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永乐朝始,明廷对于来自境外的"归降者"有意识的封授武职,赐予汉姓,安插于军卫,从而形成了特殊的"达官"集团。为了安抚、拉拢"达官",使之能真正融入明朝的制度体系之中,明廷在授职、支俸、承袭、生活待遇诸多方面给予了其超过汉官的待遇。明廷对"达官"的优遇措施增强了这一特殊群体的政治认同感。"达官"历经明代军制的多次调整,却保持不变,充分显示了明廷对这一群体的肯定与信任,也是明朝军事体系包容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向燕南 《中州学刊》2006,(1):178-181
明代北塞边镇志书的编纂,在受整个明代史学特点相制约的同时,也受到明代整个时局发展的影响。明初,明廷基本掌握着北部的军事主动,所以正统之前,几乎没有边镇志书的编纂。正统以后,受军事局势变化的影响,开始有了一些北塞边镇志书的编纂。嘉靖时期,史学的活跃和北塞防线的再次紧张,形成了北塞边镇志书编纂的大发展时期。大约从万历开始,明廷军事危机开始转向辽东一隅,此时边镇志书的编纂重心,亦随之转向东北一线。明代北塞边镇志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
明朝初年,明廷与北元和女真各部之间的政治关系错综复杂。洪武时期、永乐时期、正统以后三个时段尤当引起注意。此间涉及了辽东被纳哈出占据,明廷降服纳哈出的过程;蒙文、蒙语在各民族交往中的作用;明廷、阿鲁台、卫拉特蒙古贵族之间的斗争;阿鲁台、脱脱不花、孛来、毛里孩对三卫和女真地区的经略。明廷在女真地区建立的众多卫所及女真诸部的发展壮大等内容。明廷与北元的长期对抗战争是满族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16-17世纪中国佛郎机火炮的射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亮 《社会科学》2006,(10):185-192
16世纪初,欧洲制式佛郎机火炮被传到中国,它的结构、火力、射程、命中率诸方面,均超过了明朝的神机枪炮。明廷迫于军事上的需要,积极吸收、推广和改进此项技术,使之成为明嘉靖朝至万历朝年间最犀利的火器。但是,它的射程问题东西双方历来少有人问津,现根据古今中外有关佛郎机火炮研究的史料,对其作去伪存真的分析,推断出其有效射程为1华里左右,最大射程在3华里之内。其射程数据被虚夸实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和广西抗法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的"自强运动",它在广西抗法战争中也有所表现,主要是提高将帅的近代军事水平和用洋枪洋炮装备广西边军,增强其抗御外侮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明帝国招谕杨木荅兀一事,经历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时当朝鲜李朝世宗朝,前后长达十一年。它涉及明廷与朝鲜李朝,以及建州女真诸方关系。在这次事件中,建州女真又一次遭受严重伤亡,最后一大批建州女真人冒着生命危险,倾家荡产,几经周折才逃出世代居住的故土──斡木河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广阔土地,留居下来的建州女真人已不复独立存在,渐被融合。这是建州女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杨木荅兀本为内迁开原的女真人,三万卫千户。由于不堪忍受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王雄的“生事虐害”,与明廷关系决裂,掠夺开原之后,率部出走。事情…  相似文献   

7.
民壮是明代武装力量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名最早出现于建文年间;永乐中,广西有类同民壮的民款之设;宣德元年,民壮正式以地方武装的名义出现在广西地区,并逐渐向其他地方扩展,成为明代民兵中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民壮的兴起是明王朝完善国防体制,尤其是乡村防御体制的需要,与国家常备军制的败坏以及军事法律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它是在当时复杂的国防与基层社会治安形势下,综合王朝军事、政治、法律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明朝洪武永乐时期朝廷对西域诸国实行的政策是明朝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的一部分,它是在明朝与北元及后来的鞑靼和瓦刺这对主要矛盾前提下制定和执行的,因而它服从和服务于明朝对蒙古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明廷在这个时期对西域诸国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因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张鸣岐主政广西时期,中国正值内忧外患时期,为有效地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西南的侵略,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变革措施,包括调整军队编制、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发展近代电报系统和铁路网络。这些举措顺应了世界近代军事变革潮流,大幅提升了近代广西的防卫能力,有效地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于1927年12月提出了军事大本营思想。毛泽东所要建立的军事大本营不是指革命根据地,而是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基地。它是同军队和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选择有利的地形地势是建立军事大本营的首要条件;良好的政治基础是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根本保证。毛泽东的军事大本营思想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供了重要前提,因此,它对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明一代,九边武官承担屯田、营操、备御、戍守等职责以及战时统兵作战的军事任务。不过,在以文制武的政治格局中,边将履行职责时除了受到军令、律法的制约外,还要受到督抚、巡按、兵部等官员与机构的监督与考核,同时也面临着朝廷授予钦差大臣阵前“军法从事”之权的威慑以及言官的舆论压力。可见明廷系以分权制衡、内外相维的手段治理北方边疆,防止边将专权。然而,尽管边将事权一再被削弱,责任却未减轻,一旦失事,将受到弹劾与法律的惩罚。不过,倘若能够获得督抚的保奏,争取到立功的机会,便有减轻甚至避免处罚的可能。故而对边将个人境遇而言,功过的评定与衡量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文官掌握的权力及其制造的舆论力量。  相似文献   

