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德性与知识的关系出发,各式各样的追随者将苏格拉底对幸福的看法发展为三种基本理论:德性工具论、德性自足论和德性至上论。从"灵魂"和"幸福"的原初含义看,苏格拉底的幸福观更贴近"灵魂"的原意:保持"活"的生命原则,并在活的过程中寻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诘问"是审查生活、获取幸福的重要手段。"好人"不是通常意义上道德高尚的人,而是善于统筹一切、使之真正有益于自我人生的人。"死后"则开启了灵魂的新航程、生发出"幸福"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2.
3.
笔者对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进行了政治哲学的解读。《苏格拉底的申辩》作为一篇法庭呈辞,可细分为公民之言和立法之言。通过对这双重言述的辨析,可以看到Apologia作为申辩,苏格拉底对哲学做出了政治辩护;Apologia作为道歉,苏格拉底则对城邦事物做出和解的姿态并对哲学自身提供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4.
斐奇诺不光强调苏格拉底的智慧,还重视他作为"人"的有限性。作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他认为这一有限性只有上帝可以补足。在他的笔下,苏格拉底终身致力于治愈人的愚昧,真诚地承认自己无知,有助于虚心接受神的指引,从而巧妙地将其与基督教教义融合,斐奇诺特别强调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实践,认同他的爱和哲学的教育。他还将苏格拉底类比于耶稣,认为他是耶稣之前的基督徒,极大地改写了苏格拉底的形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苏格拉底,特别是斐奇诺笔下的苏格拉底,被当做耶稣式的哲学家,成为新时代的精神英雄,也即最智慧的人。  相似文献   

5.
试论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及其对主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上就是向内观看,从而使迷失的自我重新回归到主体心灵之中。“承认自己无知”和“节制”则是这一认知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认识你自己”同时也是一个解蔽的过程,除祛外相的遮蔽,揭示灵魂的本真状态,从而达到生活与生命的和谐。苏格拉底对于传统精神法则的变革为西方传统哲学把主体自身提升到研究的首位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实际上,对于我们现代主体缺失的时代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子《论语》和苏格拉底《对话录》作为中西文化发展的精神源头不断被回溯。本文试通过比较分析把握两位智者对后世各自不同的精神传承关系 ,认为他们提供了使人类心灵得以充实的思想命题 ,今人应设法了解他们的初衷 ,懂得汲取好的方面。这些“思想者”身上表现出的精神韧性往往令人惊奇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尼采和施特劳斯都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下回到苏格拉底,重提苏格拉底问题的。黑格尔揭示了苏格拉底从伦理到道德的精神转变,勾画了伦理缺失的西方主观道德精神发展史。尼采在苏格拉底文化转向的背后看到了希腊乃至整个西方由伦理的和美的文化向道德的和科学的文化的巨大转变。施特劳斯揭示了苏格拉底的政治转向,指明了哲学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异质性,以及现代政治科学对这种异质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生死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格拉底三次参战远征的人生体验、对雅典命运的高度关注、对传统和同代哲学的怀疑与否定三个重要问题的分析,说明了苏格拉底生死观的复杂成因;通过对苏格拉底关于生死关系、生死与理想、生死与人格、生死与神灵、生死与国法五项内容的探讨,说明了其生死观的基本内容;最后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思想悲剧意义和政治悲剧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的文艺理论,正如其整个思想体系一样,人性占据明显优势,同时神性的东西也不在少,其人性文论体现为:美在人的关好德行和人的需求;艺术要描摹和表现人的性格和心灵;艺术品要合人所用;诗歌与人的关系;作家修养;哲学为最伟大的艺术。其神性文论体现为:神赐美好事物并赐人感官享受美好事物;具体事物因分有绝对的关而显得美;关在神间;神是宇宙万物的创作者;见物思神;神赐诗人灵感。这种人性与神性俱有的文论思想对后人均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引起了哲学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他赋予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以全新的内涵,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其重要标志就是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希腊哲学由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是从"智者学派"开始的,苏格拉底的哲学并不仅仅延续自然向人的转变,更直接的是对人的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哲学从对自然的直观和不自觉的逻辑思维方法转变为自觉地考察人的理性和认识。苏格拉底的人本主义思想,可以从认识你自己、神学目的论、美德即知识和精神助产术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针对苏格拉底的文献呈现出繁多杂乱、可信度不一的特点。笔者用有限材料来保障纯粹,放弃全面性而提高真实性的方法来研究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并以苏格拉底的审判为分析对象,从赴死的理念和“不死”的昭示两方面论说了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2.
