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当今医学研究生幸福感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260名医学研究生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总体幸福感量表,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博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生活满足和兴趣、精力以及松弛和紧张因子均高于硕士研究生;不同年龄组的研究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以及松弛和紧张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学历以及年龄段差异对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硕士研究生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其主观幸福感水平普遍不高。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硕士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并依性别、年级、生源地、健康及婚恋、学校及专业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而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谐、社会支持是影响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已有的研究存在着样本代表性不强、测量工具信效度不高、研究内容不全面、结论相互矛盾等问题。今后关于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应沿着创新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路径、扩展研究内容、提升研究质量、注重研究规范、提高信效度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服务质量的认可度,基于毕业生满意度的视角,从学习过程满意度和学习结果满意度两个方面对全国2011—2015年毕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开展调研,回收有效样本988份.研究发现,超过八成的专业硕士认可当前的教育质量;全日制专业硕士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总体满意度,学习过程各维度与学习结果各维度满意度均与总体满意度较强相关.基于此,对提升专业硕士教育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笔者通过调查重庆市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现状,了解到目前重庆市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学术道德认识模糊、学术立场动摇不定和违反学术科研道德行为等问题. 为净化社会环境、完善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生评价机制、强化导师引导以及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就要从多方面对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教育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基础培训计划是新时期为振兴民族地区发展的一项专门性民族教育政策,是对被录取为专项计划的硕士生在教育部各民族教育培训基地集中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知识强化教育,是进入硕士研究生正式学习阶段之前的一个预备学习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学生定位为硕士预科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着重大意义,建议从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对基础培训模式进行体系化构建,并使其形成一整套系统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某医学院校2007届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为样本,归纳出当前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总体特征,分析了导致其就业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习倦怠严重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通过对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的360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确实存着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且学习倦怠在学校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是否跨专业、年龄、是否工作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已较严重了,学校、性别、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与工作经历、是否跨专业、专业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8.
幸福感是基于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评价而建立的,它是可以通过人们的情绪状态、满意程度来测量的,本文主要是探究女研究生人口变量与幸福感的关系,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采用SPSS数据处理技术,对南京四所高校、一至三年级的304名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以及女研究生在学历、生源地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业、婚姻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硕士研究生的选课倾向与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选课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其培养质量的高低.通过对硕士研究生选课现状的调查发现,影响硕士研究生选课倾向的因素主要来自课程、教师和个人.因此,学校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大选择教师的自由度、安排灵活的上课时闻、规范选课流程、加强选课指导、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完善导师制度、强化研究生之间的正面影响等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对沈阳师范大学2007级32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在多媒体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被试总体能力与平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性别、专业、使用计算机学习英语的频率等因素对其总体能力及各维度产生了不同影响,而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频率未能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集中体现在学术杜撰或造假行为、学术抄袭或篡改行为和雇佣或充当"枪手"行为三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源自研究生的主观动机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应当发挥课堂教育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知识的普及作用,倡导研究生导师的学术道德典范作用,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管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外源性因素分析,地方省属院校提升硕士生学术能力是国家研究生培养的政策定位和要求,是地方院校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博得先机的策略,是地方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内源性因素分析,提升地方省属院校硕士生学术能力,主要基于研究生自身方面的素养所导致的学术能力低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硕士研究生能否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文章通过搜集样本数据,总结分析某大学近几年来三十余个专业敷千名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结合存在于高校内部的与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紧密相关的生师比因素,实证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不同水平下生师比数值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影响程度,力求通过调整改变高校内部可控的生师比,为用人单位培养高质量人才.并最终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水平提高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研究生在学术梯队中的心理适应和成长,进而促进高校学术梯队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研究借鉴生态系统理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某高校学术梯队部分成员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在团队合作良好的学术梯队中,研究生更倾向于通过融入和合作的方式谋求自我成长和梯队发展。研究将研究生的发展置于学术梯队生态系统之中,建构了研究生成员、导师成员及梯队系统共同促进和发展的内部作用模型,并着重指出研究生对于学术梯队维持和发展模式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其融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调查分析博士生的生源特点和英语学习情况有助于改进博士生英语教学,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西部某高校的该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博士生英语在社交听力、口语交流、学术论文写作以及翻译技巧等方面亟待加强,因而博士英语教学应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治疗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成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积极心理治疗的理念运用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达到改变其消极的人格特质的目的。通过五个阶段的心理治疗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调查阶段、处境鼓励阶段、语言表达阶段、扩大目标阶段,培养贫困大学生三种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乐观情绪和快乐感,激发和强化贫困大学生自身两种认识能力和爱的能力,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7.
非英语专业硕博研究生英语教学CIM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硕博研究生英语应作为学术英语,研究生英语教学也应朝着学术英语教学的方向发展.非英语专业硕博研究生英语教学协作研究模式以认知主体研究生为本,根据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能有效激励教学双方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研究生的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认知学术语言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美两所高校二语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对二语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和需求评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二语研究生的学术英语写作存在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词汇、语法、文献阅读、体裁和写作修辞能力偏弱,学术写作规范知识不足。两个群体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与美国二语研究生相比,中国二语研究生的写作修辞能力更加薄弱,获得教师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机会不多。研究最后对高校二语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生中出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着实令人担忧,问题的出现除学生个体和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外,作为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更是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本文主要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具体情况入手,反思学术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善学术道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是研究生群体日渐成为学术期刊作者队伍中的新生力量.透过这一群体的来稿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阶段研究生培养中所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一是急功近利的投稿态度;一是论文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文章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