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审美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对同一种事物或现象,有人认为是美,有人却认为丑?对人的审美心理研究,国内的学者多集中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领域的艺术创作与赏析方面。李红教授自师从我国美育心理学创始人刘兆吉先生研究美育心理、审美心理以来,数十年孜孜耕耘,致力于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探究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探索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变化。继参与编著《美育心理学》、《美育心理研究》之后,2004年1月其专著《儿童青少年审美心理与教育》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1999年获批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  相似文献   

2.
河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 11卷《华夏审美风尚史》 ,30 0余万字。北京的部分专家学者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出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认为《华夏审美风尚史》提出了一个过去美学研究中没有出现过的“元命题” ,是美学研究领域中的原创性、开拓性著作 ,它拓展了美学和美学史研究的领域和视野 ,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新范畴 ,重新界说了美学研究的对象 ,丰富了美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是当代美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成果。本书的出版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重建新时代的审美风尚 ,将产生积极影响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会专家对此套书的评…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学研究是在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直接引进下开始的 ,中国的美学研究呈多元化趋势 ,而审美的视觉对人的发展将成为本世纪一个重要议题 ,美学将作为人学而存在。因此 ,审美教育在本世纪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美学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根源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内力。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远源是对食物的味觉体验,认为审美意象产生于心与物的关系,无心理感悟之外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国美学新的发展,需要对传统审美文化的进一步继承性创新。  相似文献   

5.
关于审美心理要素的研究,一直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一、审美心理要素的定性问题;二、审美心理要素到底有哪些?三、审美心理要素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和作用?近几年来,价值哲学研究的崛起和拓深,使我们有可能较为令人信服地解决这些难题。 一、审美心理要素的定性 审美心理要素的定性要取决于审美关系的定性。如何看待审美关系的本质与特性,美学理论界还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审美认识论。人们按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理,把审美关系看作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反映)关系。认为既然人们的意识中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智慧在回答人与世界的相互联系中,具有哲学的一般性特征。"这种智慧是审美型的"。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智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整体直观的审美思维方式,这契合于审美理性的想象性和审美直觉;中国智慧极重视修身,注重道德本体的现实性超越,这契合于审美过程中人性持续优化和人格形成、完善及升华;作为中国智慧核心范畴之一的"和合"文化-心理结构,奠定、发展了审美的内涵和审美境界,影响了审美活动中对立双方的相融相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审美的主体体验特色刘樯宇一按照Loevinger对人的自我发展心理的研究,物我即对象与主体的分离意识是人产生自我意识的最初条件。接着的第二阶段是自我意识易受制于情绪冲动支配阶段。情绪是人类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意识能把外物刺激引起自身情绪感触...  相似文献   

8.
西方审美现代性所彰显的审美独立与救赎,在沈从文的文论中成为一个对西方资源与中国传统资源共同改造和穿越的中国式问题.沈从文主张审美与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反对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但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提升,将审美与启蒙功用联系在一起,从而扩展了审美范畴的社会现实意义.与此同时,沈从文把思想文化的改造和人的启蒙教育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现代审美追求具有启蒙和人的心理本体建设的人文精神.其文论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审美理想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和现实指向,构成了中国审美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传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有悠久深厚的自然审美传统,游山玩水、园林建造和于诗画中吟咏描摹山水成为中国人自然审美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一传统有助于我们解决自然审美、人类审美意识起源、美感从生理快感到心理快感之飞跃、人类审美心理形成之内在动力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时至今日 ,在中国美学界 ,关于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似已陷入困境 ,美学研究者们的视野大多已转向语言本体、审美体验、审美文化之类新的领域。杨曾宪则以“在孤独中思辨 ,在宁静中感思”的学术精神 ,仍在基本理论园地里进行着新的探索 ,继《审美鉴赏系统模型》之后 ,又出版了《审美价值系统》一书。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方法与逻辑历史统一的原则为指导 ,从审美价值论出发 ,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美是怎样”的问题 ,建构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系统及其一套较完整的关于审美价值的评估体系 ,为人们认识美、创造美 ,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点。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2 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研究在 2 0— 3 0年代和 80— 90年代出现两次热潮 ,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百年来 ,中国美学界围绕审美经验的特质和心理机制与艺术创造的特殊心理活动两大基本问题 ,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争鸣和创新 ,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发展。从历史和现实来看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 ,主要希望不在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 ,而在审美和艺术经验的科学研究 ,并且要从审美经验的特点出发 ,形成本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应当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审美心理学体系作为突破口 ,通过深化对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思想体系和特点的研究 ,实现传统审美理论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美学研究中,无论是后实践美学还是生命美学,都将人的生命过程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本文认为,生命作为一种历时性的存在,要把握它的发展过程,就必须引入时间的框架对其进行规范。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美学意义上的时间是一种内经验时间,因为只有这样,它才可能对人的精神、情感生活具有描述功能。由此,本文将时间分为瞬间、凝滞、焦虑、崩溃等诸种形式,这其实正是将时间当成了描述人审美心理形式的一种尺度。  相似文献   

