强调对立的双方必须“互相结合”。这是长期来经过革命实践反复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这里,我们将对毛泽东同志的结合方法和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它的运用和发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求教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同行们。 结合方法运用的范围和客观基础 这里讲的“结合”方法,不是指事物内在本质上绝对的“对立统一”过程,而是指主体从客体的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改造客体的一种方式。结合方  相似文献   

20.
老子哲学与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理论基础 ,但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包括老子哲学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相反相成的矛盾论、反者道之动的矛盾转化论和柔弱胜刚强的发展规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