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一是对广东闽、粤、客方言的描写研究;二是对上述方言与汉语语音史关系的研究;三是对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李教授治方言学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为点面结合,既博且精;二为“死”“活”结合,相互印证;三为动静结合,着眼发展;四为长短结合,换而不舍。  相似文献   

2.
广西的汉语方言资源丰富,主要有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以这些方言为语料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对语法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笔者统计分析了广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现有成果,归纳了其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未来广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一些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而编撰的教科书,由于其编者力求用地道的汉语口语来写,而且是用当时通行的、而不是已经过时的口语来写,因此这些教科书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独特而不可取代的语料价值。成书于19世纪初的朝鲜汉语教科书《骑着一匹》,就颇具浓烈的口语色彩,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实际口语,同时,这部文献还具有明显的东北方言色彩,不仅对于现代汉语直接来源的研究,而且对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都具有独特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府谷方言中保留了大量近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现象。作为会话教科书的《老乞大》是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撷取其中四则词语加以考释,并与方言进行互证。  相似文献   

5.
方言词汇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弄清楚方言词汇的来龙去脉,而要弄清楚方言词汇的历史来源,又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就宁波方言而言,考索词源的工作前修时彦已经做了不少,但远远没有穷尽。本文拟以明清白话小说语料为依据,对《宁波方言词典》中未曾溯源的若干词条作些考源。这样做,既有助于宁波方言研究,又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菽园杂记》是明代的一部笔记杂说,其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它记载了明朝中期各地方言,如吴方言"鱼虞不分"、"王黄不分"、"张浆不分";北方方言"前后鼻韵不分";山西方言"同屯不分"、"妻青同音"等以及各地的部分方言词,这些语料对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和方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时代 ,原始汉语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原始汉语方言 ;分化和同化是汉语方言最初形成的两种基本方式。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 ,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 ,“方言”一词出现于东汉。古代的方言研究按照它本身所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分为周秦汉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至民初四个时期。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上半叶 ,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该学科草创的标志。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薄弱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杂字类编》是一部日本江户时代学习汉语的唐话辞书,收录了近30 000条汉语词,其中,主要是近代汉语口语词和方俗词,也有一些文言词和非纯汉语词,具有混合词汇的性质。究其原因,当与时代特征、编者的汉语程度和母语的干扰、辞书的实用性、语料来源有关。《杂字类编》所收汉语词,不仅词汇量大,而且涉及范围广,既反映了日本学者对当时汉语面貌的基本认识,也体现了近代汉语词汇体系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汉语史研究价值。收录的口语词和俗语词,不仅可以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新的语料,也可以与同时期的白话作品中的词语进行比较研究,为语文辞书的收词提供可资利用的材料;所收录的具有明显江南地域特点的方言词语,可为南京官话和江南方言研究提供珍贵材料,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和明清官话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河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区,保存了大量的古语词。本文举例分析河东方言中的部分古语词,考证其在古文献中的应用状况,从而为汉语史及河东方言的研究提供一定语料。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中引用的文献方言和清代活方言十分丰富。这些材料既是我们方言研究和汉语史研究宝贵的语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段氏的一些语言学观点和语言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高本汉最早的著作开始就把中国音韵学和方言田野调查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中古音的构拟和间接的上古音研究方面,方言资料是相当重要的角色。早期的方言田野调查以字音为主,后来认识到俗传词才是探索方言历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方言的亲属称谓反映了方言词汇的面貌与特点,也记录了该地区亲属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对汉语方言的分区划分,休宁方言属于徽语体黟片。对于休宁方言亲属称谓,学术界目前还没有进行过专题性研究。本文分五个部分论述休宁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专题研究汉语方言指示词的论文数量增长显著。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方言点(片)指示词系统及其特点,特殊指示词的用法及其来源,指示词的虚化及与其它词类的语义关联,指示距离的分类。但目前单点方言指示词研究成果数量不平衡,详略不一,比较研究的力度不够,对语义功能及语义演变的描写较浅,类型学视野的研究也不多见。汉语方言指示词多功能性的类型学考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胶东方言的音韵结构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半岛地域几近封闭,很少受第二方言的接触感染和冲击,其方言内部结构特征一致性强。方言间的主要差异与古代政区的划界相吻合,而来自不同方言区的驻军世代定居隶籍胶东,对胶东方言的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方言副词“忒”的语义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忒”是一个方言副词,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结合大量的语料,包括《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角度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包括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合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类表示程度恰如其分,合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土家语比较句的方言差异主要体现在南北土家语各自不同的比较标记、语序及助词运用等方面。相对而言,北部土家语比较句受汉语的影响小一些,特别是其差比句尚具土家语的固有格式,而南部土家语比较句的格式则基本趋同于汉语。这反映了土家语方言内部的语法结构差异及汉语对土家语方言影响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方言与周边方言的关系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一个关于客家话与周边方言的关系词比较研究的初步成果。通过查询相关的方言词典加上本人的本字考证,我们初步得出客赣关系词184个,客闽关系词215个,客粤关系词226个。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汉语方言大词典》,取材于古今1200多种语言文字类著作,搜词宏富,体例谨严,是一部编纂得比较成功的汉语方言方面的大型词典。本词典的价值在于它实际上集了我国历史上有关汉语方言词语记录和研究的大成,是在语言方面对汉民族文化遗产作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和传承工作,其泽被所及将超过方言学或语言学本身。本词典的不足是在词典正文之前缺少一篇较有分量的引论或前言,不便于读者更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本同典;在释义方面,少数词条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9.
《急就篇》颜师古注中有21条方言俗语研究材料,其中有13条方言材料,7个方言词见于前人著作或注疏,体现了颜师古方俗语研究中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和搜采当时方俗语并重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20.
据文献记载,“嬲”为“娆”字之异体,有“纠缠、戏弄、扰乱”之义.但《何典》中的“嬲”字并非此义,它是个动词,意为“缠绕”.通过对明清及近代方志中方言材料的考察,结合当时方言的语音特点,并佐以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发现:“嬲”是“绕”的方言记音字,“绕”又可写作“裹”、“掇”等形式,这反映了清代吴方言中存在日母字读为泥母字的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