12.
辽东,是明朝的九边之首,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认识到辽东的重要地位,对辽东进行了巨大的投入,不惜一切代价营建辽东的军事防御体系,而且对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了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在东北地区,这一政策的行使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个方面,在制约某个部族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另一些民族或部族的崛起,如女真族的建州部,直接影响了明末辽东的存亡,影响了明末时局,以至于后来成为取代明朝统治的新王朝,这是明廷所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13.
九边特指有明一代先后设置于北边地区的九个重要军镇,它们所组成的防线直面北方各少数民族,对保卫京畿及内陆地区起着重要作用。但靖难之役后,随着北边防线中段的内缩,明廷不断增兵加饷,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明代的九边军费包括常例粮饷、临时战费与军事工程费用这三大部分,其数额的不断激增成为明王朝的巨大负担,甚至一度占据了国家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究其原因,日益增长的军费开支、岁入结构的单一性及僵化的财政体制则是明帝国财政长期赤字、枯竭的三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4.
由广西社科院、广西社科联、广西文化厅、广西军事志编纂领导小组、广西通志馆、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蒙山县人民政府、广西中法战争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法战争史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20日至25自在广西桂林市、蒙山县二地举行,  相似文献   

15.
略论毛泽东军事社会工作思想刘隆祺我国的军事社会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动员、依靠军事系统力量和社会力量.促进军事事业发展并有益于整个社会进步的工作。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军事社会工作思想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学和社会学...  相似文献   

16.
略论桂林石刻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林石刻,多为名家题名纪胜之作,如为记事,亦多为时人记时事,故其史料价值颇高,不惟可补史书记载之不足,还可借以订正其它文献记载之讹误。清人陈元龙云:“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不惟考岁月,直可补载记”,正道出了桂林石刻的史料价值。一、桂林石刻保存了大量的反映政治、军事情况的史料桂林地处边陲,尽管在历史上它曾是广西政治经济中心,但许多政治军事活动情况,在史书中却缺乏记载,即使有所记载,又因广西炎热多雨,书籍易于霉烂虫蛀,往往难以长期保存。前人有见于此,常刻石以记功、记胜、记游、记事,以求传诸不朽。因而在桂林石刻中,保存了不少能反映桂林建置沿革及有关政治、军事情况的名作。(1)古代桂林的城池建设与《桂州城图》高城深池,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城防建筑。桂林在历史上,是广西一个政治经济的中  相似文献   

17.
最近,美国图谋“倒萨”。为此,它在舆论、政治、军事和经济上进行了充分准备,其目的既有反恐的需要,也有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但最终目的是强化其霸权地位。美国“倒萨”将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近期这种影响是利弊兼有,但利大于弊;长远则将对我国经济安全、地缘安全,特别是领地完整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浅析陆荣廷政治战略对新桂系的影响罗婧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是20世纪前半期,广西先后兴起的两支重要地方军事政治势力。为了在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充任显要角色,他们各自制订了一套适宜省情和国情,又颇具时代特色的政治战略。本...  相似文献   

19.
任昭坤 《天府新论》2003,(4):121-124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是军事。它的成书过程 ,围绕着对三国战争史的反映 ,悠悠逾千年。其深远影响主要也体现在军事及军事文化方面。军事校注本为显露《三国演义》的本色 ,改变过去多重一般文字校释的作法 ,重点校理有关军事历史、军事人物、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军事制度、军事地理、气象、兵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刘文俊 《学术论坛》2006,(9):157-162
抗战时期,就军事力量动员的规模和效率来说,广西在全国首屈一指。新桂系当局之所以在军事动员方面较为成功,在于广西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民团体制,这一体制适应了抗战动员的需要。民团体制不仅为正规军队提供了质量兼优的兵员,也在大后方储备了可资利用的准武装力量,同时还保证了战时连续军事动员的顺利进行。广西民团体制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值得肯定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