霍布斯的《利维坦》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部枢纽性著作,而且写了两个版本,英文本与后来出版的拉丁文本差异不小,尤其明显的是,拉丁文本增加了一个"附录",通常被看成霍布斯对自己被指控为"异端"所作的辩护。通过探讨霍布斯这一"申辩"篇的修辞,文章试图表明,西方哲人的道德品质(virtue)在近代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维特根斯坦对苏格拉底的普遍者思想和比较法的批判,阐明了维持根斯坦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分类学的一般特点,消除了人们对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传统哲学关系上的某些误解。  相似文献   

14.
15.
很多人都认为前苏格拉底的希腊哲学主要是自然哲学,而苏格拉底的哲学则纯粹是人事哲学。于是,人与自然的分裂便在这样的划分中被人为地树立起来了。但是,通过对"自然"的词源学考证、通过对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基本思想的分析、通过对柏拉图文献的研读,可以认为苏格拉底哲学仍然是一种自然哲学。因为他的哲学不仅继承了自然哲学的基本思路,将人也包括到了自然这个概念之中,扩大了自然的含义,而且他提出的关于自然"本身"的理论还丰富和深化了自然哲学思想。他创建的研究人的自然方式开启了从存在论上研究人的方向,这为后来形而上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致歉标志语是致歉方用来直接且明确体现致歉交际意向的词或短语。本文以"抱歉""对不起""道歉""赔罪""不好意思"五个致歉标志语为代表,对它们在成句灵活性、带宾语能力、与其他动词组合、受副词修饰、加补语、重复使用等方面的句法表现及差别做了细致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沃拉斯托斯认为,在德性与幸福的关系问题上,苏格拉底既不是主流学界所认为的"功利论者",也不是厄文所说的"工具论者",而是非工具主义形式的"幸福论者",即认为德性是幸福的构成要素和充要条件。但沃拉斯托斯同时反对德性与幸福完全等同的"同一性论点",并且提出了偏向于"充足性论点"的"德性主权"学说,这一学说一方面可以保证伦理上的英雄主义立场,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日常生活中的理性选择。通过阐明"幸福"(eudaimonia)、"同一"(tauton)等等希腊词的原初含义,以及通过分析柏拉图早期对话《克力同》《欧蒂德谟》等篇中的相关段落,沃拉斯托斯清晰构建了苏格拉底的道德学说,并且指出了苏格拉底在古代伦理思想史上的奠基性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语篇分析多用于政治事件的评述。利用系统功能语法三大元功能理论为指导,对《文章出轨致歉声明》这一语篇进行分析,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其他领域(娱乐圈)文本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本具有致歉声明表示悔过之意的特质,但是危机公关色彩亦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9.
被冒犯、被伤害形成的怨恨、矛盾与冲突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消除这些因素的重要途径是道歉,以满足双方尤其是被冒犯方受损的情感需求,修复被破坏的关系而化解危机。但道歉也是一柄双刃剑,只有好的道歉才可能成为危机处理的利器。为什么道歉能化解危机?如何道歉才能有效化解危机?危机管理视野下对道歉概念、动机与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运用克利费尔提出的4R模式对两个危机案例中道歉进行比较研究,从示悔意、担责任、表决心与做补救四步骤中为危机情境中的道歉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国外道歉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歉语是生活中常见的言语行为。近几十年来,对道歉语的研究从现代语言学方向不断向后现代语言学方向靠拢,注重对语言及其在使用中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研究。文章对道歉语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综述,认为道歉语的研究是语篇的、评价的以及主体间建构的。具有不同社会关系的个人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在道歉语产生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协商,去选择自己的语言,建构自己的身份。这种对语言的多学科的微观分析会为道歉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