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12月18日至21日,“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本校召开。下面六篇论文,就是这次会议收到的论文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向和重要任务。但在我国要很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研究我国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经学传统;不研究经学传统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是不行的。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探索,求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张涛  孙照海 《南都学坛》2006,26(1):7-14
两汉时期,儒家经学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和正统学术,对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经学的任何变化、发展,都在文化领域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在教育、史学、文学等方面更是如此。汉代经学与文化建设的这种相互促动、相得益彰的关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语言文字学过去通称为“小学”,而“小学”又被看作是经学的附庸,所以《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部中,语言文字类的著作列入经部。本文试图对语言文字学与经学的关系以及从“小学”到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发展作一个概括性的评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作为封建专制统治法定的经典,是以十三经为代表的儒  相似文献   

5.
汉代以降,作为意识形态主流的经学,对学术文化的发展始终起着辐射式的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与进步的一面,也有消极和惰性的一面;不仅是形式上的,而且是内涵上的;不仅是表现在某些具体方面,而且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经学的影响往往通过思维方式发生作用,因而也深深潜伏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批判地继承古代学术文化,必然需要学术范式的转变与思想观念上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朱熹兼采汉宋 ,促进了中国经学的发展 ;朱熹以“四书”义理之学取代传统的“六经”训诂之学而成为经学的主体和基础 ,是朱熹对中国经学发展最重要的贡献 ;朱熹重训诂辨伪启发了后世汉学。由此 ,朱熹经学对中国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一) 作为中世纪的统治学说,中国经学属于中国儒学的一翼。这一翼的历史,没有中国儒学史那样漫长,但从公元前二世纪晚期它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始居于支配地位那时算起,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它被挤出舞台中心为止,其间也有将近两千一百年。在这两千多年中间,随着中国统治者实用需要的变更,经学的形态也在变异。从满足以经术缘饰政治的需要的角度考察,由西汉到清朝的经学形态,可以大概分成经汉学和经宋学两大体系,而经汉学又有今文学与古文学的更迭,经宋学也有理学与心学的畸变。然而,在这部历史的最后一段行程,也就是从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那近三个世纪里,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生平治学领域宽广。本文主要论述曾氏看重经学、最重礼学以及发明《四书》义理等三个方面的思想与贡献 ,曾氏称得上“经学家”。  相似文献   

9.
汉元帝与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元帝受过良好的经学教育,有着深厚的经学功底,尤精于《诗》。元帝尊师重儒,在其大力提倡之下,整个社会儒风蔚然,《诗经》学亦因元帝之力,成为治国主导思想。元帝好儒,选官用人,以经明行修为基本准则,因此儒生布满朝廷上下。元帝对经学的贡献就在于通过习经重儒、治国以儒,使儒学彻底取代了“霸王”之道。  相似文献   

10.
理学与经学     
理学与经学李禹阶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别具风格、特点的哲学思维形态。它的出现,标志着汉以来以经学为形式的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本文就理学与经学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以就教于方家。一、理学的经学形式理学是适应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需要而产生的,又是...  相似文献   

11.
经与经学     
在战国时期之后,“经”字是一个泛称,用来指称先秦诸子最重要的典籍。“经学”之名,始于汉代,特指关于儒家经典的学问。《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典籍是“中华元典”,自汉以后,这五种典籍书名皆缀“经”字。由此五部经典逐渐衍生扩大,而有七经、九经、十二经,至宋代定为“十三经”。这些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经学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主导性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宋初经学的转型与欧阳修经学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初的儒学复兴运动、疑古新变的义理经学思潮的兴起与古文运动是宋初同一的儒学复兴的三个方面,而欧阳修可以说正是集这三者于一身的精神领袖.他的经学同宋初的儒学复兴运动与古文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儒学复兴首先是经学的复兴,表现在经学上,就是打破僵化的章句注疏之学,逐渐地舍弃传注之学,由疑"传"疑"疏"进而疑经改经,崇尚义理之学.儒学复兴是一场对儒家经典的重新阐释,对前人经学思想进行扬弃的过程.从唐初的"疏不破注","宁道孔孟误,讳言服郑非",到北宋变为"以己意断经改经",这是一种经学的转型.不过,疑经是为了更好地尊经,疑"笺传"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前人的成果,是"黜其杂乱之说,所以尊经"(《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十八《易或问》,中国书店1986年版).而尊经只是为了重新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疑"笺传"是为了寻找对儒学经典阐述的新方法,借以树立新的社会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从而找回人们对儒学失去的信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是为了找回以儒家为代表的积极入世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都需要进行语言地位规划,确定社会通行语与通行文字.语言地位规划一般是由政府领导的,但是,中国古代语言地位规划的实现具有多元性特点:只有在改朝换代或统治民族发生变换的时期,政府在语言规划中的地位才会凸显出来;常规时期的语言地位规划,往往不是通过政府的语言文字政策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政府对经学的提倡间接实现的.经学的提倡实现了社会书面语的规划,同时也确立了社会通行文字的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化史上,经学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般说,自汉以后,经学是教育的基础和依据,教育以儒家经典及对经书的阐发为内容。朱熹作为中国经学发展史上宋学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理学教育的系统总结者,毕生从事教育和经学研究,又把二者相结合,在对汉学的批评吸取和对宋学的继承发展中,提出了别具特色的经学思想,并对中国经学和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训诂是一种重要的阐释文化的工具和传承文化的载体。阐释的客体是广义上的文化,阐释的主体是具有不同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的人。主体的认识不同,阐释各异,因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流派。同代如此,异代亦然。不同的文化对训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主流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汉代的主流文化是儒家的经学,训诂因其需要而振兴、发展。在两汉四百年间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今文经学,它对训诂的影响我们已有专文论及1。至于古文经学对训诂的决定性作用,将另文论述。这里要谈的是,作为汉代主流文化的经学,在其发展中,曾经掺入并吸收了非主流文…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将经学研究纳入到现在的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中来,尤其是让经学中的相关"义理"内容也进入到中国哲学史的范围,其实这些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真正的问题只在于,如果我们对于经学与哲学的关系没有一种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于这二者之间的"疆界"和本质区别不清楚的话,让经学进入哲学的实质还会只是用经学去扩充了中国哲学史的"史料"范围而已。  相似文献   

17.
<正>儒学与经学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经历了先秦两汉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儒学与经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混为一体,经典研究和诠释成为儒学主要的表达形式。从汉代开始,儒学进入经学阶段。接受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汉朝不再独尊法家,而是开始扶持儒家。文帝派晁错到伏生处受《尚书》,景帝时又设《春秋》博士。  相似文献   

18.
张涛  蒿凤 《南都学坛》2008,28(1):1-8
经学在汉代的独尊地位是在适应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之后逐步确立下来的,受其影响,该时期的史学又有新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经学的濡染和熏陶,治经儒者的作用和贡献,都显得尤为突出。其中,儒家经学和史学有着相互促动、相得益彰的关系,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学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朱熹的《四书集注》开拓了儒家经学章句训诂与义理发挥相兼综的新型学风。《四书集注》的行世导发了四书经典本文与《四书集注》为双重研究对象的南宋四书学热潮。南宋四书学的经学文化史实表明:经学是依缘经典本文的诠释阐发之学;明经和经义是经学继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经学形式的变革有助于经典义理的时代焕发;经学是儒家塑造人的主体性资质的人文原理。  相似文献   

20.
经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董运庭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门学科能象经学那样,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学术文化产生如此深远、如此沦肌浃髓的影响。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心理,无论是伦理道德的,还是观念形态的,无一例外,都与经学有千丝万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