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裂不定式溯源与发展新趋势王长江分裂不定式出现在英语中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从这一语言现象出现的那一天起,它就一再受到传统语法学家的围剿,欲置这一怪物于死地。几百年过去了,分裂不定式不仅未被扼杀,反而在逆境中得到发展,使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更...  相似文献   

2.
面对国际上通行的“分裂国家”理论及其局限 ,主权构成研究从主权所有权同主权行使权相区分的角度 ,将“分裂国家”模式进一步区分为完全分裂国家模式和不完全分裂国家模式。完全分裂国家是指主权所有权分裂的国家 ,不完全分裂国家是指在主权所有权统一的前提下而仅存主权行使权分裂的国家。前者的典型范例是东、西德和南、北韩 ,后者的典型范例是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完全分裂国家和不完全分裂国家的区分 ,对于我们认清东、西德和南、北韩与中国海峡两岸在分裂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裂的智慧     
分裂的智慧陈昌文人类的智慧活动有一种固有的分裂倾向吗?传统认识论往往强调统一或整合,而很少考察作为统一前提的分裂现象及其原因。习惯于把自己取得的文明成就归功于自己的智慧的人们,把“智慧对行动负责”视为理性世界的基本信条,并把这个信条直接当成区分正常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和心灵两个层面,揭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性格分裂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了这种分裂的真正内涵和性质.文章还结合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人道主义宗旨、宗教观以及艺术观,指明了回归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事实证明关于膜上水分裂的两种经典理论模型都存在缺陷.本文制取了一系列含有Nafion主碳链结构、带不同端基的离子交换膜,实验了这些膜在水分裂中表现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膜上水分裂理论模型──水分子结构预变形.本文首次将红外光谱方法引入水分裂研究,证实了易发生水分裂膜上的水分子处于一种不对称的微环境中,不对称的原因来源于膜上的两性基团.  相似文献   

6.
造成东晋十六日时期南北大分裂的因素大致有:胡族政权的胡汉分治政策、频繁的战争、赋役苛重、强迁人口扩大了北方的分裂,北方胡族政权南下用兵的失败过成了北方再度的大分裂;东晋统治局面的长期维持及北伐的失败则延续了南北分裂,推迟了南北统一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摘要]假拟分裂句作为分裂句中的一种,在语言学领域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元语言功能是韩礼德定义的一组高度字符化并且抽象的功能,包括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本文选取假拟分裂句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元语言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述评,包括从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机制、认知语言学的数量象似性原则等角度对其进行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8.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造成匈奴分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的历史原因,又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争夺单于继承权的斗争直接导致了匈奴的分裂。匈奴贵族归汉事件的屡屡出现;政治制度的不完善;汉匈联系的加强、南北差距加大,使匈奴从内部逐渐瓦解,促使国家走向分裂。自然灾害严重、汉政府和其他民族政权的军事打击以及王莽的民族政策影响,使匈奴内乱加剧,加速了匈奴的分裂。  相似文献   

9.
从强调成分、焦点标记和被焦点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省略成分三个方面对英汉典型分裂句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在分析英语典型分裂句语法化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汉语典型分裂句与判断句之间的语法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裂句是用来强调句子的某一成分。现代汉语分裂句具有三种结构形式,即,“是……的”、“主……是……的……”及“主……是……的”,“是”和“的”组成了分裂句的结构形式,其中“是”为焦点标记,“的”具有时态标志性特征。现代汉语分裂句中的焦点可分为原位焦点和非原位焦点两类,非原位焦点又可分为内在焦点和外在焦点,外在焦点具有话题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唐继尧时期出现了第一次驻粤滇军的分裂,云南境内相继发生了顾品珍倒唐和唐继尧二次回滇事件,导致了滇军正式分裂为拥顾、拥唐两派,唐的权威地位遭到极大损害。到龙云、胡若愚倒唐事件后,滇军出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上述各次分裂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从中体现出各个阶段不同政治军事力量之间的相互较量和消长。  相似文献   

12.
当前,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研究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对于打击三股势力法律对策的形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煽动分裂国家罪,是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就构成要件而言,其客体是国家统一;客观方面是煽动他人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的分裂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由it引导,另一种由what引导。It引导的分裂结构被称为分裂句,而what引导的分裂结构被称为拟分裂句。关于英语分裂结构的研究,多数论文仅限于从其形式特点、语法比喻层次进行讨论,而没有具体研究此结构在某一特定语域中的实际使用频率及特点。本文以分裂结构的形式特点为依据,以兼具口语和书面语特点的、正式与非正式相融合的新闻英语为语料库(单词量110000左右),研究了分裂结构的两种形式——分裂句及拟分裂句的出现频次及被强调信息的实际分布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亚历山大经过十年东征建立了空前的大帝国,然而他遽然去世之后,帝国立刻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虽然不断涌现出试图将帝国统一在自己治下的继承者,但经过四十年的征战,亚历山大帝国最终仍走向了分裂。从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中,可以看出马其顿继承制度和传统观念对帝国统一的制约及王室衰微对帝国分裂的加剧。当然,在继承者中始终存在分裂和统一的两种倾向,而统一者由于自身力量的限制,在其他继承者的联合反对下一再遭到失败,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的主因。此外帝国的分裂也与帝国自身现实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分裂会紧随革命的发生而成为现实吗?实践中符合这种演进逻辑的例子很少。但是,这种演进模式在一些存在地区主导型少数民族(在整个国家人口中占少数却在某个地区占据人口优势的民族)或地区特性差异显著的国家却得到了验证。这样的一些国家在发生革命之后,若民主承诺无法得到兑现,最终将导致惨烈的国家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16.
民族分裂势力是危及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主要威胁,为此中国从法律、政策、民族工作等层面提出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并将主权理论、中华民族发展史实、民族分裂行径的危害作为主张依据,而多民族国家民族整合理论则是反击民族分裂势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主权构成研究,中国在主权所有权层面上是统一的,但在主权行使权层面上是分裂的,即海峡两 岸的分裂性质是主权所有权统一之下的主权行使权分裂。它在现实中的表现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 国,但在一个中国内部却存在着分裂,即海峡两岸的分裂是统一之中的分裂。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它 有利于我们分清海峡两岸与东、西德和南、北韩在分裂性质和程度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分裂句是一种特殊的主谓结构,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分裂句与假型分裂句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同倾向,分析了分裂句所具有的四个基本话语方面的特征:唯一性、预设性、单独的信息结构及状态化。分裂句与假型分裂句由于与预设机制密切相关,成为促进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及信息顺畅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It型分裂句是英语中常见的句式,这一句式利用其分裂焦点结构将句子中某一部分突出,从而在语用中对其进行强调。Rochemont通过对It型分裂句进行研究得到了It型分裂句的分裂焦点表层结构公式,并以此来解释It型分裂句的分裂焦点结构。在It型分裂句的焦点结构中,其分裂焦点是语义焦点也必然是对比焦点。因此,It型分裂句同时具有句法上的独立性和语义上对比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评价了斯诺的“两种文化”观,考察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和沟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