13.
1.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民族审美心理学以民族审美心理的内部结构、活动方式及其外化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总结民族审美心理的特殊规律和比较各民族不同的审美经验,以达到完善民族审美素质、丰富人类艺术实践的日的。2.尽管民族的审美心理现象属于人的内部世界,但它可以通过各民族早期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以及以后的艺术实践等各种各样的审美心理载体和行为的分析中见出;而大量的民族学和审美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出现,也为这种新的研究方式提供了条件。3.由于“类型”概念在民族学、心理学和美学的研究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它可以被提升为民族审美心理学的核心范畴。这一范畴的具体运用是区分此一民族与彼一民族审美心理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饰与世界各国服饰一样,是人类文化乃至审美文化最早的物态化形式之一;是人类在“自然的人化”的过程中,将主体自然即“人”与客体自然相区别的鲜明标志之一;是人在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最易于直观并确证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之一;是作为物质形式或曰物质文明锐敏、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着诸如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道德、法律、文化等观念形态或曰精神文明的外在感性显现的形式之一;也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等外化或曰直观化的审美形态之一。中国的服饰审美文化,一方面体现着中…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有关审美心理学的专著可谓凤毛麟角。三十年代有朱光潜先生《文艺心理学》,主要是以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为理论框架,对审美经验作了描述,它当然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意义,但对深入探讨和论证审美心理的实质性问题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滕守尧近著的《审美心理描述》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实践观点为主要依据,大胆地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弗洛依德心理分析学派以及现代西方其他学派如苏珊·朗格、克莱夫·贝尔、桑塔耶纳等人的美学观点,并结合中国的传统的审美与艺  相似文献   

16.
审美情感是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中心枢纽和审美心理结构的网结点。它的生发及其同外物的互动关系是审美心理学、文艺创作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审美心理学已经证明了审美情感是主体对特定对象的体验、评估和态度,而体验、评估和态度又随着特定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易,同时也证明了审美情感的变易又导致了外物审美特性的变迁,正如王夫之所说“景生情,情生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所表现的四时推移如何激活诗人主体审美情感以及主体情感的反施作用,探索情与景的互动关系。一自然界是人的审美客体和表现对…  相似文献   

17.
审美心理结构与人的自身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心理结构是在人类的遗传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人的自身生产为审美心理结构准备了遗传基因和遗传基础,人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为审美心理结构准备了经验基础.正是在这些社会实践的具体形式之中,人的自我生成了,并且由本能性自我演化为经验性自我,最后演化为创造性自我,它们从总体上分别构成了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和审美显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文艺学、美学研究领域,“审美心理结构”已不再为人们所陌生。随着近年来审美心理学的日趋发展,人们对这一问题愈来愈表现出高度的研究热情和极大的理论兴趣。但迄今为止,对审美心理结构这个美学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和系统阐述的文章,仍属寥寥。多数论者只是在自己的论著与论文中,随手拈来,加以运用,而缺少论述详赡的正面切入。本文试图对审美心理结构的内涵、特质及其功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作出分析和阐释,以求对此问题的研究能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9.
肖辉 《云梦学刊》2006,27(5):108-109
音乐在审美教育中的优势体现在: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手段的大众化更能激发人们的审美兴趣,更易于推进审美教育的经常化;音乐的特点更利于完善审美的心理结构;音乐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种促进作用有利于审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民俗是人的族类风习凝结体,是构成文学审美的一种基因,它对中国文学审美影响颇大。民俗文化直接影响着中国文人的审美心态,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审美风貌。因此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民俗和文学审美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