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意识形态是从特定社会集团的立场来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具体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的政治原则、行动纲领、价值准则和社会理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的趋势 ,面对国内经济生活多样化所带来的思想文化多样化的一些新特点 ,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日趋复杂尖锐。因此 ,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和矛盾的挑战与考验。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体系的整体防护能力,确保国家安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驾护航是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利益主体的分化。不同利益主体由于经济利益的差异和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其政治价值取向也存在个性化趋向,从而导致政治利益关系发生变化,影响其政治认同和政治追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意识形态的构建和社会的稳定。对此,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构建系统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科学协调社会利益,提高全社会的政治认同,完善和巩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功能是意识形态基础研究的核心问题,从意识形态功能提升视角切入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视阈。在意识形态功能的研究中,抛开时代背景和具体实践谈功能,极易出现意识形态功能研究的“虚化”,形成对意识形态功能的空洞认识。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外交领域的相关功能,以期在市场化、“微时代”、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通过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净化网络空间以及争夺国际话语权等途径,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分析即是以异化劳动为突破口的。从马克思主义异化观中探究消解意识形态虚假性的问题,对于正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现阶段,克服意识形态的异化对于促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发展,实现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旨在提高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面临危机和挑战,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认同的形成有三个基本心理历程,即类化、认同和比较.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必须紧扣认同形成的每一个环节,打通影响认同的每一条渠道.同时,培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建设,主要是改革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宣传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转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代境遇的总体特征。它使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敌国主义的入侵、社会意识多元化及其意识形态淡化的影响;“数字鸿沟”与信息化不对称造成的文化“失语”;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等。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回应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战斗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论江泽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江泽民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 ,从战略高度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及其实现的基本方略作了鲜明而深刻的论述。研究这些论述 ,能从根本上明确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 ,为当代实践提供观念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能够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文化支撑、利益调节机制,增强社会的整合力、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而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趋势,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僵化现象,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策略的实施和网络世界的扩展延伸,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不断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在多元意识形态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地位和理论创新,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创新和运行机制,建造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新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陆攀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10-13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赋予意识形态以“肯定”内涵,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科学的意识形态”等概念,而且在其经典文本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可概括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革命和建设中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者应当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及广大人民教师,受教育者是“千百万劳动者”;灌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方法,意识形态教育要遵守教育联系政治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层次性原则;青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点人群;“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等.  相似文献   

11.
全面、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0年来,我们党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机制、方法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是今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对国家具有独特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稳定的深层内涵。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为此,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利的环境保障;文化上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公民个人要强化自身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以上四个纬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为转型时期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有效确保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13.
社会意识形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三个重要功能:明确建设方向,建构价值认同;整合利益冲突,协调社会关系;调控社会文化,形成前进合力.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应着重把握好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社会思想意识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坚持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摆在首要位置;把握好继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与借鉴世界文化资源的关系,坚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重要手段;把握好科学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坚持把促进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应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科学性、创新性,使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需要通过市场的运作来发展,但市场的双重属性,使得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文化市场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断与时俱进,以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新问题层出不穷、网络虚拟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愈发凸显。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阐释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农民道德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倾向;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愈演愈烈,这些都是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和巩固农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是为了更好地凝聚共识、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围绕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内外部条件、联动要素、方法导向和舆论边界等多重逻辑展开,在战略定位、基本导向、内在方针、思想舆论的引导中定准位置、树立靶向,把握重点,明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加以革新、引导意识形态领域深化改革,对"三个问题"进行辨析和合理引导,并划分了思想舆论领域的"三个地带",有力维护了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使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内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以文化形式出现;而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产生的土壤,反映了意识形态制约下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正在由人们的世界观或思想概念向大众日常生活经验本身转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要以大众的日常生活世界为基础,又要对日常生活世界进行引导和提升.在当代中国,就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影响来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须实现其内容形式的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媒体化、宣传普及的商品化、影响范围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各种社会形态的显著特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树立社会主义的新形象,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只有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深入思考我国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就成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