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通货膨胀目标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阐述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最后认为我国目前仍然不具备这些条件,不宜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对通货膨胀严重程度的认识问题;分析了合理衡量通胀的影响程度所应考虑的多种相关因素;提出了“标准化通货膨胀率”的理论公式并给出了实算例子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与高通货膨胀的双高组合,根源于高储蓄、高投资与投资效率低下的结合,高速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文章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数字验证了这一假说,但指出,经济年增长率的变动幅度与物价水平年增长率的变动幅度之间似存在某种因果联系,特别当经济发展达到或超出潜在产出水平时是这样。因此,将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9-10%这样一个接近但不超出经济发展潜力的水平上,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学术界看法不一。本文认为造成我国1994年以来通货膨胀新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文章指出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全,在这种不完全市场上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直接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文章还用经济模型表述了价格调整方式对通货膨胀惯性的影响,并针对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提出了抑制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欧洲有许多人认为,最近来势汹涌的通胀——就像近来发生的其他所有事情一样——是由“中国制造”的。数年来,中国的廉价货物降低了富国的物价,但最近中国的工资和物价开始上涨。除此之外,这条饥饿的巨龙对食物、能源和其他原材料有着极大的胃口,这为漫画家提供了对全球日用品价格上涨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以及纸币所代表的价值的变化等 ,使物价运动具有绝对性和刚性。然而 ,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由世界各国选择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所决定的 ,也是加快和深化我国经济改革的客观要求。物价运动和物价稳定似乎处于不能兼得的两难抉择之中 ,但只要做到在运动中求物价稳定 ,在物价稳定中孕育着合理的运动 ,两者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期,天津物价总体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有波动,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初,波动更为明显。考察其原因,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等,是拉动物价上升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和连年战争也对特定时期的物价变动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华经济政策和外贸形势的变化、"九·一八"事变,又给天津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造成天津物价总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8.
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加快,但显示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市场价格指数却呈现相反的运行态势,继2000年之后再次持续走低,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因此,正确看待和客观分析当前的物价运行态势,有利于党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并适时采取新的调控措施,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快速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理论界有争议的热点问题。我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有四个年度出现经济快速增长与高通货膨胀伴行。其原因与西方国家不尽相同,带有体制性特点。本文分析了近两年我国物价走势与对策,认为抑制通货膨胀应从国情出发,对症下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的财政体制下,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途径是发行国债,那么是否可以由此下定论: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从此再无关系?本文从弥补财政赤字三种方式的比较入手,首先肯定了以发行国债方式弥补财政赤字比之其它方式具有更大优越性,但此方式也仍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笔者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等方面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并明确指出: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从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和完善国债市场三个方面加强对财政赤字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审计活动尤其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体的审计活动其实是一种市场行为,这一市场就是审计市场。在审计市场中,审计结果构成审计商品,这一商品既具其他商品的部分特征,也有其他商品所没有的特性。审计商品的供给方是审计主体(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需求方包括政府部门、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当局等,供需双方存在着特定的供需矛盾或关系,这种矛盾或关系制约着审计市场的动态平衡,同时也通过特有模式决定了审计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2.
房价由持续高价到近期调整,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未来两年房价可能会出现剧烈的震荡。针对扑朔迷离的房地产市场变化,有必要从商品房价进行相关分析,从中可以得出,中国楼市需求的基本方面没有改变,潜在需求仍然巨大,房价已接近了真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研究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价值与价格关系的基础上 ,认为马克思关于确定商品价格 (不是价值 )的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中确定商品价格的理论是相似而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技术商品的价值形成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技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并探讨了技术商品的价格原则及其价格的计算方式。  相似文献   

15.
商品住房的社会"刚性"需求和投资性市场需求广泛,但房价敏感、倍受关注。分析商品住房价格构成、商品住房价格确定及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民生与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法治建设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改善民生是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把改善民生与加强法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法治保障民生,民生促进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由商品价格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变化引伸出价值规律与价格形成的矛盾,针对商品生产与资本生产、资本生产的连续性、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互相影响及供求关系的分析,可以提出价值规律与价格形成过程矛盾产生的原因,将这个分析应用于现实的市场经济现象,会加深对政治经济学概念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澳门经常出现气候异常现象,阻碍蔬菜正常生长,供给减少,价格波动,给民生带来困扰。导致气候异常期间蔬菜价格波动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取决于本地菜农和内地的供给量。在内地货源及时填补本地菜农蔬菜供给量下降缺口的情况下,供求均衡,价格平稳。由此可见,气候异常期间菜价必涨的局面并非常态。经过内地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千方百计加大供澳货源,成为扭转气候异常期间物价上涨趋势的关键变量,起到了安定社会,平抑物价,保障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儒法治国方略看中国古代政治的人治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德治”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其本质是人治。法家“法治”名为法治但仅限于“君下法治”,法对民不对君,君主脱离在法治范围之外,其本质还是人治。儒、法人治方略虽在人性前提(儒家倾向善,法家倾向恶)、哲学依据(儒家找内因,法家找外因)、理论基础(儒家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法家笃信“为政在法”重在法、势、术相结合上)、对象考量(儒家针对所有人,尤其是君主;法家针对君下人,排除君主)等方面存在着倾向上的差异和对立,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一方消除或代替另一方,而是成为君主专制系统中互补的两翼,这说明中国传统国家权力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君权,而不是民权。这种只见君权不见民权的传统政治思想正在为近代和现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颠覆,追求民权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为例,对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表明:对价格进行建模时,结构突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忽视结构突变将得到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无关的错误结论。在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而得出了中国农产品期货间存在价格发现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