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人民利益矛盾出现许多新变化.社会群体分化加快,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收入差距拉大;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摩擦日益突出.为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为解决利益矛盾提供物质基础;二是要科学预测,防范于未然;三是要公平公正地制定政策,通过政策的调剂和引导,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为解决人民利益矛盾提供长效保证;四是要建立健全矛盾反应处理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综合治理人民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2.
<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行政立法程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开性仍显不足.中国应加强行政立法起草的科学性,大力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确保公众参与的实效性,在程序设计时还必须关注立法草案的公布制度、立法主体的理由说明制度和立法审查的责任机制.中国拟制定的行政程序法典应该将行政立法纳入其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3.
“看病难看病贵”的形成之因与缓解之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思考“看病难看病贵”的形成之因与缓解之策,是为了下更大的决心,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形成“看病难看病贵”既有医德失位、医技欠佳、医价偏高和医改滞后等直接原因,也有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缺失的间接原因,还有制度与观念层面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必须从医疗环境、政府职能和观念制度等方面实行系统治理,保障公民健康权,体现负担公平性,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公开的基础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不仅是国际法律文件的明确规定,而且受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它们构成了行政公开的法律基础;从社会政治、经济、群众和实践经验方面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实行行政公开的社会现实基础。建立行政公开制度是适应我国入世的需要;可以满足公众行使参政权、议政权和监督权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遏制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法理依据和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赖保护原则是现代行政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其目的是要求政府诚实信用,保护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文章从法理依据和宪政基础等方面思考和阐述信赖保护原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文章认为,我国确立信赖保护原则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民主次第呈现出四层涵义:民主既是一种价值理念,又是一种国家制度;既是一种社会行动,又是一种治理机制。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核心表征,中国民主在其成长历程中形成了三大传统:即实现民主发展同“公平与正义”、“改革与发展”及“执政与治理”之间的有效结合。现代中国民主之四层涵义与三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民主成长的深刻历史基础。由此在国家建设与政治发展中实现中国民主四层涵义之间的有机联结,并实现中国民主成长三大传统之间的有效贯通,遂成为当下中国民主建设的两大现实取向。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和现状两方面来考察,现行国际货币制度已不适应WTO体制所确立的国际经贸关系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重建。以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功经验为借鉴,从区域联合着手,逐步向全球范围推进,最终建立新的世界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货币,是未来国际货币制度重建的目标,也是中国最根本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历史原因是由于早期一些图书馆学家为推进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设想 ,这些设想逐渐形成了早期数字图书馆的雏形 ,从而为今天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现实背景是图书馆系统内部驱动力 (图书馆无法充分及时地满足社会需要和广大用户需求而产生的自我变革动力 )和外部推动力 (图书馆赖以生存的信息环境的变化进而对图书馆产生作用 )双重作用下使数字图书馆得以产生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理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现实之维是拓展和深化文化自信的理论之维、凝练与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之维的逻辑起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诉求、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文化较量、推进“四个全面”进程中的文化引领是呼唤文化自信的现实场域;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拜金主义的人生观是泯灭文化自信的现实表征;国内文化建设、对外文化传播是提升文化自信的现实向面。  相似文献   

10.
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应主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如何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民主化程度的进一步增强 ,原《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已落后于司法实践的需要 ,有必要扩大其受案范围 ,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以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行政程序法是中国行政法制现代化的基石。其理论基础就是通过程序实现正义,亦即程序正义论;在中国,则是具体表现为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实际上是依程序法行政,亦即通过行政程序,实现行政正义。近年来我国行政立法表现出民主精神增强、立法技术提高、行政程序立法加强、行政立法体系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3.
比较法学在法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不同文化的法律比较研究有助于寻找法律制度创新的切入点。对法学教育来说同样如此,比较法学也可以为法学教材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参照系。本文作者随机选取若干种国内和德国一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尝试进行简要比较,为我国行政诉讼法学教材结构创新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选择体现了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世界各国行政程序法的立法与实践经验表明,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公正模式亦或效率模式,均是一定社会条件发展的产物。必须根据本国的实践予以考量。努力寻求公正与效率的最大统合,使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由单一制向多元的综合模式方向发展,这已成为行政法制建设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简易程序是和普通程序并列而存的独立的第一审程序,其特点是简便易行,它是实现诉讼活动公正、效益的有效方式。在我国三大诉讼中,惟独行政诉讼缺失简易程序。文章在分析设立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构建之设想,以期促进公正与效益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6.
非罪化现象在行政执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但学界对此基本持反对立场。行政非罪化具有其合理性,出罪权的“诉讼过程”配置规律,以及行政执法机关对于行政犯罪案件的先行管辖事实,共同构筑了行政执法机关非罪化处置的正当性基础。针对行政非罪化案件的管辖冲突,应当根据冲突主体的不同,确立相应的解决规则。非罪化的前提是行为构成犯罪,对于行政非罪化处置程序中涉嫌犯罪的证明,应当根据主客观违法事实,将证明责任合理地配置给行政机关和相对人。同时,为了控制行政执法机关非罪化处置权能,还应设置科学的听证制度、集体决定机制以及请示报告制度,以强化其内部控制。而在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处理的情形下,行政非罪化案件与“另案”应当保持事实认定的一致性和法律处罚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威尔逊-韦伯式官僚体制弊端的显露,西方政府启动了新一轮政府行政管理改革运动,西方新理论、新工具层出不穷。处在转型关键期的中国,迫切需要政府开启新的行政管理改革。但面对未建成的韦伯式公务员制度、古代官文化、政府辅佐下的市场体系、法治文化尚待建立、正在形成的公民社会等一系列情况,西方新理论、新工具的使用必须以中国现实为依据,在发展和改造中开展中国行政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几乎所有的悲与喜、泪水与欢笑都和行政权力有关.我国自夏启建立第一个国家开始,逐渐形成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创造了令世人惊讶的文明.但是,我们的历史却呈现出盛与衰的循环往复的现象,而这一切无不与我们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有关,与我们所奉行的《天下大权,唯一人操之"、"圣躬独裁"等行政观念有关.可以说,行政权力犹如一柄双刃剑,既可造福于亿万人民,也可使天下生灵涂炭,真是有一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2004年宪法修改以及人权保障条款的"入宪",更是成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直接动力。然而,要制订一部垂范久远的刑事诉讼法典,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宏观问题:第一,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逻辑起点应当是超职权主义诉讼制度;第二,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目标定位应当是实现程序正义;第三,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路径选择应当沟通建构理性主义与经验理性主义;第四,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当选择创新型制度移植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学实践性教学作为沟通行政法理论和现实的桥梁,对培养和提升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职业能力极为重要。但是,我国行政法学实践性教学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有分歧,教学模式尚未体系化等问题。以行政法学实践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